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网购奢侈品的消费者,今天的白领已经成了每月工资都白领,收入支出严重不成正比的上班族,无法承担奢侈品原有的巨额支出,而此时的网络代购早已为普通人对于奢侈品的渴望打开了大门,而在工业化时代,这一形式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无数的奢侈品网站,为满足中国人的华丽需求而提供服务。
但打开这些网站,华丽的品牌,低廉的价格,无不让人心动,但你真的冷静下来之后也难免倒吸一口凉气:这还是奢侈品吗?苦心经营几十年,全球最好的原材料,最顶级的设计师和手艺人的作品,能卖这么低的价格么?于是奢侈品网站的真伪成为一个最揪心的问题。
走在今天中国的城市街道上,放眼望去尽是国际一线品牌。LV早已成为街标,而ARMANI,PRADA甚至一些不为人熟知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都会遍布不少普通人的身上,箱包、鞋帽、衣裤,仔细看,总能给你惊喜。但是看过之后,总让人不免想,是真的么?哪淘的?什么网啊?
真假难辨的奢侈品
奢侈品网购是一个这两年电子商务中非常热的垂直方面,一度引起非常强烈的投资风暴,但一阵热过后迅速迎来了冬天。这主要是奢侈品和网购这两个概念之间矛盾碰撞后产生的诚信问题带来的信任危机。
消费者在奢侈品网购中权益难以保障,不良商家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奢侈品网站的行业危机。尚品网爆出裁员消息,呼哈网甚至网页也被权益受害的员工黑掉,奢侈品网站即使在公司内部诚信也成问题,遑论其在与消费者买卖的过程,遑论其对于进货渠道的真实保证。甚至京东、当当这样的综合电商也在出击奢侈品的销售时引来信任危机。而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张先生在京东购买了Burberry伦敦香水,比专柜便宜一半的价钱,但是货到手后心里却越来越不踏实,毕竟虽然便宜了几百块,但还是花出去几百块,只有真的品牌香水才能保证自己这几百块钱花得值,少的几百块省得真。但是询问专柜却得知,并不能对此提供鉴定,交谈后发现,大多数专柜都不愿因为鉴定增添麻烦。很多公司也禁止专柜店员对消费者另外所带来的产品进行鉴定,最多给出友情提示。
作为消费者,首先希望肯定的一点就是网购奢侈品的真伪,然而正是这最基本的一点,在网购奢侈品之后,就很难得到。
《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也就是我们平时熟悉的“谁主张,谁举证”,这对非专业的消费者而言是一招厉害的杀手锏。能够在网上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很少会是自幼在奢侈品的环境中长大的个中高手,又非职业人士,很难有专业的眼光和手段对自己的质疑提供有力的举证,要想通过一己之力证明产品的假冒伪劣是难上加难,面对可疑的购买品真是一筹莫展。
对于网购的奢侈品,有的专柜工作人员只能展示出防伪标识,让消费者进行比较,以此判断真假,但书面鉴定文件是难以提供的。PRADA甚至表示全球范围内品牌均不提供鉴别。
很多奢侈品公司都没有部门具备鉴定商品真伪并出具鉴定书的职能,但一些名表的官方钟表维修中心是能够看出商品真伪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说“表有些问题,不能维修”,但也不会直说是“假表”,更不会出具鉴定书。毕竟,品牌公司没有义务对非正规渠道购买的货品负责,并且如今的仿冒技术极高,并非普通工作人员可以确定。而出具法律证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法律问题,也是专柜不愿面对的。
如此存在的问题就是,首先,在网站上购买的产品,所谓支持专柜验证成了空谈,因为验证本身并不存在;其次,由于专柜基本难以提供书面鉴定证明,于是即使发现是假货,消费者也难以直接通过法律程序保护自身权益。比如之前高朋网的假天梭表案,都是在媒体的一再推动下,网站才不得不承认售假事实,并作出赔偿承诺的。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已经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去追求足够的上层建筑,附庸风雅者比比皆是,而收藏也成了很多人追名逐利的有效手段。对于古董和当代艺术品的追逐导致价格的攀升,是制假贩假的源头。而鉴宝则成了现在炙手可热的节目。对于古董的鉴定,在中国是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结构和专业的部门人士,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红酒的收藏之中,品酒师成为一种炙手可热的职业,在高级会所中为人提供重要的服务。
而对于奢侈品,似乎比起古董,没有如此高的价值;比起红酒来,普及面又会更广,专业性也没有那么强,于是对于奢侈品的鉴定就成了一个极大的空白,这也给造假者带来了发财致富的机会。
奢侈品的价值,本来更多的体现在服务和品牌历史的凝聚上,前者在网购中难以实现,后者则显得虚无缥缈,让人难以琢磨。毕竟今天很多奢侈品早已开始在中国制造,而中国人模仿的智慧在今天更是表现出令世人震惊的能力。这让很多消费者不能不有顾虑。
许多奢侈品网站,也关注这一点,打出了可以进行专柜检验的王牌,寄望以此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而这一招牌也确实给了不少消费者定心丸,于是敢于在网上几万几千的大把花银子买东西。
