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关,原名柳家集。如果再往前推,这里叫“李家横堤”。人口普查,“柳”姓并不排在数量前面,但在这里“柳”姓比较集中。当时,“柳”姓高层为了争夺“名称”,安排一些鲁莽的大个子,拦在路口,问寻路人:你去哪儿?答复“柳家集”,就喝酒吃饭;答复“李家横堤”,就棍棒打回。时间一长,也就“狠”成“柳家集”了。 柳家集,更是红色摇篮。 柳家集紧靠内荆河,内荆河或因自然,或因强权等历史原因弯曲得不可想象,却上连荆沙,下通汉口。河边码头林立,分门别类,接送来往大小货物;内河,沟汊四通八达,与洪湖紧密连接。百姓以种植、捕鱼、挖藕、打鸟为生。有贫有富,有剥削与被剥削,有压迫也有反抗。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就出现了以敖国器为首的集团、以彭明堂为主的帮派、等等。这些集团或以墩台、或以姓族、或以帮派等集中,成员大都出生贫苦,缺少知识,更无理想,只为温饱而斗争。帮派与帮派、团体与团体经常发生冲突,或战斗。旧政府把这些为生存而团结的群体大都冠以“土匪”、或“红帮”、“青帮”。 就是在这块沃土上,1926年,中国共产党的先行人物,在武汉读书的监利籍进步学生陈步云等,受董必武和陈谭秋老师的影响,学习进步思想理论,回到老家监利,组建了第一个党组织,同年,柳家集党组织成立(当时白色恐怖,地下组织严格秘密)。 1928年,贺龙进入党组织初成稚形的监利,领导洪湖(当时没有洪湖县,洪湖县是建国后成立的)根据地革命,贺龙长期(秘密)工作在柳家集,发展群众,收编地方武装力量。当时,监利县80多万人,就有40多万人参加革命,柳家集大部分百姓参加革命,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大后方。 1930年4 月监利宣告苏维埃革命政府成立,4月5日,周逸群在柳家集主持召开土地革命胜利和苏维埃政府成立。这次会议除监利外,还有沔阳、江陵代表参加。7月,周逸群领导的洪湖地区革命武装和贺龙、段德昌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武装会合,成立红二军团。1931年3月,国民党对洪湖苏区发动第二次反革命“围剿”时,重点进攻的是江南地区,设在江南的湘鄂西红军后方医院全部转移到了柳家集和分盐、瞿家湾。其中二、三医院设在(现在)柳关以东的内荆河两岸的凡三村、滩垸村和联化村。同时期,中央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代表夏曦来到根据地,5月发起的“肃反”运动。斗争中,75名“改组派”遇难。这些红军烈士除张永忠(监利组织部长)、柳杨景(荆门游击队大队长)、刘革非(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任)等领导干部已查出姓名外,绝大多数无从查考。 1931年3月至1932年9月,国民党对湘鄂西根据地连续发动了三次反革命“围剿”,湘鄂西主力红军为了保卫根据地,辗转各地,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浴血奋战,战斗极其艰苦、惨烈,伤亡重大。特别是1932年3月以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奉命全力争夺襄北苏区的战斗伤亡更为惨重,大批伤员转送柳家集红军二、三医院救治。由于医院条件极为简陋,加之缺医少药,尽管医务人员想尽了办法,每天仍有不少伤员牺牲,医院安排由老百姓组成的下葬队就地掩埋烈士遗体。日复一日,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形成了这绵延十几公顷的红军墓地。在这里,还有一部分是在根据地沦陷时,来不及转移被敌军杀害的红军伤病员。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埋葬了这些烈士,小的三、五人合葬一坑,大的数十人到百余人。据不完全统计:长眠在此的红军战士和参加革命的积极分子,共产党人达一万二千七百多人。 敌我力量悬殊,为了保存实力,红军战略转移,柳家集失守。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许多共产党被铲共团长雷竹山逮捕,仅在文昌宫杀害23名革命者,制造有名的23条半人命惨案。其中,女共产党员宋铜贵身怀六甲。先后134名革命者被害。不幸的是:随红军撤离的柳家集革命志士无一人走出万里长征。 为了纪念革命先烈,1986年,监利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此建立了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1988年贺龙元帅夫人薛明亲赴监利监督完善纪念碑。纪念碑正面镌刻着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提写的“柳关红军无名烈士纪念碑”碑名。该墓地现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是迄今世界上少有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保存比较好的红军无名烈士墓地。 幸福的田园,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美丽家园,是几十年来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劳动艰苦奋斗创造的。我们希望牢记先烈,创造未来,把柳关建成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把福田建成水上乐园。成为真正的幸福田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