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市泽州县的半坡古村,全村有明清时期的院落古宅多达六七十处。2007年,该村被认定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就在同年,当地政府以煤矿开采为由,将全村的近200户居民进行了强制搬迁。又以复垦的名义将这里的古宅强制拆除。(2月3日 央视网) 要“钱”还是要“名”,对于大多数官员来说这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面对发展地方经济和环境破坏这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之时,官员的选择便显得十足重要。因为官员顾虑自身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之一的gdp考核,他们往往会选择优先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在发展经济的这条大路上,在gdp的指挥棒下,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他们一声令下便遇山开山,逢河堵河,甚至大肆破坏古迹文物,坐视企业违法违规的偷排等等。如此种种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代价实在不菲,从长远来看其实很不合算。 山西素有煤炭大省的称号,官吏们齐忙在自己的地界上找煤、挖煤,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可以说这还在情理之中,着实说对当地的就业和对全国经济的增长都有不小的裨益。然而我们也实实在在地看到,粗狂的开采与缺失的监管给这些煤炭省份带来了生态的破坏,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更像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洗劫基础之上,为了所谓的地方gdp增长,官员的漂亮政绩单,强迁居民,破坏文物,致使大好河山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让人震惊。 作为明清古村的山西晋城市泽州县半坡古村,因为村里古宅多由罕见的青石砌成而显得异常珍贵,该村也被认定为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当地面文物遇上了地下煤炭,“面子”便难当“里子”,倘若是难搞旅游业的文物保护在主政者的眼里,更是没有多少价值,被拆被毁也是经常发生的。对泽州县副县长申连太来说,在原煤300余万吨,逾15亿元产值的面前,村民搬迁真是小事一桩,古宅文物被毁何足谓可惜? 笔者认为,这种乱毁文物的经济发展学,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发展模式早应当被叫停,因为这种发展模式仅仅为了经济的发展就随意割裂了文化的传承,殊不知文物国宝也是民族延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强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当这些文物遇上经济发展时是否非要毁之,拆毁是否得到科学论证,能否做保护性的开发,这些都值得主政者深思。在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县的当前,当地主政者是否遵守文物保护法更是一个显得严肃的话题。(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