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冬至, 嵊州石璜镇的年味就开始浓郁起来. 踏进村里,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糯米白糖. 晚风刮来虽然带着阵阵寒意, 然而, 无论大人小孩, 个个喜气洋洋, 快乐地跑来跑去. 空气中透出那股糯米白糖的香甜, 令人特别兴奋. 听石璜人说,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灶师菩萨上天的日子. 按乡里习惯, 做糯米白糖须赶时辰, 在23号前一定要做好. 因为糯米白糖先要拿来祭祀灶师菩萨. 据说, 灶师菩萨很贪嘴, 对糯米白糖情有独钟. 世人便用糯米白糖堵灶师菩萨的嘴, 免得他上了天宫, 见到玉皇大帝后, 在皇上面前多嘴多舌, 拈事生非. 只要灶师菩萨吃了石璜的糯米白糖, 他就会在玉帝那里替人间多说好话. 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又是一个好年成. 否则, 玉皇大帝动了怒, 可不是儿戏的事, 天下又要遭殃了. 因而, 立冬后打糯米白糖成了石璜人一年一度的盛事. 在外乡打工的石璜妹子, 一到朔风起,寒意浓, 便会想起家乡糯米白糖的香甜, 想起父母的叮嘱. 如果她们过年了还不能赶回家, 长辈们总要托人捎一包糯米白糖给外出的儿女, 尝尝家乡的美食. 它的香甜可口, 它的浓情深意, 外乡的洋餐西点再好吃, 也不能与之分庭抗礼. 石璜人至今仍延续着古老的制作糯米白糖方法: 做糯米白糖的方法不同于众, 主妇们先将黍米炊成饭, 把饭与麦芽搅匀; 再放进容器里面过一夜. 从黍米中会渗出汁水, 煎熬成饴; 然后, 男人们先将糯米放在山泉中浸泡, 再蒸成米饭; 接着, 将糯米饭摊开, 凉干. 然后, 徐徐拌入调好的麦芽; 放进容器中发酵一昼夜. 最后, 将发酵成糖汁的糯米饭倒进铁镬里, 用文火渐渐煎至浓稠, 外观呈糊状, 就可以倒进盆里冷却凝固了. 此时, 趁余热将逐渐凝固的糖浆勺起, 似拉拉面般在木杈上反复地拉着. 拉得时间越长, 糖就越白, 味道也越好. 最后, 用手捏成糖条, 再用剪刀剪成一颗颗的糯米白糖, 拌进糖粉或面粉. 听老师傅说, 糯米白糖见了阳光就会融化, 须将它剪成一颗颗的白糖后, 立即拌进炒海米或胖米冻里; 然后, 装进饼干箱或密封的缸里, 想吃时, 随时取用. 如果在春节前后到访石璜镇, 乡民便会拿出糯米白糖来招待客人, 他们将一节一节糯米白糖切开, 放在盘子里请客人品尝. 吃了石璜糯米白糖, 不仅嘴里甜, 而且还甜在心里. 这些年来, 石璜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外地各色洋糖纷纷进入商店. 然而, 石璜人仍不改这种古老的习俗, 延续着冬至后做糯米白糖的风习. 乡人对我们说:“如果冬闲不做糯米白糖的话, 灶师菩萨会不高兴的, 来年那会又是一个丰收年呢?” 现在, 不少头脑活络的石璜人把糯米白糖拿到县城和外地去出售, 很受大家喜爱,无意中也成为嵊州一年一度过年最热门的喜庆食品之一. 现在, 不少外地打工的嵊州老乡回家过年, 节后回到工作场所, 总会捎上一大包家乡的糯米白糖请朋友们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