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燕京八景今昔

时间:2015-10-23 10:44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鲁蒂 点击:
提起“燕京八景”,久居北京的人肯定能说出几个,但要说起它们的古往今来,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了。“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源于金代,后来历代皇帝都有“钦定”,但却有所不同。直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

提起“燕京八景”,久居北京的人肯定能说出几个,但要说起它们的古往今来,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了。“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源于金代,后来历代皇帝都有“钦定”,但却有所不同。直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更订了名目,在每一景所在地树御碑,正面刻景点名称,背面刻七律诗一首,“燕京八景”最终确定下来。

很多人都带着一种景仰的诗意心情,想去追寻八景御诗上描述的景观。如今,八景的状态如何呢?

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位于今北京西城区的中南海,清朝时,乾隆最初写的燕山八景诗,把以前的“太液晴波”改为“太液秋风”。

据说,在中南海东岸的万善门旁,有一个叫“水云榭”的亭子,御碑就立在那里。

古时,若是在秋日,站在亭内静观秋风微动太液池水,波光粼粼,着实是一种享受。每逢七月十五中元节,皇室成员在北海团城上观赏太液池夜景,数以千计的荷灯随着水波荡漾,如梦似幻,犹如银河落人间!

沿着北海漫走,北海沿岸设有许多茶座,很多游客在品茗赏景,这里是遥望“太液秋风”景色最佳之地。

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在《八景图》中被称为“琼岛春云”,因“山上常有云气浮空,氤氲五彩,郁郁纷纷……莫测其妙”而得名,后因乾隆皇帝诗中的“当春最早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而改为“琼岛春阴”御碑位于现今的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四周刻缠枝纹饰,正面是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背面是乾隆帝御诗。

虽然春季才是游览“琼岛春阴”的最佳季节,但深秋是另一番味道:山石俏丽,植被修剪得玲珑乖巧,从零星开放的花木中依稀能够嗅出前不久刚刚经历的一段绚丽时光……这果然如后人所形容的那样:“其山皆叠玲珑石为之,峰峦隐映,松桧隆郁,秀若天成。”

玉泉趵突

“玉泉趵突”位于海淀区玉泉山,其景色秀丽,泉水清澈,如今是中央领导的静养之地。

闲走中与一老者攀谈得知,玉泉山因水清而碧,在明清时就是专门进贡宫廷饮用水的水源,并被乾隆皇帝亲授为“天下第一泉”。不仅如此,玉泉山的水还是颐和园、昆明湖和京西郊许多园林的水源。这也难怪,每次游览昆明湖的时候,总觉得那水十分富有格调,烟波浩渺,给人一种浩然于天地的气度和壮阔感。甚至连那淙淙的溪流都十分有情致,似乎路有多长,水有多长,路有多弯,水有多弯……想到这,我仿佛看见那涓涓的细流,也仿佛听到趵突时而舒缓,时而激情飞扬的翻涌声。

老者还说,由于近年来随着北京植被的减少,气候的干旱,导致水位下降很大,当年乾隆帝说的“不改千秋翻趵突”,如今不仅趵突翻涌不复存在,就连涓涓细流也消失了!内心有些失意,但依然坚定地走向下一站。

西山晴雪

在北京西郊的群山间,数秋天的香山红叶最有名声。“西山晴雪”的石碑便立在香山的半腰间,为此,特意登了一次香山。途中,同行的友人说起了两则关于西山晴雪的故事。一说雪后初晴,旭日照辉,一派红装素裹的景象,故名;另一说则指杏花,相传乾隆十五年(1750),一冬无雪,入春,一日皇上到山中打猎,大片大片的洁白景象在香山腰间影影绰绰,扑入眼帘,像极了厚厚的积雪!乾隆不禁心生愉悦,加紧前往。

近看才知,那哪里是积雪,分明是沁人心脾的洁白杏花嘛!乾隆皇帝不仅没有失望,看着漫山遍野的杏花随风摇曳,不禁心神荡漾,于是题下了“西山晴雪”四字。如今,红叶取代了“晴雪”,层林尽染的景象成为香山的又一景观。

继续拾级而上,我期望能见到御碑。

秋日的阳光鹅黄妩媚,虽有几分凉意,却依然恬静温馨,一路走走停停,不消一小时果然看见了掩映在树丛中的石碑,只见周围草木繁杂,不见氤氲的景色,更别提杏花了。

于是,一鼓作气直爬到了山顶,呼吸着山顶的空气,瞭望那满山枫叶和黄栌,红彤彤、黄澄澄,好一个绚丽斑斓的初冬世界。一阵风吹来,仿佛间满山的洁白杏花及红装素裹的景象一并压缩向脑海扑来,在这时光交错间,恍惚了悟:我们应该珍惜的是眼前能看到的美好,只要在心的一角记忆过去!

