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这个消息让多年默默无闻的大运河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段,北京通惠河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由北京城向东流经通州,如今总长大约20余千米。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历朝也视通州为肘腋,于是通州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 通惠河的繁华旧梦位于北京的通惠河,其修建要追溯到元代。 1262 年,当时年轻的科学家郭守敬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六条水利建议,其中一条便是建议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通州区)的漕运河道,以解决漕运船只向北抵达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北京的问题。忽必烈采用了郭守敬的建议,并任命他为提举诸路河渠,掌管各地河渠的整修和管理等工作。 据《通惠河志》载:“寻元人故迹,以凿以疏,导神仙、马眼二泉,决榆、沙二河之脉,汇一亩众泉而为七里泊( 瓮山泊),东贯都城。由大通桥下直至通州高丽庄与白河通。凡一百六十里,为闸二十有四。”因吴仲疏通通惠河有功,人们在通州为他建祠纪念。 什刹海,串起老北京大凡来到北京的人,都会到前往什刹海、后海一带游玩。银锭桥、烟袋斜街、钟楼、鼓楼,沿着河边展开的一栋栋灰墙黑瓦房,百年小吃铺,垂柳粉荷,串起一个古老的北京城。 而什刹海、后海,以及积水潭,也正是当年行船漕运的终点。可以想象在那个时候,千帆竞泊,人声鼎沸,热闹繁华。《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记载了元大都的繁华盛景:“比较大的码头、最热闹的景象应集中在离鼓楼最近的银锭桥、烟袋斜街一带,最盛时,积水潭舳舻蔽水,盛况空前。” 玉河故道,唯一的古河道遗址通惠河北京旧城段除了包含什刹海,还有通往什刹海的玉河故道。 玉河故道始建于公元13 世纪末(元代初期),是通惠河最北端通往什刹海的一段河道,从什刹海开始向东延伸至澄清中闸,长约0.5 千米。公元15 世纪,通惠河部分河道被围入皇城城墙内,自什刹海开始的一段通惠河失去了航运功能,当时称为“玉河”。 玉河是北京中心城区内唯一的古河道遗址,现存元、明、清河堤遗存,这些遗址经历代维修沿用,包含了不同时期修建、维修的多组堤岸、河道遗址。 其中有澄清上闸与澄清中闸,是13 世纪末为了调节通惠河河水的水位高差,便于航船出入什刹海,在通惠河靠近什刹海的附近修建。 通惠河通州段,历史与现代的对话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历朝也视通州为肘腋,于是通州有了“乃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据当时的描述,南来北往的船队、游客在这里相互交织、川流不息。码头、粮仓、商家、酒肆、客店,一应俱全,周边庙宇香火不断。由运河而带动起来的通州,曾经非常繁荣兴旺。 尽管漕运繁华已成烟云,因河而形成的美丽景观却为居民带来福利。沿河岸设立的运河公园,是探寻通州段运河印记的地方。位于公园内的通州运河1 号码头,是千里京杭大运河的北首,温榆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小中河在此汇入京杭大运河,形成了大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