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民风为之一新!但从近期报道的案例来看,仍存在少数干部“走读”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干部自发自觉地“身在心也在”? “早晨来得迟、晌午收工早,一心只惦家、城乡两头跑,下村一阵风、办事找不到”,这是群众对“走读”干部的形象描述。所谓干部“走读”,主要是指干部白天在乡镇工作,晚上回城里居住。伴随农村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走读”已渐成一个普遍现象,成为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严重损坏了乡镇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现实和未来的客观实际,使我们不可能提出,更不可能做到杜绝干部“走读”,也不要把“走读”一味地看成是消极的东西。而应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把“走读”干部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并使“走读”干部把对工作消极影响的一面降到最低程度,把积极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从外因着力创造有利“走读”干部扎根基层的条件,又从内因入手引导“走读”干部安身安心服务群众。所以,治理干部“走读”还需内外兼修。 循循善诱,活化干部的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解决乡镇干部的“走读”问题,关键在于彻底扭转干部的思想。要着眼于提高干部责任意识教育、着重于加强干部的艰苦奋斗教育、着力于强化干部公仆意识教育,在干部中开展“为什么要‘住读’”的大讨论,对走读的危害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干部正确处理“大家”与“小家”的关系,防止和克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真正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注重引导干部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以乡镇为“家”,以群众为友,真正做到知百姓事、解百姓难、帮百姓富、暖百姓心。 建章立制,管好干部的腿。客观而论,今天的干部已经不可能回到上世纪80、90年代那种“人随工作走,家随工作搬”的模式。因此,必须立足实际,因时制宜的建立一种既切实可行又能持之以恒的长效机制,既保证制度刚性,又注入人文关怀,实现制度与监督并举,约束和激励同步,遏制“走读”之风。 总之,对于“干部走读”要正确看待,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观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根治“干部走读”的恶疾,真正地把行动落实到位,扎实开展基层工作,重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