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廓街,品茶感受慢生活
“慢生活”,是时下旅游圈已被炒烂的词汇,它的发端也许是始于丽江的游梦人群,一时间,但凡古镇,总会把自己和“慢生活”、“柔软时光”拉扯在一起。其实,许多古镇的慢生活都已夹杂了太多作秀的成分,但拉萨的慢生活却是从古至今骨子里流淌生活方式。拉萨的慢生活,对外地人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吸引。这里为什么为会有慢生活?真正思考的人并不多。
拉萨的慢生活却是从古至今骨子里流淌生活方式
我很欣赏法国藏学家石泰安对西藏文化的解读方式,他在《西藏的文明》一书中,从地理、地形、气候上切入,对西藏不同地域的地理气候形成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再影响到不同的部落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西藏不同自然环境的并存,也自然形成高山牧场和田园、牧业和农业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套用石泰安对西藏文化的解读方式,我们同样可以从地理气候上解读拉萨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
正由于念青唐古拉山阻挡了北部寒冷空气的进入,而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又在横亘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上切开了一个口子,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汇入雅鲁藏布江的拉萨河北上,便在这拉萨河平坦的谷地造就了一个与其他西藏高寒地区截然不同的“小江南”。
“东方山岭起伏,状若猛虎将跃;西方两山夹谷,恰似雄鹰展翅;南面流水迤逦,形如青龙盘旋;北面岭叠坡缓,活像灵龟爬行。”这是初到拉萨的文成公主对拉萨的描述,正是这“南面流水迤逦”,使得拉萨很早就形成了稳定的农耕生活,拉萨河谷成了与年楚河谷、雅鲁藏布江河谷并列的西藏三大粮仓之一。四山环拱,一水中流,即使在冬季,这里的阳光也温暖如春,缓缓的拉萨河带来了富足,也造就了拉萨人平静、舒缓的生活方式。
要体会拉萨的慢生活,不能不提到八廓街。“八廓”藏语意为中间转经道,是围绕大昭寺的环形市集街道,它是随着大昭寺的落成而逐渐兴旺起来的,并最终形成长约500米,既是转经道又是商贾云集的处所。
八廓街最初是环绕大昭寺转经的朝圣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踩出来的,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广义的八廓街包括老街周围的大片街区,有了大昭寺才会出现八廓街,而有了八廓街才终于形成了拉萨古城。八廓街是历史上拉萨城的中心,是拉萨历史的缩影。
在八廓街,你可以看到古老的宗教信仰和现代的商业繁华并行。站在大昭寺广场上,四周是古老的藏式建筑,白墙、黑窗,大昭寺屋顶的金幢威严而神秘。虔诚的信徒瞌着等身长头,无家的野狗在广场中央睡着,懒懒地享受冬日的阳光。
在八廓街狭窄的街道两旁在林立的店铺、小摊,贩卖着藏族手工艺品、珠宝银器……就是在冬天,这里明亮的阳光依然会晃得你目眩,当然那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也会让你目不暇接。都说到拉萨一定要去八廓街购物,其实,除了购物,这里也可以是体验拉萨慢生活很好的地方。在街道两边,有不少藏茶馆,藏族人嗜茶,这些茶馆里多数光顾者还是本地的藏族同胞。
这些茶馆往往没有过多的装饰,门的顶沿上垂着夏木普或挂着藏式门帘,室内也不宽大,摆放着木桌木凳。桌凳上的漆面都已磨得没有了光泽,不过总会有一个软软的坐垫。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花15元要上3磅酥油茶,将小茶杯热气腾腾地捧在手中,呷上一口,满口醇香,享受着阳光,看那街上人来人往,根本不会在意时间的流逝。不会有人劝茶,你却感觉这不大的茶瓶里的茶水总也倒不完,在这喧闹的市井中,你会觉得自己慢慢融进了真正的拉萨生活,从平时重压的工作中得到彻底释放,回到了生活的原点,散漫而自在。你听不懂邻座的藏族人在说些什么,但他们脸上的惬意和满足却感染你重拾内心的安宁。
木如寺,闹中取静亦僧亦俗
在位于八廓街北面的北京路上,有一处有别于周围房舍的建筑,这是有名的西藏佛协印经院的印经场所——木如寺。
木如寺并不大,也不像大昭寺、色拉寺等大寺庙那么知名,很少有外地游客前往,不过,要真正体验原味的拉萨,这也是个不得不去的地方。
浆洗、晾晒印经纸的地方
