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的补贴策略在代驾市场上似乎并没有奏效。 艾瑞咨询昨天发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线代驾行业季度监测报告,如果滴滴快的的高管团队和投资人已经看过这份报告之后,我觉得可能都不太高兴。 因为,滴滴快的大把的补贴砸下去之后,主要的竞争对手反而发展得更好了。在资本寒冬之际,理性的投资人也应该考虑,钱到底该投在哪类企业之上了。 今年7月,滴滴快的宣布旗下代驾业务正式上线,并号称有超过100万注册司机。习惯了高举高打的滴滴快的这次也没手软,上来就拉开了大打补贴的架势,免单,100元、200元的免费代驾券横飞。 利用狂打补贴的战术,滴滴可以说赢得了跟快的之间的出行大战,这次的疯狂补贴肯定也想在代驾市场上快速赶超竞争对手,成为一哥。 根据艾瑞咨询的代驾市场Q3报告,应该说这样的补贴收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疯狂补贴之下,滴滴快的在8月份的代驾订单份额从零一下涨到了23.1%。虽然从市场份额上看,e代驾和其他代驾厂商的市场份额被缩小,但是从代驾订单的绝对数量上来看,e代驾的订单量在增长,8月份较7月份环比增长25%。 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一方面,滴滴快的高调进入,确实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代驾这个蛋糕更大;另外一方面,滴滴快的的补贴策略挤压了小代驾厂商的绝对市场份额,对于已经占据领先位置的e代驾影响并不大。 实际上,9月份的数据更能说明一些问题。在经过8月份的补贴大战之后,滴滴快的在9月份减少了补贴力度,代驾市场上的竞争也随之有所缓和。9月代驾市场订单的总数是890万单,较8月份的1010万单,有10%左右的下降。 在具体市场份额上面,e代驾的市场份额从8月的67.3%,重新恢复至滴滴快的未进入代驾市场之前的份额,具体为84.2%,而滴滴的份额则总8月份的23%,萎缩至15%左右。这组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补贴刺激之下的代驾需求并不可持续。 当然了,9月的数据显示,代驾市场已经趋近双寡头垄断状态,e代驾和滴滴快的进一步在挤压其他厂商的份额。 在滴滴快的进入代驾市场之前,坊间传闻滴滴快的想出资2亿多美元投资e代驾,并获得最大股东的地位,但是被e代驾拒绝。随后滴滴快的宣布自己要涉足代驾市场。对于滴滴快的进入代驾市场,很多的投资人实际上是为e代驾捏一把汗的。毕竟,在出行市场上,滴滴快的已经证明了用钱砸市场份额的战术。 从艾瑞Q3的数据来看,市场并没有像大多数投资人预期的那样——e代驾被打得无法招架,反而在这一轮的竞争中,这家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并稳固了领先地位。 同样的补贴政策,滴滴快的在出行市场和代驾市场却取得了不同的效果。这实际上说明,这两种服务背后的用户有着不同的诉求,或者这是两种不同的市场。一般来说,出行是高频行为,价格是一个敏感点,但是对于代驾而言,用户实际上最为关注的并不是价格。 艾瑞的报告对于这个问题也给出了一定的解释。“在线代驾用户选择代驾平台看重的是互联网带来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的提升、以及信息的透明化,价格因素并不是用户主要痛点。” e代驾最近两年发展很快,公司已经处于盈利状态,虽然滴滴快的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该公司的业绩,但是要想撼动这样在细分市场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公司,滴滴快的付出的代价要比出行领域大得多——拉锯时间更久,补贴更多更多。 再回到开头,我说过,如果滴滴快的的高管团队和投资人已经看过这份报告之后,我觉得可能都不太高兴。因为,钱花出去了,数据并不好看。几乎可以预计,滴滴快的会重估在代驾市场上的竞争策略。 过去一个多月里,风险投资放缓投资步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烧钱的项目,很多VC都已经避而远之。在资本寒冬之下,创造价值的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资本青睐,聪明的投资人对于这类企业肯定也不会吝啬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