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河是凤凰的母亲河,她依着城墙缓缓流淌,世世代代哺育着古城儿女。坐上乌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别有一番韵味。
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悠然而生。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久经沧桑,依然壮观。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可以撑一支长篙漫溯。
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不回来的风景。
万名塔,在城东青龙山麓沙湾黄土坎的沱江之滨,是建立在原字纸炉的遗址上。由着名画家黄永玉于是1985年倡义同,群众集资,政府扶助于1988年建成,故名“万名塔”。
原来的字纸炉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六角三级砖塔,塔高11米,台基为正六方形,用红细砂条石浆砌,高1米左右,在台基上砌塔身,下部1米高处用细钻雕琢的红砂条石砌筑基础,上用眠砖封砌,下大上小逐步收缩,中空很小,仅能冲烟。塔身为三檐六角,上置色彩斑斓的琉璃宝胡芦顶,塔身以石灰粉底,饰以彩绘。迎水一面为正面,在一米多高的地方,开有月拱炉塘,以便焚烧字纸。塔的最上层书写“文光射斗”,中层书写“中流砥柱”,下层书写“翰墨流芳”。一年四季有人在这里烧字纸。
虹桥横卧于沱江之上,风雨楼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这其实就是成了一道重叠的风景,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着六百多年的历史。
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颇信风水的凤凰人都说,这座桥斩断的是一条龙颈,令一条巨龙身首异处。怪只怪那位和尚出生的安徽小子朱元璋,听信一位从昆仑山开始追索一支龙脉,经云贵高原来到五寨司城的阴阳先生的谗言,说这儿屏立南郊气势非凡的南华山和与之一脉相承一头扎入沱江的奇峰,就是他要寻找的龙头。并由此推断出总有一天这地方会有人出来问鼎中原,真命天子将出。那位朱皇帝岂能允许边远的凤凰有他潜在的对头于是朱笔一勾,龙颈被斩,凤凰风水遭毁灭性破坏,凤凰再也出不来皇帝了。
北门古城楼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立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乃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
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古城的建设也得到加强。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今。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虽几经战火,仍巍峨耸立于沱江河岸。
飞水谷风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的廖家桥镇,从凤凰县城到廖家桥镇仅10公里的车程。再走1。5公里的专线就可到达景区。它和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处在同一黄金旅游线上,交通极为便利。飞水谷自明清以来即为南长城所隔断,位置极为隐秘,素不为世人所知。谷中危崖夹峙,树木繁茂,奇花异草点缀其间。一弘清流和无数特殊的岩石结成了诸如三叠瀑布、白龙滩瀑布、落英瀑布、斜瀑和兰草滩瀑布等十多个形态各异的小瀑布群。其中最为壮观的是在谷尾的飞水谷大瀑布。它高100多米,宽30多米。在雨水充沛的季节,瀑布轰声如雷,声震数里;雾气盈谷,数米莫辩。据考证,飞水谷大瀑布在全湖南省境内也是首屈一指的。
飞水谷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质地貌,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在一处不足500米的河岸上分布着数十座古代用于加工的碾房,并拥有湖南省唯一的一座五重连环古碾房;用于躲避土匪的“避祸洞”和躲藏土匪的“土匪洞”隔河相望,长期依存也是一个最为奇特的景观;在近百米高的悬崖上,还残留着南长城峰火台的断壁残垣。据专家考证,飞水谷在明清时即为驻军和乡民最大的加工基地。飞水谷风景区可以说是自然观和人文景观自然融合的典范。
世人知道凤凰,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1902年12月28日,我国着名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1866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
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古城特色。二十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
,仅次于鲁迅"(金介甫JeffereyC。KinKley着《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古城里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着名的
,还是着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故居于1991年被列为省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拔款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凤凰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来源:维度女性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