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鄱阳湖边来,鄱阳湖的湖水很混浊,好像一块蒙尘很久的玻璃。我在湖边游玩的地方名叫“蛤蟆口”,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岸边立有一块形状像蛤蟆的石头,蛤蟆石附近建有码头。码头上停泊着许多挖沙的铁船,因为总是有人挖沙的缘故,湖水变成了土灰色。实际上,捕鱼与养殖珍珠也让湖水变了质。长江的水比鄱阳湖的水清澈些,大概因为江水是流动的 ,所以虽然有挖沙、捕鱼的船日日行驶其上,江水也还有淡淡的绿色。 庐山的水就不是这样。庐山由于植被茂密,岩石中储藏了很多水,有些地方 ,山腰上形成了碧绿的翡翠般的天池,有些地方,悬崖上挂着银河般的瀑布,山涧中蓝色的山泉更是处处可见。 古人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庐山的水果然比众人聚居的鄱阳湖和长江的水干净透亮的多。单我在五老峰下的溪流中见到的水已比山外多了一些清凉、冰冷之韵,越往上去水质变的越好。江河在源头处非常洁净,越往中下游水就越浑,山泉也是如此,越向山上走,山泉就越干净。五老峰这条溪流名叫三叠泉,因为它在源头处分为上、中、下三段,它从山顶上发源、从陡峭的悬崖上直泄而下,直奔山麓,途中没有汇合其他溪流。 庐山的水以夏季最富,因为降雨量大,而我来到庐山的那天上午,天也正好下着小雨。 淅淅沥沥的水线接连不断地落在密林中的一片片树叶上,又从树叶上落下,落在生长着蘑菇和羊齿蕨的泥土上,也落在穿越密林的石板路上。石板路一边靠着几乎是直立的山坡,另一边则下临山涧。我从枝枝丫丫间看见山涧并不深,涧水在巨大的石块间花团锦簇地绕行。这山涧中的水便是那三叠泉流到山腰形成。很多人在水边的土红色大石块上戏耍。以往,我在山中的溪水边总是看到有人钓鱼、钓螃蟹、用网捕虾,五老峰下却没有,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水非常浅,而且水太清了,没有水草,长不了鱼虾。由于下雨的缘故,水上也没有蝴蝶与蜻蜓。一路从山下爬来,我似乎没有见过庐山上的野花,而此时是四五月份,正应该是花开的季节。庐山上最多的植被便是香樟树、竹子和悬崖缝中的长长的茅草 ,这也许是庐山没有蜂蝶的原因。由于没有蜂蝶,庐山就缺了花圃的柔美,却平添了几分岩石的冷峻,而我以为,这才使她的泉石更清冽。 庐山的山势越往上越险峻,仿佛刀砍斧劈而成,山涧变的更加深幽,在山腰,人们只要踩着巨石就能从山涧这边走到山涧那边,接近山顶时却需从石拱桥上走过。两列峭壁之间,泉水流淌的山涧之上有三五座一孔、两孔、三孔的石拱桥。此地的植被已不像山腰那么茂密,所以从山路上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石拱桥和桥后的山石上一丛一丛头发似的茅草。 一座石桥下有一眼幽暗的小潭,那是山泉积水聚集而成。它很小,还不到两米见方,水却格外清寒,有一种奇异的绿,古书中的寒玉也不过如此,然而她又是透明的,站在山路上就历历可辩潭底的石块。它一边紧靠着悬崖,另一边被几块坡度柔和的巨石围绕。它那样清澈,又那样深不可测,好像一个夜中未醒却在早晨时被忘记的美梦,而雨丝落在它水面上泛起的涟漪又像打扰了梦的密语。 在这小潭旁,有几绺水化为微型“瀑布”——水流像撕开的绸缎那样从巨石上激越而下,溅起飞花碎玉般的浪涛。一些较低矮的山上,泉石间都生有高高的芦苇或长叶的绿草,庐山也许是由于太陡峭了,没有这些为山光水影增色的植物,只有一串又一串小“瀑布”从山腰一直铺到山顶的铜墙铁壁之下。 铜墙铁壁其实是两座相对的崖壁,庐山人为了形容它的坚实取了这个名字。庐山上的石头都是多层的页岩,粗细不一的褶皱弯弯曲曲水纹一样累积着。铜墙铁壁上的岩石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它们还有断层,好像几个高低起伏不一的褶皱前后左右排列形成了一面折叠屏风般的山口。整面崖壁都没有草木,崖壁的顶上,也就是山顶似乎有,可是太高远了,无法看清。崖壁左边挂着上、中、下三条水流,它就是三叠泉。水流并不大,也没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却充满了幽静的绿意,也许是因为崖壁受到水流的浸润长有厚厚的苔藓的原因。如果是晴天,阳光照在从上到下的水流上,将会发出珠玉般的、彩虹般五颜六色的光芒,可是,天上只有灰蒙蒙的流云,瀑布就只有一抹淡白,好像秋雨中的白兰花。这条崖缝间的水流在远离都市的山中是那样孤寂,好像古老的四合院中的修竹或玉兰。“寒碧”二字最可形容它的水韵,流淌在石上的水总是比流淌在泥土上的水更能令人忘俗。水的清让山似乎回到天地混沌、万物未分之时,像混浊远去了那样,喧嚣在远去,尘世在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