6月16日凌晨,号称“团购鼻祖”的GroupOn最新收盘价仅为3.25美元/股,这很难与“鼻祖”两个字联系在一起。 从31.14美元/股-3.25美元/股,跌去90%以上的市值,GroupOn花了5年多时间。然而,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从成功合并吸引眼球,再到市场声音越来越小,美团(合并后称“新美大”)却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同样是团购企业,美团堕落的速度,显然更快。 为什么会这样?显然,可能要归罪于早已逐步落后的团购模式,也与O2O的“风口”略微“过时”有关,但“打铁还须自身硬”,美团自身就没什么错误吗? 融资之弊:被早期投资人抛弃 先不言发展之弊,看外在融资情况。“野蛮生长”,或者说,一直号称“狼性”的美团,因业务模式问题,早就被一些早期投资人所抛弃。 公开的案例是阿里巴巴。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作为美团B轮的领头方,阿里巴巴同意出售美团大众点评股权,价值约9亿美元。IT业界甚至传闻:美团和阿里巴巴“闹得很不愉快”。 阿里巴巴当年入股美团,给了美团网创始人王兴一个很强的“背书”,但王兴本人却一直对外喊的却是“BAT之外的独角兽”。 而从未来的发展现状看,一个无法掩饰的事实是:虽然投资人很看重GMV,但在所谓的“互联网寒冬”下,不可能不注意到“烧钱”带来的大规模积弊。这可能会让不少投资人掂量下手中的投资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亿欧网去年年底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团和点评合并前,前者交易额是后者的2.10倍,即2014年美团交易为460亿元,点评的2014年交易额约为216亿元。同时,新美大2014年亏损23.94亿元,预计2015年亏损105.37亿元,约16.20亿美元。 16.2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查询目前Groupon的资料,这家“团购鼻祖”才19亿美元市值。而随着美团今年继续为GMV“野蛮生长”,甚至,美团的亏损额会超出Groupon当前的市值。 那么,真的有这么多投资人会为一家亏损这么多的企业“背书”吗?尤其不能忘,竞争对手们:百度糯米、阿里口碑、阿里投资的饿了么、京东到家、58到家等诸多企业,也在吞噬着美团的份额。 模式之弊:服务从不是“抓手” 知情人士透露,美团部分员工自身也不看好公司,与投资人的想法趋同,就是因为美团的模式和发展方向不为外界看好。而且,在“纵情向前”(王兴曾用过这个词)的过程中,美团只在乎一个目标:GMV。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至今,或许在融资及上市压力下,美团一直就深陷各类“刷单门”之中,并对酒店间夜等数据进行造假。 案例显示,今年1月下旬,据新浪科技报道,“美团刷单不是太阳底下的新鲜事,但酒店刷单猖狂到名字、价格、销量和评价统统都造假的情况,依旧让人大吃一惊。” 新浪科技还称,“2015年1月到8月,是美团刷单最疯狂的时期。基本上所有的商户都在明目张胆地刷单,只是数量和模式的区别。那个时间,也正是美团不断传出融资传闻的时间。” 在B端造假,在C端,美团更是不顾消费者感受。《京华时报》今年5月报道称,“海淀公安警方端掉一个涉黄团伙,抓获10名涉黄人员。据悉,这些人员将涉黄会所藏身豪华公寓,借大众点评、美团网以团购方式销售色情服务。” 这显然违法了《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的明确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发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内容的信息,不得发布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 在知情人士看来,这都显示出美团从来不注重消费者的服务体验,只是为了上市,不断刷单、做大自己的GMV,并最终获得投资人需要的市场份额,并对华尔街讲一通“美丽的故事”。 内部之弊:“牺牲员工利益” 知情人士近日还透露,美团之所以能吸引投资人,是因为其融资模式,完全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的,这就很难让美团员工“产生合力”。 站在上述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合并后的美团员工在不断离职。 据TechWeb今年4月中旬报道,原大众点评副总裁、新美大到店餐饮事业群运营负责人刘颖离职。稍早前,美团外卖全国负责人沈鹏、猫眼电影CEO沈丽同样相继离职。 另外,有消息称,大众点评原上海的团队,今年年初至今,也不断离职。这些离职员工或自己出去创业,或跳槽至洋码头、小红书等新型电商企业。而更早时,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被按上了“新美大董事长”职位后,也暂时退出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江湖。 知情人士说,就因为员工“很难产生合力”,不少员工在出售手中的美团期权(美团曾许诺上市),以换取短期利益后离开美团。但同样的,不排除是早期的投资人在自己做局,通过相关手段,以达到离开美团、抛售股份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