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二锅头,一盘炸酱面,构成了浓郁的京味儿文化。然而,与紫禁城、全聚德烤鸭齐名的老北京二锅头,不仅象征着北京人豪爽、惬意、洒脱的生活做派,而且是用浓郁的酒香,催生了一个著名的艺术圣地—— 北京酒厂· ART国际艺术区。 艺术区迎来“后798时代” 798作为国内最早、最知名、运作最成功的艺术区,曾经被外国游客评为到北京最想去的地方之一。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老北京二锅头催生艺术醇香—— 酒厂·ART国际艺术区前来参观和学习。然而,798人气一路高涨,伴随而生的,是不可避免的浓重商业气息和昂贵艺术成本。近年来,渴望宁静、平淡生活的艺术家开始另辟艺术聚集区,一些穷困但仍然执着艺术的北漂艺术家也重寻容身之所。被798催火的艺术创作,也开始催生着北京层出不穷的文化创意艺术区,给古老的北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艺术创意空间。酒厂国际艺术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得老工业遗址天时地利 酒厂艺术区最早是朝阳区酿酒厂,这座老厂子自1975年建成以来,一直波澜不惊地经营着,北京市面上曾畅销的“红京红原浆酒”就出品于这儿。不过此后,酒厂的效益越来越低迷,最终无以为继,2005年开始改造成艺术区。 不得不说, 这里有成为艺术园区的天然优势。在我国,酒代表着洒脱不羁, 而这正好契合艺术家们的生活态度。老酒厂不但拥有宽敞的厂房,而且在位置上也远离市区和繁华, 游人很少,隐密、冷清,厂区内十分安静,这种不显山露水的低调和纯粹正是许多艺术家进行创作所需要的。此外,酒厂还紧邻望京自由艺术家、艺术机构集散中心,与中央美术学院相距不远,能够很好地利用中央美术学院的优势资源,促进艺术创作呈现主流艺术特色,提升自身整体品位。 旧厂房张扬现代气息 整个艺术区并不大,只有一条主干线,基本保留了酒厂的建筑原貌,大锅炉、水塔、两个老旧的质检员雕塑等都被完好地保留下来。但放眼看去,还是能明显能感觉到厂房被费心地改造过。清一色的青砖外墙,有些还被涂上了艳丽的色彩。房子内部被故意保留了青砖的毛色,而这使之显得粗犷而朴拙,但是艺术区大部分都配备了现代出挑的钢结构骨架,以及张扬的工作室或艺术空间L O G O 。以前的酒厂食堂被改成了画廊。偌大的人工湖上,凌空架起四座玻璃房子,由小桥相连,使之成为别致的水上画廊。据说,这家画廊的老板是酒厂艺术区策划人之一,当他想到自己应该在这里留个一席之地时,旧厂房早已出租一空。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在湖上建了四个小展厅,不想竟然使之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巷深难掩艺术魅力 酒厂艺术区自2005年改造后,吸引了上百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艺术机构以及艺术家们。 他们在这里各居一隅,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不同的艺术灵感碰撞出别样的炫目火花。号称世界最大的“阿拉里奥画廊”(韩国)、“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 ( 法国) 、“ 南溪美术空间” ( 新加坡)、“汉森画廊”、“香港奥沙艺术空间”等都先后入驻到艺术区。厂区内还云集了国内顶尖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海归画家学者以及一大批新崛起的青年艺术家群体。昔日二锅头的生产基地,俨然成为一个艺术界的小联合国,散发着兼收并蓄的“二锅头酒香”。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就在这砖墙暴露、貌不惊人的厂房内,除了琳琅满目的优秀作品等待着归宿外,还曾组织上演过一系列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展览剧目。2007年9月在这里举办的毕加索全球巡回展更是轰动一时。 能够举办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艺术巨匠之一的毕加索画展,足以表明酒厂国际艺术区的不菲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