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静蕾“老徐”拍摄了一组写真,干练飒爽又不失韵味,谈及自己的生活,她用“阳光”“健康”简单概括。曾演绎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的她,如今却愿意给人生留白。以下是原文节选:
她是中国女明星里最有北京味道的,她自称“老徐”,其实一直很年轻。她还经常说自己
就是“朝阳区一女的”。刚刚过去的2012年,她说自己过得特别好,因为一年下来无所事
事,一直在休息,快到年底接了两个轻松的工作,一个是达人秀的评委,又拍了一部大年
初一上映的贺岁片《越来越好》。她说,自己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阳光、健康。
她曾演绎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执导了5部成功的电影,如今却愿意给人生留白,
活得自由。她说,她就等着去做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事情。
1月8日晚上,我们坐在老徐家的沙发上采访她。沙发是布艺的,乳白色,靠在上面很舒服老徐让我们坐正位,她自己则赤脚蜷在沙发的转角,这让我们零距离地看到了老徐的美貌,时间没有给她减龄,却让她更加漂亮,更加有魅力——同时我们也突然意识到,这应该是《心理月刊》在中国创刊以来最名副其实的“沙发”了:我们的明星,正坐在自己家的沙发上,和我们敞开心扉,自在而真实地交谈!
《心理月刊》:记得以前你写过一篇文章《我是谁》,你说15岁之前算一辈子,后面每5年算一辈子。我们在2008年第一次采访你,现在算下来正好5年,也算是“一辈子”。在你的这个“一辈子”,你的变化是什么?
徐静蕾:最大的变化是,我觉得比以前更高兴了。’08年那一年我心情不太好,因为’07年我奶奶去世了,那之后,我就去纽约呆了两个月,就是休假。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几乎每一年都要休息两到三个月,就是纯休息,什么都不做。我觉得,我慢慢地就把自己生活的平衡弄得更好了,休假就是休假,工作就是工作,一个事完了之后就归零。
我们想邀请你花很短的时间给自己写一个人生的传记,5章,列5个小标题就行。
直接就说吧:第一章是悲惨的童年;第二章是倒霉的青春期;第三章是稀里糊涂的大学生活;第四章是拧巴地开始工作;第五章是特别高兴的现在。
还需要再在每两章之间再加一个章节。
第一是终于不会再回来了;第二是终于也不再回来了;第三是遇到了很重要的人;第四是庆幸。
接下来要去掉一个你觉得不太重要的章节。
拧巴地开始工作。
谢谢老徐!这是我们从叙事治疗里学的一个很有趣的个人练习。你划掉了“拧巴地开始工作”,为什么?
因为在我人生当中工作一向不重要。
啊,这个挺令人意外的。对你来说,“拧巴”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
就是因为上了电影学院,但实际上我不是表演型人格,实际上不太适合当演员,所以我的工作就扭扭捏捏的,然后拍了点戏又不太想拍,每年只拍一两个戏就不干了,然后我就不知道干嘛了!
这种拧巴地工作的状态持续了多久?
挺长时间的,我觉得从毕业开始一直就拧巴着,到后来自己开始当导演稍微好一点。
拧巴了大概5年吧!我当导演是’02年,所以那段时间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感觉。我觉得我的童年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成为了我现在这样的人;考上大学对我影响很大,它选择了我现在走的路;开始拧巴地工作——就是拧巴地工作,如果说哪件事最不重要的,我还是会选择它;倒霉的青春期——我觉得青春期和童年都是一样的,都是形成了我、塑造了我自己。如果这个自传里一定要选哪个最不重要,就是拧巴地开始工作,真的是不太重要。
在拧巴之后你写了一个“庆幸”,这个“庆幸”是什么?
就是终于拧巴完了,终于从悲惨的童年、糊里糊涂的青春期出来了。
这个庆幸,是因为一个人还是一个事件?
是总体的感觉,不是人也不是事件,就是没出什么事地走到了今天,我就觉得挺高兴的,觉得挺庆幸的感觉。也没有变成一个坏人,也没有变成一个特别市侩的人,也没有变成一个特别狭隘的人,也没有变成一个小气鬼,也没有变成一个特别愤怒的人,我就是觉得挺好的,没什么毛病。
我有一个朋友说特喜欢当年他眼中那个文艺的你——
他喜欢我,我很高兴,但是我不会为他的喜欢而活着。别人都喜欢我,我特高兴,不喜欢我,我也无所谓,因为我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别人不能干扰我的生活。很多时候,反对我们的人会改变我们,喜欢我们的人也会改变我们。我就觉得,谁也不要改变我,我就是这样!
我从小已经被塑造得太多了。(来源:onlylady女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