但是,如果在工商部门进行检验,也只能对材质进行辨别,羽绒含量、纯棉与否,没问题,出现问题可以维权,但是在材质完全符合承诺的情况下,品牌真假问题工商部门就很难实现保障了。这也需要品牌本身的官方鉴定。
但对于专柜的鉴定,记者求证发现,大多数的奢侈品专柜并不能提供符合法律程序的鉴定证明,同意给出口头鉴定已属不易,至于肯出书面证明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大多数专柜都表示不能进行鉴定。
网上处处论维权
最近因为怀孕在家休息的白领小F就在珍品网上忐忑不安地购买了巴宝莉的皮包。无论是牌子还是款式,小F都表示满意,但还是难免有疑虑,她告诉记者:“在网上购买奢侈品,如果价格已经和A货差不多甚至还要低,低得离谱,价格本身就已经值得怀疑,又不像卖个古董可以编一段大家族中途衰落的凄凉故事,一方面满足对方幸灾乐祸的心愿,一方面又可以解释过低的价格。奢侈品太便宜了,就很难相信这是一件真货。而如果达到一般贵的价格,比如一块几千块钱的名表,对于需要在网站上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而言,则就有些让人忐忑了。”即使有7天退换货的保证,但心里还是不太踏实。
小张早年上学时就开始习惯网购,但经常遇到质量难以保障的情况,有一次买了块浪琴,且不说真假,光是被快递催着签了字后见不着人了自己才打开一看表的商标已经坏了,心里就凉了半截,在随后的退换货中又是很费了一番周折,好在选的电商是个知名网站,最后总算给退了。而这样的奢侈品消费者如果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大多数奢侈品专柜已经明示非正常渠道产品不负责维修。即使运气好,买到一块质量有保障的好表,但毕竟购买这块名表,名在先,表在后,虽然买的是打折品但价钱并不便宜,还是难以确定是真品,又成了一个问题。让人非常忐忑。这实在是一个花钱买罪受的消费体验。
作为消费者,在奢侈品网购中虽然花了打折的价钱,但绝不能应该因此受到打折的服务。然而在网购奢侈品之后,紧随其后的就是无法得到奢侈品公司贵宾般的售后服务,甚至真假的辨别都不能得到官方支持。这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奢侈品网站不能把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做到实处,在奢侈品代购的过程中,即使在真品的前提下,也未能获得正当的渠道,得到奢侈品公司的承认,而造成产品本身不被认可,继而造成消费者的售后困境。
在中国,正像很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分析人士非常羡慕的,实业仍是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挑起国家GDP的大梁。中国的消费者对于摸得着看得见的产品也更有消费的真实感,而对于摸不着甚至看不见的服务,对于版权,就不是那么重视了,这也难免会出现300块钱吃顿饭不会觉得贵,30块钱买本书就很难接受了,因为买书的人再怎样重视书,似乎也首先关注的是拿到手的一本印着字的纸,而看不到浸透其中作者的心血,同样,也不愿花十几块钱去买一本全是字的经典,而更愿意花四五十块钱买一本从网上拼凑的精装书,这也是一种只看眼前,不看背后的表现。
在奢侈品购物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最踏实过日子的恐怕只关心产品的质量,布料、做工,还是比较实在的,有追求形象的,会为了选择款式,而虚荣一点的,就为了衣服上多印的几个字母,也愿意再多花一笔钱。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这样的人可以集中于木樨园和动物园,在今天的网络时代,这样的人就来到了淘宝网和其他奢侈品网站。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奢侈品,主要面对的问题包括:
首先,低价销售的奢侈品很有可能是假货。这种假在我们这里几十年技术已经非常精进,有的货品甚至材料一样,纯手工一样,甚至一针一线技术都不输给真品,只是这份难得的技艺没有用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品牌,却用来侵犯国外的知识产权牟利,非常可惜。同时,消费者在此以为自己省了几百几千块买到了大品牌,实际上却是多花了几千上万块买的普通商品,在此尤为不值。
其次,不那么低价的产品可能是真品,却是国外品牌的淘汰产品或者过季产品,早已下架,所谓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在国外已经卖成了白菜价,却拿到国内当新品打折。这样虽然卖的是个真品,但也是物非所值,吃了大亏,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损害。更有甚者,根本就是国外的二三线品牌,却因为是个大家不熟悉的法语或者西班牙语,没人认识,就敢妄称奢侈品,再拿出卖家熟用的先提价再打折,坑害消费者,也是非常不道德的表现。
最后,就算是真品,是当季的,可能却由于高昂的价格,代购变成了走私,一旦被发现,无论于买者还是卖者,都是得不偿失的。
在奢侈品网站的购物过程也是胆战心惊的。毕竟不同于简单的淘宝购物,即使买的是A货,明文标价,价格也不会离谱,顶多稍贵一些,拿到手里,只要款式喜欢,价格合理,质量上也过得去,就会心安理得,穿着用着自己舒服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