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安徽已先后对63名省管干部予以调整职务、诫勉或批评教育。其中,免职18人、降职4人、改任非领导职务13人、转任其他职务6人、诫勉2人、批评教育14人、谈话提醒6人。 在其位则谋其政,任其职当尽其责。勤,是从政者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安徽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优进劣退”,把锋芒直指“庸懒散”,“已先后对63名省管干部予以调整职务、诫勉或批评教育”,折射出从严治吏的决心和魄力。 “民懒穷一家,官懒误一方”,为官即为公,为官当为民。然而,有的干部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碰到矛盾绕道走、遇到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圆滑官”、“老好人”。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庸懒散”之风,折射出为民宗旨的淡忘、责任意识的缺失,其实质就是一种消极的腐败。如果不认真医治、坚决祛除,只会让干部越陷越深、只会让民心更加受伤、只会让党风政风越发不正。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领导干部6种“下”的渠道,增加5种问责情形,旨在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高压下,“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只能成为一种梦想。 “庸懒散”之风困扰官场已久,集中专项整治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以制度为依据,做到警钟长鸣、始终不松劲。因而,治“庸懒散”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执行力度上下更大功夫,坚决摒弃急躁心理,切实避免前紧后松、最后不了了之的现象。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民者,民皆爱之;为己者,民皆弃之。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完全由自己做主,别人半点也勉强不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做出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