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车改后如何保障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时间:2015-12-09 15:26 来源: 作者:风吟 点击:
基层工作的任务、性质、特点与上级机关有很大区别,基层领导干部外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的频率、次数很高,坐办公室的时间比大机关的干部少得多,“车补”额度当然也不能简单照套省直机关的标准。车补标准不应该职位越高补贴越多, “跑腿的”不如“动嘴的”很不合理。

根据中央“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确定本地区公务交通补贴标准”的精神。中央和省直机关已经出台的“车补”额度。对于市、县、镇的公车改革如何做到既要符合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并组织实施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确保公车改革既要改成,更要改好。

基层工作的任务、性质、特点与上级机关有很大区别,基层领导干部外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的频率、次数很高,坐办公室的时间比大机关的干部少得多,“车补”额度当然也不能简单照套省直机关的标准。车补标准不应该职位越高补贴越多, “跑腿的”不如“动嘴的”很不合理。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办事员“跑腿”最多,但车补最少。车补不是福利,而是对工作的补贴。职务越高的官员出门公干并非越多,级别越低的普通干部不代表出门就越少。“车改”后,领导干部与其他干部的交通补贴过于悬殊,是“益了处长苦了科长”。

车改后领导有车用或者补贴也够,基层公务人员不但补贴发得少,有时还得私车公用。如何在车改后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呢?

笔者认为:一是对市、县、镇的公车改革范围、补助标准不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承担的工作职责、辖区面积与人数、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距离、成本等因素,除了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外,还应允许其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具体方案。否则,就没有人愿意出去办事办业务,个个人都相互推,因为每个人的业务内容不一样,有些职工只需要坐在办公室,有些职工就要被叫出去送文件跑单位办业务,这样这些职工就心理不平衡,对工作大家都能推的就推,失去工作积极性。二是对行业差别化也要考虑,由于工作的特点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应制定不同的车补方案。三是应把补贴向基层倾斜,才能方便工作,调动积极性。即不以行政级别为主要依据,而是从实际出发,以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公务活动量为依据来确定补贴标准。把干部分为领导干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三大类。市、县、镇党政领导、省直、市直、县直(厅)局长,都属于一个地区、部门的一线领导,虽然级别不同,但应该基本同属一个补贴档次。而省直机关的处长和市直机关的科长属于中层干部,虽然级别高于或等于县直局长和乡镇长,但由于岗位性质、任务不同,只能领取较低档次的补贴。一般干部则领取第三档的补贴。此外,同一级别的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由于所担负的职责不同,补贴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这样即符合中央关于“地方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层级完全对应”的精神也符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导购就该这样做:实战经验为你排忧

    作者:周高华

    导购引导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著名终端销售实战专家周高华先生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多年调研、培训的实…

    发布者资料
    风吟 查看详细资料发送留言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5-12-03 16:12 最后登录:2016-12-16 09:12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