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感一日京城游
时间:2013-05-09 18:57来源: 作者:李景阳 点击:
次
外地人都兴致勃勃地游北京,京城人反倒懒得出家门,到那些名气好大的旅游点去看一看。王府井一带因为建了步行街,我才光顾那里,若再往西伸延,到天安门广场,那就去得极少了。倒是一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展览让我去了一趟天安门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博
外地人都兴致勃勃地游北京,京城人反倒懒得出家门,到那些名气好大的旅游点去看一看。王府井一带因为建了步行街,我才光顾那里,若再往西伸延,到天安门广场,那就去得极少了。倒是一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展览让我去了一趟天安门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这名称,我听来陌生,熟知的倒是原来的名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但也只去过一次,大概是三十年前。
这回,从南侧进馆。先是搜身。一阵探摸之后,以为没事了,不料又让我转过身去,再探摸第二次,仿佛我背后有特别的吸引力。这一套,比地铁的检查严格多了。似乎检查得越严,越彰显馆里藏品的珍贵。
但紧跟着看到的,却让我觉得,这冠以“国家”的名馆本不必森严壁垒。右侧是茶厅和一长溜售货柜台,左侧是若干类似街市的门店,其中一个竟用大匾标着“××商店”,我觉得在博物馆里,“商店”这两个字太扎眼了!好多年前,年轻的姜昆与李文华说相声,戏说了一句“天安门广场要变农贸市场”,一时传遍大江南北。过了几年,天安门内侧的小商店倒是消失了,这天安门一侧的国家博物馆却仍然藏着往日“商风劲吹”的痕迹。而这回的商风,不是在街上,却是在博物馆内刮起。倘若姜昆观此,会不会说“国家博物馆要变北京火车站”呢?我以为,这堪比足球场的宏伟大厅内,所有陈设都该跟“博物”的主题挂钩,像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满眼是古希腊雕像或古代油画,别无他物,那是什么味道!
往前走,举目眺望,这大厅可谓辉煌壮丽,大理石柱把天花板顶到大约三十米的高度,这么大的一个空间,全然可以在其中建一个七八层的高楼的。但惊讶其壮观之余,却见展览标示牌极小、极节约。好容易找到大都会展,其展览布置却极简陋。号称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竟得如此待遇!其间,有透纳、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莫奈、雷诺阿、梵高、高更等大师之作,我以为颇委屈了它们。此展本应让观众了解一下大都会博物馆,然而这方面的文字全无。当然,也没有任何的附有文字介绍和画作图片的印刷品。
时下颇时兴“策展”,“策展人”一时声名大振。大概要突出“策展”的作用,本展览冠以《道法自然》,一看,差点误以为是中国画展览。照我的看法,还不如就叫《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展览》,就像三十年前中国美术馆的《卢浮宫藏品展览》那样直呼其名。展厅里更是画蛇添足了。分了若干主题,其一叫《水的世界》。与绘画全然无关的文字牌之后,我看到的是透纳画的威尼斯、莫奈画的海岸礁石、塞尚画的海边小镇,还有些纪元前的绝不含水分的石雕、金属器皿之类,我以为,这一番良苦用心其实大可不必!这些作品,本是各自独立,创作年代大异,何必照我们的观念加以人为的捆绑呢?
心中虽有种种褒贬,毕竟眼观的还是大师之作,不免伫立拦绳边,仔细察看印刷品上难见的色块,察看完了,还愿意在名作前多站一会,以为这是伟大庄严的时刻。却不料,喧哗之声四起,且持续不断。初以为这展厅的隔板太薄,令外边的噪音进入。又想,这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内,怎会有这样的不雅的人群呢?转到展厅的入口处时,才见事情的“真相”。原来是,身着职业装围在售票台边的几位女郎在那里调笑,嗓门特大,毫无忌惮。我以为,若展厅内有人大声喧哗,工作人员本应充当制止的角色的,想不到他们自己便率先“以身作则”了。冠以“国家”之名的博物馆内,竟这般缺乏对工作人员的调教和训练,还不如我楼下的那个店员列队、老板训话的发廊!
四点半就闭馆,不免有点太早了!但耐不住广播器的催促,只得离场。心想,平时碍于空气污染,出门太少,今日赶上刮风后难得的好天气,就接着逛一逛罢,于是来到王府井步行街。
我逛街市,非三处不去,一为书店,二为音像店,三为古董店,这回去的是号称中国第一店的王府井工艺美术大厦。这里一如既往,高档工艺品琳琅满目。只是地下一层租给了手机店,最高一层租给了服装商,暗示着生意的萎缩。另外感觉,那金光耀眼之物所凸显的主题似乎越发集中于金钱,各样摆件、挂件,无论是景泰蓝的、木雕的、刺绣的或陶瓷的,也不管是小巧玲珑的,还是高大无比的,都忘不了刻上或镶上诸如“招财进宝”、“财运亨通”之类的大字,但在我看来,倘若没有这样的字,我没准会惊叹其艺术的精湛,加上这些字,反倒吓退三尺了!若以文字凸显主题,何不加上些“松风煮茗,竹雨谈诗”或“友天下士,读古今书”之类雅联,或来点“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之类禅诗,也好免俗!曾去周庄、锦溪、乌镇一带游历,那里镌刻于牌匾、桥畔的字联或诗歌实在除了书香气味无有其他,而今,倒是把老祖宗的超逸之气丢得一干二净!
