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是我国的红芽芋之乡.原先我们没听说过. 这次到上饶铅山武夷考察, 吃饭时, 东道主介绍道:“我们铅山较为偏僻, 就是在江西省, 也算得上一个边陲县城. 不过, 铅山产的红芽芋特好, 各位远道而来, 务必品尝一下, 别处吃不到这么好的红芽芋.” 红芽芋, 上海/广东一带称〝红芋〞, 因表皮呈暗红,肉质软糯而得名. 铅山土质\气候适宜于红芽芋生长, 其质量优于别处. 本地产红芽芋外形呈椭圆状, 每个多数在50克以上. 铅山居民用红芽芋制作的菜肴特多, 较知名的有下列几款: 子排芋头羹、五香芋头糕、荔浦芋头、小葱鲜鱿芋头饼、芋糕、芋头莲子酥等. 我们吃的一碗菜, 称做“鸡子芋头”,只见碗中浓稠的鸡汁中浸渍着芋头块. 还未进口, 一股芋香扑鼻而来, 煞是诱人. 铅山芋头特色在于, 皮薄个大, 质地脆嫩, 易烹熟. 当地人亲切地称之“小娘子”. 我们品尝之后, 深感铅山红芽芋不仅个头大, 而且糯性好、味道鲜, 口感爽滑. 铅山红芽芋品质量优良, 否则, 如何能征服挑剔的上海人口味.现在, 一些上海菜市场有专人常驻铅山, 负责收购红芽芋, 直送沪上. 当地人说, 一到中秋年末, 铅山家家户户有吃芋头习俗.一碗鸡块、子排芋头煲乃是家常菜肴. 红芽芋是铅山传统农产品, 从前名不见经传. 那么,何以能打入大上海的呢? 说来还有一段插曲: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两位铅山人到上海旅游. 只见沪人十月后有吃芋头习惯. 跑到菜市场一转, 发现上海红芋头价钱比铅山贵了一倍多.于是, 这两个人在上海也不想玩了.立马回家, 足足装了两车皮红芽芋到上海贩卖. 一次就赚了二万多元. 两万多元钱, 当时可算一个天文数字了.于是, 他们回乡后, 不仅自家种红芽芋, 而且, 还向周边村落农户下订单, 生产多少, 收购多少. 农民一算账, 每亩种植红芽芋的经济收益, 竟然比种水稻高出一千多元.于是, 全县农户相竞种植红芽芋. 到了今年(2007), 种植红芽芋土地面积高达8.2万亩.去年, 县里销售红芽芋高达一亿多公斤,实现了销售收入一亿多元, 一举获得“中国红芽芋之乡”称号. 铅山开发红芽芋的成功, 也带动了江浙赣徽等地红芽芋生产. 为了保稳市场份额, 提高附加值. 现在, 铅山进入了一个红芽芋深加工阶段. 他们将红芽芋做成各种制成品出售, 令产区收益获得大幅提高.今天, 红芽芋产品已成为全县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在铅山武夷的擂鼓岭考察, 当地旅游公司的黄总请我们吃的另一道红竽菜,就是广受童臾欢迎的“炒红竽泥”。一品尝, 此菜油润滑糯,香甜味美,外观, 色泽鲜艳。一盆红芋泥刚上桌未久, 大盘就见底了, 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我忙请教黄总, 此菜做功如何? 他说, 做法也不难, 只要将红艿、蚕豆、红枣洗净蒸熟,去皮;分别放在砧板上用刀揿碎成泥,捣糊; 然后, 炒锅下猪油、白糖,炒熔;放入红竽泥充分推透搅匀;再将枣泥入锅炒匀; 最后, 起锅盛于盘内。再将青梅、糖桂花均匀地撒在竽艿泥上,中间置玫瑰花瓣一朵, 便可上桌了。这道“炒红竽泥”是铅山婚宴的必备之物,食此菜, 有甜甜蜜蜜、婚姻美满的寓意. 婚宴上, 尽管餐桌常常摆满海鲜山珍,但是, 只要红芋泥上来,立时一扫而空. 此菜早已成为铅山老少咸宜的点心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