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开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活动,事先定好了名额分配给各乡镇。结果,有的单位因完不成推荐任务“坐不住”了,有的则碍于名额限制要忍痛割爱。 评先树优,顾名思义,即对工作突出有实绩者进行褒奖,以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之目的。主要包括两个环节:“评先”“树优”。可是纵观评先树优活动都有点“形式主义”的感觉。“轰轰烈烈”的评先,“无声无息”的树优。这种形式主义的行为,降低了活动的档次,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总所周知,每到评选时,可谓“热火朝天”,“单位重视”“个人积极”。单位“加班加点”组织;个人为能“上位”更是不惜修改个人信息;平时工作不作为的人,“关键”时候想尽办法“关心领导”、“团结同事”……使人不禁要问这样的评先意义何在?评先难道不是长期考量吗? 但是,评先树优在实际操作中却变成了权力染指下的别人家的另外福利,例如“表彰名额”这种严重不合理的行为,无疑揭开了部分评先树优中的“潜规则”。 评先树优本来是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公正客观的把工作实绩突出、思想作风过硬、敢于开拓创新的个人评选出来。可是,“表彰名额”让评先树优走了形、变了味,只让人看到形式化、庸俗化、特权化、简单化。这种做法不仅亵渎了“评先树优”的公平性,更让群众失去了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影响不容小觑。所以,笔者认为,“评先树优”力戒形式主义。 首先,单位应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日常行为考核制度,具体到上下班时间、请假、工作完成效率和质量、获奖情况等。其次,安排一个人员给单位每个人建立一个完善的“个人档案”,把每天或每周的工作情况,严格按照考核制度登记,每周或每月公布一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存档。这样,评先活动时只需把之前的“个人档案”拿出来,累计一下,结果便有了。只有这样的评选才能服众。 通过开展“评先树优”活动,在先进人物的激励鞭策下,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真抓实干、竞进提质,营造学习模范、崇尚模范、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开展好各项工作提供人力保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