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玉器的新品种,即把一块很大的玉石切成薄片,中间穿眼,模拟古钱,直立地置于木架上。以往用各种材料做成金元宝的造型,象征发财,这古钱造型与前者可谓异曲同工。但“新创意”毕竟彰显了吾国当代物质主义的膨胀和低俗趣味的泛滥,可喜可贺!不由得想起丰子恺在《家》一文中所说的“大规模的苯相”。不厌其烦,原文照引:“当我从朋友家回到了旅馆的时候,觉得很适意。因为这旅馆在各点上是称我的心的。第一,它的价钱还便宜,没有大规模的苯相,像形式丑恶而不适坐卧的红木椅,花样难看而火气十足的铜床,工本浩大而不合实用、不堪入目的工艺品,我统称之为大规模的苯相……”
说起这“苯相”的工艺品,我又想起其他店里卖的各样彰显发财意识的“镇宅之宝”来。大宗的巨型金元宝就不说了,单说我见过的一个怪胎。有个大半人高的摆件,台座上围了一群西式的安琪儿,上面雕塑的却是一个胖和尚,胖和尚高举双手,托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且不去评价这不三不四的“中西合璧”,单说这发财观念是佛教的教旨吗?我只知佛教是讲“苦海无边”的,又有若干规避现实享受之“戒”,这把佛教跟发财结合一体的创造真是独特!但在我看来,与其把发财观念附加于僧人,还不如学学他们的“打禅坐定,与神相通”,倒可麻醉一下欲发财而不得的颓唐的神经!有道是,“消费促生产,生产促消费”,工艺品想必也有此等的互动。这类“苯相”摆将上来,必有受众的,于是我又从中窥测出当今人心的卑微!
不由得忆起去周庄、锦溪、乌镇的旅行,与其说是看“东方威尼斯”的风景,莫如说是感受那里中国古典文化的内蕴。就说乌镇,牌楼有对联,药店有对联,财神堂以至雕床上都有对联。然而,财神堂的对联竟也不怂恿敛财,却彰显疏财大义,其文曰:“财从义取利方远,禄随仁施神之明。”居家过日子的雕床上,对联也无铜臭气,谓曰:“爱你五千余年惠,封祝要知尽庆华。”乌镇跟另外两镇都为水镇,河多桥多,有桥必有对联,若桥为南北向,则南北各一对,若桥为东西向,则东西各一对。那桥头诗可从来不沾染金钱,堪称儒雅高古,举乌镇一例。那翠波桥的东侧是,“浦上花香追屐去,寺前塔影送船来”;桥的西侧是,“一渠翠染诗人袖,终古波清客子心”。你看看古人的境界!不再饶舌,只奉劝当今从业工艺者多游一游江浙古镇,而对元宝、铜钱摆设乐此不疲的买客也该来这里陶冶一回!
这一日,还有一种扫兴也在这里饶舌一回罢!下到工艺美术大厦的的地下二层吃晚餐,昂贵的价格先让我咋舌。价高,若有好味道,也就罢了。却不知,那味道比“家庭妇女都不如”的味道还低一个等级,大抵可以说是恶心。一碗牛肉菜,只加了一层韭菜末做装饰,断无任何佐料,而那汤上漂着的分明是动物油。垫底的是大白菜,且是白菜帮子。不加味道的猪油是何等味道,各位可以想见。我后悔不该对售货员说,不要辣味的。这类饭摊,若不以呛鼻的辣味掩盖菜味的贫乏,便黔驴技穷了,便什么味道都没有了!掩鼻食毕,又寻思,这也是我自找。当今饭馆,若无预先调查,断然不能进的。我在居所周围,只敢进一家快餐连锁店,别的馆子看也不看。物价涨个不停,餐馆老板不敢与副食品涨价同步,怕吓走客人,就玩降质减量的一招,不使用地沟油就算好的。“吃一堑长一智”,今后出家门,自带干粮就是。
叫我怎么说呢?一天的户外的闲逛,所得的感想是,物质似乎是上去了,如富丽堂皇的国家博物馆然;“学术”的水平以及教养的水平却下来了,如大都会藏品展览及展览上喊叫的小姐们;而物质的提升,也大约限于与“官办”相联系的楼堂馆所一类,属于民间的餐饮以及娱乐,则实在连“等而下”都不如。只拿娱乐说罢,贪官与阔佬的“私人会所”的娱乐乃是非珍稀动物不吃的美食加艳色美女,寻常百姓呢,不过是吃了大碗炸酱面之后在尾气最足的立交桥下跳国标舞而已。
而一切物件上乃至各样娱乐品中渗透的物质主义,在穷人中与富人中却有着不同的形态:一种是富得流油的满足和无止境的奢望,另一种是手头的拮据和对“活命钱”的渴求。看来,吾国向着真正文明和高雅的提升实在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路要走,而从深层次看,我们的“第二大经济体”的雅号背后实在还藏着一个“初级阶段”!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