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石市第一期‘召回’管理干部集中训导班”正式开班,56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开始历经“回炉淬火”再造以求蝶变。这其中,19名县级干部、37名科级干部。31名被召回的区管干部将进行5天脱产集中教育,3个月后如果跟踪管理考核还不合格,将面临转岗、降职、免职、解聘的组织处理。这一做法在该市干部中引起极大震动。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近日,“黄石市第一期‘召回’管理干部集中训导班”正式开班,56名不在状态的干部,开始历经“回炉淬火”再造以求蝶变。不得不说,干部“召回”制度是治理“为官不为”的一次探索,通过打破官员“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惯例,不给“守摊干部”空间,“召回”干部的好作风。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更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显然,“懒政”之人,不仅是在思想上越了“为官不易”的界,更是在行为上出了失职渎职的轨,其严重危害性值得警惕。诚然,随着惩治腐败和反“四风”的持续发力,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政府官员感叹“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认为这样就能既免是非,又保乌纱。 所以,一些官员因此抱怨“为官不易”,实则是感叹以权谋私、吃拿卡要、贪图享乐不易了。可以说,“为官不为”比腐败产生的后遗症更可怕。 “无规矩不成方圆”。长期以来,“庸懒散”的坏习气和坏作风在党政机关中存在绝非一天两天,广为群众所诟病。一些领导干部不仅“惰政”甚至还“躲政”,认为提拔当了领导就等于上了保险,干与不干没关系、没人管,坏了干部风气。当下,黄石市针对“慵懒慢浮混日子”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不作为现象,开展“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行动,召回不胜任现职干部,真可谓给干部监管再上一道紧箍咒,让“懒官”们永远无法穿越到当“撞钟和尚”的年代,不再危害社会、危害人民。显然,干部“召回”引起了大反应,说明造成了压力,带来了杀伤力。 “水不惊,鱼不跳”。当官不再是“铁饭碗”,不仅是违规违法要丢饭碗,惰政不作为一样要丢饭碗。干部“惰政召回”制度无疑给领导干部们打了一针“兴奋剂”,激发出更加积极向上的“蛮拼”活力。这就需要发挥“鲶鱼效应”,在末位淘汰、“召回”干部的同时,将那些能打善战、作风扎实、成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从而激活整个干部队伍,这不仅是对“召回”干部制度的有益补充,也是对干部管理和考核制度的更深度探索。当然,惰政召回并不会一棍子打死,经培训合格后仍能回归原岗,召回制度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对于“召回”干部的后续处理,也值得关注,更要警惕“召回”与“复出”的任性反弹。 笔者认为,官员任性“惰政”,理应被“召回”严加管教。“惰政召回”的做法更是值得借鉴和点赞。“召回”像一把利剑悬头顶,让官员不敢懒惰、不敢不干。我们相信,干部“召回”所带来的作风之变,将在官场久久发酵。这,既是一种社会进步,也是转变官本位思想的转折点。 (文/李小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