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县崧厦特产霉千张,很受时人欢迎,我数次到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校上课,接待的老师对我说:“我们上虞霉千张味道不错,不过,质量最好的要数崧厦,对面那家店是正宗崧厦进货,晚餐我陪你过去品尝一下”。
吃晚饭时,我们果然点了霉千张小菜。上虞人烧霉千张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清蒸,保持了霉千张的本味。做法较简便,蒸前,先将霉千张切成若干小段,放在盘中;注入水,加盐,稍蒸;食时放点味精,滴几点香油,就可以上桌了。还一种做法是加上肉末,将肉末铺在千张上面,隔水蒸,出笼后,撒些葱花、味精,霉千张里渗了肉鲜,又成了另一种风味。
餐馆里吃霉千张还要讲究一点,肉末内掺进切碎的青豆,与鸡蛋、绍酒拌匀。吃时,异想扑鼻,味道极为鲜美,这是一款绍兴乡土味极浓的小菜。崧厦霉千张做法较别处更为精细,方法是先将上等黄豆磨成浆汁;再用文火,把豆浆烧热,盐卤打花;再倾倒在粗布上,挤出水分,切成长形小条,下垫籼稻稻草,上压一块豆板;最后,放在温暖的地方霉化后,就可以上市了。因而,崧厦霉千张总是以风味独胜一筹而自得。
霉千张另一特色是廉价,一款寻常百姓享用的美味。崧厦有句老话,叫做:“笃碗霉千张,味道赛吃肉”。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时期,人们生活艰苦,上虞人就是将霉千张当肉吃的。从前,普陀寺院的僧人闻说崧厦霉千张味道好,常派人专程赶来订货,运回岛上,招待进寺庙的香客、居士。大导演谢晋是上虞崧厦人,对于霉千张情有独钟。每次谢导回乡省亲,都要沽一壶老酒,叫上一碟霉千张,边饮边品,回味一下儿时的美味。
崧厦霉千张好,有其特殊渊源。崧厦地处钱塘江海口,那里的土地是由先人围垦而成的,土质特宜种植黄豆。崧厦人用优质黄豆,上等盐卤,熟练技巧,做出来的霉千张,不仅醇香扑鼻,而且特别鲜美。相传,清代乾隆下江南,上虞知县到绍兴府叩见皇上,携带崧厦霉千张一盒,献于皇上。乾隆食后,感觉醇香无比,回味无穷。只是皇上南巡,行程匆匆,不无遗憾地说:“霉千张虽好吃,只是崧厦难到”。想来连皇帝吃了都叫好的食物,一定错不了。
前上海纺织业名人李升伯先生是上虞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客居美国,著有《中国文化和饮食》一书,先生对绍兴菜肴推崇备至,当先生上课时讲到“霉千张”时,更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只是洋人大抵难于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只能说是对牛弹琴了。八十代后,李先生返国,寓居上海。只要听说有乡人要来沪上探望他,便会叮咛一句:“务必带碗霉千张过来,久违的家乡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