木如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大昭寺后面的木如宁巴。由于木如宁巴周围空间太狭小,不利于发展,所以后来重新在此修建木如寺。以前木如宁巴是主寺,木如寺是分寺,木如寺扩建之后,木如寺是主寺,木如宁巴是分寺。如今,木如宁巴由乃琼寺、贡嘎寺和木如寺三座寺庙共同管理。
听当地人说,木如寺起初修建时周围并无其他建筑,后来周围渐渐修了一圈民居,将它包围在了中间,这样就形成今天这个夹杂在藏族民居中的寺庙。
木如寺不收门票,走进古旧的木如寺,在周围一圈三层高的民居中间首先看到的是印经房,里面不时传出滚筒在经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哐哐”声。印经房普通人是不能进去的,不过透过小窗,可以看到里面印经人忙碌的身影。
印经房右边的小院中,是僧人浆洗、晾晒印经纸的地方,他们盘腿坐在地上,将厚厚的纸张在盘中浸泡后,又一张张整齐地叠放在地上。当然,这些过程一般也是不允许随便拍照的,要拍照得经过主管人员的许可。
往左边院子走,经过一个煨桑炉,左边有一排转经筒,再往里走便是木如寺大殿,朝拜的游客和香客可以自由进入。从台阶通过殿门进到里面,除了供奉着佛像,更有精美的佛教壁画。不过,殿内的座位游客和香客是不能去坐的,那是僧人的位置,你可以坐殿门外的椅子上,听听僧人的颂经,看殿堂上忽闪的酥油灯,你的内心无论多么浮躁,这时也会变得平和肃穆。
从旁边陡峭的楼梯爬到3楼民居的露天平台上,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僧俗杂居的处所:杂乱的露台晾晒着衣物被褥,有老人坐台花坛旁边享受冬日的暖阳,也小孩在嬉戏玩耍,也有年轻的僧人坐在沿上认真地读着佛经……
这里也是动物的乐园,猫咪在阳光下伸着懒腰,天空中成群的鸽子在头顶的蓝天盘旋。颂经声、印刷声、嬉笑声,这一切都汇成了一首恬淡而闲散的俗世交响曲。在这里,庙宇生活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了世俗的日子里,宁静而真切。在这里,你即使不能成佛,也至少能体会什么是包容和共享。
拉萨河,冬日星空更灿烂
拉萨河,这条被藏族人民誉为的“母亲河”,对外地人来说是一个传说。冬天的拉萨河,平坦而清澈,温情而厚重,没有什么河流能有比她更多变的色彩,没有什么河流能比她离天更近,更没有什么河流能如此触动人的心灵。
拉萨河因流经吉雄盆地,故在藏语中叫做吉曲,拉萨河藏语叫“吉曲河”,意为“幸福河”,据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看到它其实是一条自东向西的“倒淌河”,它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的澎错,向西蜿蜒500余公里,最后在曲水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河流经吉雄盆地
冬天的拉萨河异常柔美,由于水量不大,你几乎听不到水流的声音。有朋友曾经沿着318国道,沿着拉萨河逆流而上,试图寻找拉萨河的颜色。而最后,他们发现,拉萨河确实是五彩多变的,且不说那系于河畔的彩色经幡在风中飘舞的风姿,单说某些结冰地段冰河的白,河岸树叶的黄、倒映在河中的山峦的褐,还有鸟儿相互对话时,在水中驻足留下的倒影,都足以让那些没有欣赏过西藏冬天的人留有遗憾。
拉萨河一天的24小时又各有不同。
清晨6点,缓缓流淌的拉萨河似乎没有流动的声息。河边有夹杂着沙土的鹅卵石浅滩,看似草木凋零的拉萨河边,依然有稀疏的茅草,它们沉睡了一夜,现在迎着早晨的清风,抖擞着舒展筋骨,翘首望着发白的天际。
发白的天空,还未见太阳的影子。早起的鸟儿已开始在拉萨河的上空盘旋、觅食,它们时而低空俯冲,时而飞出高空,时而在浅滩逗留,时而掠过水面……放眼望去,河滩与水面上四处都是它们的影子。刚刚举起相机,却惊得斑头雁和大雁纷飞,只有黄鸭慢慢悠悠地游向对岸,无视我的镜头。
冬季的拉萨河因为这些鸟儿而更加灵动,温暖的拉萨河成为鸟儿们越冬的好地方。河畔掉光树叶的树枝遒劲有力地伸向天空,某些地方略微结冰的河面依然透着蓝的光芒,逡巡的鸟儿成了这里的主人,徜徉、小憩、嬉戏、觅食,自成一派的悠闲。
渐渐地,天空越来越亮,突然,一抹阳光穿破云层,照射在远处的山岗上,山岗瞬间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与四周的黯淡形成鲜明对比,神圣而辉煌。在西藏,由于山脉的阻挡是看不到初生红日的,有的是光线和云层的千变万化,更显神秘。
如果说早晨的拉萨河是浓墨重彩的炫丽和充满生机的活力,那么午后的拉萨河则是慵懒而恬淡。人们在河边放着风筝,也有三五亲朋在河边摊开小吃,饮酒喝茶,时不时会拾起一块鹅卵石奋力抛进河中,溅起一朵水花,倏地就没有了踪影,只有河水缓缓流淌。时间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只有人们的说笑,人们可以这么一坐,就从午后直到黄昏,拉萨河已经和他们的生活溶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