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日内瓦表展的中国影响

时间:2015-03-12 07:56来源:风尚中国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日内瓦表展的中国影响。面对着在日内瓦沙龙展上被摄影师挤占掉的大量看表时间的情况,某位资深德国专业钟表记者笑着回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德国媒体最先请来图片社摄影师来表展现场拍产品图的,然后是日本人跟进,接着就是中国的摄影师来了--香港人带头

 

日内瓦表展的中国影响

其实,按照德国人的严格要求,拍摄钟表这样的“小件物品”不仅需要极为专业的灯光,而且要抹去所有的指纹污迹,甚至连那些轻微的擦痕都必须抛掉,是一件极其花费时间的工作。现场快速拍摄的实际效果好不到哪里去。所以现在德国与欧洲同行大多不会在现场拍产品照了,日本人也似乎不拍了,只见到中国人大量涌入拍照。这与中国传媒的快节奏与高度商业化有关,倒不一定是比别国同行更加专业。

仔细想一下,如此分析颇有道理,尤其是对于中国媒体的高度商业化的观察相当准确--各家纷纷采用自己在现场拍摄的产品图,不仅要以专业及独家相夸耀,而且还会争着将图文信息抢先发表出来。然而,面对着以高端着称的江诗丹顿、朗格等一众品牌,其产品的发布是否真的达到了如此的快节奏呢?

回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当炒红过路易威登、GUCCI等品牌的国际资金选择了钟表而不是更加高端的珠宝来投资时,看中的是它相对较大的市场空间以及不算低的利润率。从那时开始,一系列最为先进的商业方式,从定价体系到物流与零售方式,彻底改变了古老的钟表行业。以颇为简单的定价方式为例吧,传统的方式是依据以制造为核心的成本,加上公司各级约30%左右的利润及其它消耗制定厂方指导价,再交零售商根据各地的情况予以增减。新来的大资本对于具体的制造维修之类的事情并不如从前那样重视,而是以市场与利润为核心重新改造整个销售系统。以往的产品开发程序被完全倒置成为1万美元以下、3万美元以下、5万美元以下的各个层级。一旦某款定位在10万美元的产品利润率不够高,必须大量削减配置以符合公司的预期值。反之,如果卖10万美元显得过于名不符实,也会利用特别版本、增加小功能甚至加豪华包装来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如此改造以后,钟表行业也逐渐缩小了与服装、香水之类的高端时尚产业的距离,变得快节奏起来,其结果也不出资本的所料--市场庞大了,利润额也随之高涨。

高度市场化的改造以及快节奏的变化,使得制表业在2008年的金融动荡中依然逆势而上大步发展,直到2013年以后才渐渐感觉到增长的乏力。其实,钟表业尤其是高端机械制表业融入时尚产业的一大致命弱点就是从新技术开发到普及的“慢节奏”瓶颈,不仅创新困难,而且各种新发明真正运用到量产化的产品上从更换机器设备、更换供应商到消化旧库存,都实在不如纺织等行业那样从容迅速。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欧美乃至日本的传统市场相对“守旧”,而中国、俄罗斯市场相对“喜新”,因此才会出现德国人眼里近三十年来那些有趣的变化。问题还没有那么简单,欧美传统市场的个性需求较强同时也比较稳定,少有出人意料的起落,中国、俄罗斯市场易受各种广告与促销因素的影响,发展迅速但波动也不小,这一切都让不同的厂商难以按部就班地主打某个单一市场。

回到开始的话题,仅就图片摄影来说,近年来传播的方式与内容都在迅速地变化着,这一点在中国同行身上体现得尤其典型。以今年日内瓦沙龙展的情形而言,不少摄影师是为数字化新媒体做视频的,更有所谓亲自动手拍照的KOL(意见领袖)是为了发送即时性的微信。这些非传统的摄影师其实不太注重画面的精美,而更加在乎动作的快速,传播面肯定大了,但内容的深度与编辑的精美反而有所削弱,这或许也是来自德国的专业人士看在眼里没有说出来的秘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天才的摇篮--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作者:游戈

薄伽丘继续发扬人文主义,主张“幸福在人间”…… 此外,还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伟大艺术家,如哲学家伊拉斯谟、画家…

发布者资料
紫竹枫林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5-05 06: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