蓟门烟树

在一个有些阴霾的下午,我从北五环上清桥出发一路向南,只为寻访曾经“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的“蓟门烟树”。当缓缓走进位于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内,沿着小路朝着绵延向南土城上的树丛处前行,若隐若现的景色从树林处“漏”出来。走近定睛一看,原来是郁郁葱葱的草丛和不知名的花朵在竞相开放。尤其是那条长长的河流,静静地躺在两旁耸峙的高楼里,似乎诉说着当初的层林重叠、远烟缥缈……我想,如果在晴天,必定是另一番不可言之的美。

几经周转,终于找到了那块御碑!凝视着这座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御碑及碑文,似乎感觉到了时间的停滞,心也随着当时的意境开始穿越时空。

相传,历史上的“蓟门”并不在此。当初《水经注》称,“蓟城西北隅有蓟丘”,指的是原白云观处的土丘,即金中都西北隅。而明《长安客话》中直接称“今都城德胜门外有土城关,相传是蓟门遗址”,自此埋下祸根。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时也参考了此处,误认为蓟门在明城西北,于是蓟门烟树碑就被“阴差阳错”地树在了这里。

如今“蓟门烟树”四时不改的景色已经无处可观,这里成了附近市民的休憩之地,也成为一些文人墨客的凭吊之处。

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是最有争议的八景之一,关于它的确切位置众说纷纭,甚至有金台七八处之说。比较常见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乾隆皇帝将其石碑立在朝外,即今关东店南3501厂内(原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还能见到石碑倒卧的照片;另一说是2006年,在修建北京地铁十号线时,重新出土了金台夕照石碑,因此地铁站名便命以“金台夕照”,也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将此作为金台夕照的真正遗址。

从十号线的金台夕照站C口一出来,我就看见了西侧不远处这座富有文学韵味的“金台夕照”石碑立在那里,石碑碑身约有3.3米高、0.5米厚,碑顶、碑座刻有吉祥图案,纹路清晰,只是边沿四角和底座有凿痕破损。在这座石碑的周围,已然看不见当年的盛景,但和周围现代化的建筑结合起来,却显得那么的和谐,富有韵味。此时正赶上夕阳西照的时候,像蜜一样黏的夕阳洒在身上,绵密而悠长。此刻遥想当年乾隆皇帝在欣赏夕阳时的美景,内心的失落顿时消解许多,收拾好心情,伴着夕阳缓缓归矣。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位于北京丰台区,距离京城二十公里永定河上的卢沟桥,迄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据统计,桥上的石狮大小共有五百零二个,御碑就立在桥东面。

传说,金代时的卢沟桥是北京最老、最大、最壮观的石桥,因金章宗很欣赏它,遂赐以“卢沟晓月”的雅号,流传至今。也有资料注解说:“每当五更鸡唱,斜月西沉,卢沟桥的月色格外妩媚, 因此得名卢沟晓月。”

近几年,政府为了恢复当年的盛景,在部分景区又重新注入了水,“卢沟晓月”湖才终于有了水波映月的景象。加之个个造型奇异、千姿百态、神情逼真、永不重复的石狮的映衬,更加让人觉得心情澎湃,流连忘返。

居庸叠翠

最后一景是“居庸叠翠”,它可是“燕京八景”中离京城最远的一处,也是最壮美的。要想一饱眼福,一定要储备好足够的精力才行。

居庸关,京北长城著名古隘口,位于昌平以北二十公里的崇山峻岭中,地势险要。

当年乾隆皇帝在春夏之季来此,看到遍野的山花和摇曳的翠柳逶迤在群山峻岭之间,重峦耸叠,气势雄伟,便欣然御笔题写“居庸叠翠”,让这雄关平添了许多柔美性情。

如今,若去八达岭长城了却“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愿,必然要经过居庸关。尽管春天才是居庸关最美的时刻,但是初秋时节站在闻名遐迩的古关隘前登高远眺,凭古怀幽,一样能够感受到居庸关的铮铮风骨,巍巍气度,似乎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也能展现眼前。

时光荏苒,“燕京八景”的原貌几乎都不复存在,但它对北京古今风情的勾勒及对文化的传承,却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沉淀和丰富着。对于那些即将远离人们视野甚至仅剩下躯壳的古迹,与其苦苦地追寻,不如让它们活在记忆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企业领导者常犯的60个错误

作者:周锡冰

企业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在处理企业出现的问题时,经常犯下那些不应犯下的错误,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衰亡,如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原创】雨中庐山

    秀丽庐山,举世驰名,一山拔起,巍峨耸峙,森苍林莽,云缠雾腾,分外妖娆。这就是庐山...

  • 天湖行

    天湖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境内,与黄山风景区、歙县交界,北距美丽黄山仅3公里,南...

  • 走近蒙山沂水

    一次临沂行,一生沂蒙情。临沂之行于我来说是一次朝圣之旅、寻根之旅、寻梦之旅,在这...

  • 西望明月忆峨嵋 (二)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云烟连,盘室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峨眉山高凌...

  • 穿越五虎山

    犹闻三狮吼, 已到虎山前。 穿越何所惧, 却往险中寻。 福州五虎山位于福州闽侯县祥谦...

  • 雨中三叠泉

    。庐山由于植被茂密,岩石中储藏了很多水,有些地方 ,山腰上形成了碧绿的翡翠般的天...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