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文科生的经验值越来越高,也就越老越值钱;理科生正好相反,年轻的时候掌握最新技术,所向披靡,可到了某一个阶段,但凡稍稍松懈一下,多半就“杯具”了。现在想来,这可能是我最早听到过的关于专业背景和职业境遇的论调了。
大学专业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除了一些基础理论学科之外,大学里绝大多数的应用专业都可以和社会上某个职业挂起钩来。有些职业吃的是青春饭,起点高,但拼的是年轻,是创新精神,是与时俱进不掉队;而另一些职业起步艰难,刚入门时什么都不是,但好在越老越值钱,在这些经验性行业里,想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时间。
青春饭和老来俏各有千秋,在即将迈入大学门槛之前,不妨想清楚,哪一种才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因为,选择了一个专业,其实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与之相关的思维习惯甚至人生走势。
所谓青春饭,挥霍的是年龄、体力和精力,当青春不在,便要改弦更张另谋出路。这就意味着从业者要未雨绸缪。
当然,凡事也并非那么绝对。对很多吃青春饭的人来说,提升学历、创新拓展和危机感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增加头脑中新的信息,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力、经历、社会关系,才能不被年龄羁绊。
所以,如果你有旺盛的精力,有随时刷新自己知识储备的开放心态,面对压力时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之后去睡觉”的豁达,身体还不错,能禁得住熬夜和加班,不妨可以考虑下列青春饭行业——在这些行业里,“经验”并不那么重要。
IT程序
对应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
记得曾经有过一种说法:Windows就意味着,一旦技术人员开发出新的操作系统,你就要把自己的电脑从窗口扔出去。
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之快和淘汰之残酷,由此可见一斑。
有资料显示,目前,大部分IT从业者的黄金年龄是在24岁~28岁,国内90%的软件开发者年龄在20岁~30岁。这个行业技术更新非常快,新技术、新概念甚至新思维日新月异,如果过了35岁再不转型,或者没能进入管理层,就只能另谋出路了——跟一帮刚刚走出校门的壮小伙儿一起赶进度、抢工期、抓bug,为了跑一个程序通宵达旦工作,真的不是件好玩儿的事情。
记者
对应专业:新闻
通常情况下,每天凌晨1点,MSN上头像还亮着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大洋彼岸的朋友;另一种就是媒体同行。
如果留意一下你就会发现,冲在采访一线的新闻工作者,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新人。有激情有体力有冲劲儿,年轻就是当记者的资本。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后,各媒体的记者们哀鸿遍野——“脚上没有两个泡就别说跑过世博会。”“今天走破了两双袜子。”“凌晨两点才吃上晚饭。”
如果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领导一个电话,不管你是在看电影还是逛街,立马就得拎着行李第一时间奔赴前线。风餐露宿不说,白天撒出去满世界采访,晚上回来三五千字的文章倚马可待。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做新闻,要拼速度;做新闻王,要拼秒数。在编辑的连环夺命电话催促下疯狂敲击键盘,需要何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个中滋味可想而知。
设计
对应专业:艺术、设计、广告
这是一个永远追求新鲜的行业。对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来说,敏锐的触觉和多变的创意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资深人士”有大把的经验自不必说,但时间久了难免形成某种固定套路,再难突破。相比之下,年轻人的脑子里通常没什么条条框框,做起设计来也自然天马行空,往往有神来之笔。
再有,从事设计行业的人通常都会在夜深人静时灵感爆发,长期过着昼夜颠倒的日子,这对身体素质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公关
对应专业: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
据说在公关行业里,入行两年就算得上老资格了。因为几乎整天要在各地飞来飞去,还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麻烦、搞定各式问题,因此,年轻、亲和力、精力充沛是对从业者最基本的要求。甚至,作为救火队员,还要永远保持一个好脾气。
从制定方案到具体实施,从媒体维护到危机处理,从企业整体形象包装到公关效果监测,每一个环节都要亲历亲为。尤其是第三方公关机构,可能你上个月还在给某个照相机品牌做公关方案,下个月就要考虑怎么在洗发水大战中突出重围。
随时转换角色,随时准备加班,随时准备应付横生的枝节,随时面对客户的挑剔,这样的工作压力几乎是超负荷的。因此,一副好身板和一颗年轻的心,应该是公关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
与青春饭不同,有些职业需要实打实的经验积累。不管是社会认同还是经济收入,很大程度都是看从业者是不是“熬到了时候”。通常来说,“越老越值钱”的职业门槛不高,但职业生涯始终沿着一条向上的曲线平稳发展。它们更强调稳定、平和、踏实、积累,任何投机取巧和小聪明在这里都不被认可。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通常过着一种简单平淡的生活。
与青春饭的职业相比,老来俏职业并不需要很强的爆发力,而是更仰仗耐力。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下列越老越吃香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
医生
对应专业:医学、药学
去医院看病,谁都知道要去找年龄大一些的大夫,因为他们至少看上去更让人放心。听医院的朋友讲过一件事:有病人挂了专家号,进门之后四处搜寻白头发的专家,谁知却是位30多岁的年轻大夫。病人抱怨:“怎么这么年轻?!”
如果说西医还有可能借助一些诊疗设备帮助诊断的话,那中医就更是完全要凭借经验了。在这个行业里,不断沉淀、不断积累,越是须发皆白,就越能给人以信任感。
医生是个需要经验的职业,再有名的专家,都要靠实打实的病例积累出来。见多自然识广,在这一点上任何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医生是高科技和高风险职业,人才培养周期大于其他行业,因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自然更受追捧。
教师
对应专业:教育学和一切师范类专业
想想你自己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对上了年纪的老师有种莫名的敬仰和信任?
教师也是一个以经验为导向的行业。同样的内容,讲了两年和讲了20年,不论是熟练程度还是对重点难点的把握,都会有不小差距。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医生其实是一样的。踏实、稳定、耐心和值得信任,永远是衡量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而这些品质通常更容易出现在年纪比较大的人身上。
从收入上看,年轻教师通常只能靠学校发的工资和课时费过活;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出现—培训、讲座、课外辅导班,层出不穷。
管理类职业
对应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没有人会轻易把管理的重担交给年轻人。一个刚毕业的管理专业大学生,即便专业成绩再优秀,到了职场上恐怕也要从打杂的岗位做起。
管理是个要求很高的岗位,又要懂技术,不能让一线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三言两语蒙混过关,又要懂管理,知道如何让手头的各种资源最大化运转起来。关于这个,书本上讲的都是条条框框的大道理,要想长本事,还得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听过很多学管理的年轻人抱怨,学了四年的东西却在企业中找不到用武之地;也听过一些晋升到领导岗位的技术人员抱怨,自己管自己还好,手底下突然多了一帮人,反而玩不转了。可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非没用,而是太年轻,资历不够。
会计
对应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据说很多青春饭职业的从业者,都会把会计作为职业转型的突破口,跨行业跳槽。可见,这一行业入职门槛并不很高,且发展轨迹稳定。
目前市场上财务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财务人才却千金难觅。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
对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只要涉及钱的问题,就一定要有会计。经济要发展,收支要平衡,经验老道的会计就显得越发重要。现代企业中,会计不仅要会“做账”,更要具备综合规划、风险评估以及长期财务战略开发等多种能力,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有前瞻性眼光。而这种高效管理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必定是长期的从业经验带来的。(来源:维度女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