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该不该互相留一隅心的“隐私空间”
时间:2012-03-03 22:19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柯云路 点击:
次
如果说婚姻没有这样的理由,婚姻只意味着家庭责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经济支持,那么,只要完成了婚姻的义务,在外人看来就是美满的家庭。注意,这里夫妻也是相互体贴的。然而,只有最知情的人知道,丈夫和妻子都可以有个角落留给不属于对方的别人,夫妻之
【五类女人婚后最幸福】1、装傻的女人:“装傻”的睿智女人,她的宽容会令男人有安全感;2、独立的女人:保持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3、保持自我的女人:独立的心灵空间和私人空间;4、疼爱自己的女人:说到底男人的变心是女人给惯出来的;5、会持家的女人:学会持家才是保持家庭幸福的长久之道。
老公的“灰色空间”折磨着我
柯老师,您好!
首先感谢一下现代网络技术,可以这样可爱地把人放在安全的网络盒子里,任意交流最心底的信息。您那本《婚恋潜规则》已拜读多半,喜欢。
我的困惑见于婚姻,但是源自人性的。
我的生活是这样的,丈夫在政府机关工作,年近四十,官位已相当,在同龄人里绝对是佼佼者。他从大学毕业至今一直很敬业,很多时候为了工作,连着几天只睡几小时。同时,在中国官场混,人脉很重要,他出去应酬的时候也很多,我同意他的说法,那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也尽力支持。再加上我有时出差,一家三口团聚的时间真的很有限。他官位至今,我说过“是拿我和儿子的时间和青春换来的”,他也同意。
我算一名白领,已经读到相当高的学位,出国留学深造,工作有不错的薪水,也有自己的圈子和爱好,比如健身/电影/旅游/读书之类,至今保持着看起来还年轻的外表和身材。我努力塑造着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生活。他欣赏我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自己的地方:善良、进取、风趣、开朗,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理,知性文雅。作为女人和家庭的女主人,我相信自己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
我们的儿子在学校读书,成绩优秀,属于人见人夸的那种。
看起来挺和美吧?然而我画了一张图,意思是在他的生活中如果可以把时间、价值观和精力量化的话,工作占了他生命的70%,24%是我们的家庭生活,6%是所谓“摸不清的”的灰色部分,基本可以肯定是他和其他女人的情感与交往。凭着女人的直觉,知道这6%占据着他的内心,而且不可或缺。但具体是哪个人,亲密到什么程度,我没有证据。
再者,即使知道这6%是哪个人,也没有实质的意义。
我的困惑也就来自这6%。
我想它是人性的一部分,再和美的夫妻,作为人,也有相互不能满足的角落。那么,撇开夫妻不谈,每个人是否有权利去追求最大的满足呢?特别是当今社会,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在自己的配偶之外,遇到在某一点上和自己更契合的其他人是很常见的。我身为一个职业女性也有体会。我们是否可以在无伤大局的情况下,为对方留下一点空间去追求或者说享受配偶无法给与的呢?因为要求另一个人包括配偶,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不现实的苛求,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允许自己留一个小角落有什么错吗?
我说这一点,不单指男人的一方。正如吉登斯所言:人们在亲密关系中,特别是性的关系中,不是为了亲密而亲密,实际上是在更多地寻找自己。
我们为什么要以婚姻为由,阻拦对方更多寻找自己的机会呢?
如果说婚姻没有这样的理由,婚姻只意味着家庭责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经济支持,那么,只要完成了婚姻的义务,在外人看来就是美满的家庭。注意,这里夫妻也是相互体贴的。然而,只有最知情的人知道,丈夫和妻子都可以有个角落留给不属于对方的别人,夫妻之间或许真的不知道对方有另外的角落,或者不想知道,或许不想捅破那层窗户纸罢了。在我周围,不是没有这样的例子。但这是人们想要的婚姻吗?
难道就像马克思的看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切以物质基础为前提。
然而,没有心灵上完全坦诚的交流(注意,不是所谓的激情),一生怎样相知相伴?只是为了构建物质的基础?我相信忠贞的爱情也是完善人性的向往,不然古今中外,从莎士比亚到《梁祝》,为什么那多名作讴歌这份不舍不弃?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在婚姻中追求完美的爱情?
不一定是婚外情的6%
再回到我的6%。我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很想挑破它,跟他认真谈谈。
希望我们可以做一生一世的精神伴侣,而不仅是物质的夫妻。
我们有这样的条件啊,因为两个人心智相当。如果认真品味对方的话,是可以品出更多滋味的。我们也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支付更多的精神需求;我们有共同营造的家园、共同相处的亲属,在维系中也可以让我们更多相互承担。然而,这就意味着摆脱种种就在手边的诱惑,修炼自己,坐怀不乱,把目光和欲望全部集中在家里,比猎奇要来得沉重。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和他占有的资源优势,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就更是不易。
对我,也是一种肃清。我理解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承诺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生倾心铸造,需要勇气、智慧和力量!我想,如果我跟他交流,他会认真听,也会明白和同意,然而,我担心他是否愿意这样做。真的不想强求他。要做到很难,因为是向人性挑战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许多看似平静的家庭都有各自的秘密)。让我很焦虑和不舒服的地方是,我为什么要按照他是否愿意做来主导自己的生活?
如果说我对现在的6%持犹豫态度,那么,对这6%的未来就更不乐观。
随着他官位晋升,我们共享的时间和领域可能会更少。再揣摩到我的犹豫心态,他会渐渐侵蚀更多。那么,我的底线在哪里?想到这样的趋势就觉得悲观。有时会想,索性趁现在年轻赌一把吧:真的拿到证据,和他挑破。否则,他总会有天衣无缝的理由欺骗下去,而且愈演愈烈。我讨厌这种欺骗!尽管其中也包含着体贴。
我想,跟他谈,一种可能,是我希望的,也是我会全力争取的,我们从大痛中涅槃。就像柯老师书中的案例,那对知道妻子出轨后一起修复感情的年轻夫妇。那就说明,这把赌赢了!另一种可能,他会觉得被冒犯,由此拒绝和冒犯他的女人生活。那么,我,为了坚守纯洁的爱情,也要推翻现有的一切,重新安顿自己的生活。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面对孩子?
有没有把握碰到更好的男人——像他这样已经用了十几年来懂我的人,这样智慧、有领导力和责任感的男人?也正是他的优秀,使他更难舍弃6%。
另外,如若我遇得到这样优秀的男人,是否还是同样的境遇?那我现在的放弃有什么意义呢?或者我的代价是从此孤单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虽然未必意味着满盘皆输,但是这样的生活,无疑蕴含着更大的风险。所以,我说那是“赌”!
另一种声音又在说:“你可真是天真幼稚啊!为了所谓纯洁的爱情,放弃眼前的一切,对你有什么好处吗?纯洁的爱情能当吃能当喝啊?现在又几个人是纯洁的?再说,人家已经对你算很好的了,有点小花花肠子点拨点拨就是了……”
跳出婚姻,我问自己,人的生存是为什么?你相信自己能够操控生活吗?
所以,我回到了开始:我的困惑是见于婚姻,源自人性的。
因为人性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是否相信自己?
柯老师,我知道,您一天一定要收很多邮件和写很多东西。如果您有可能回复我的邮件,但目前又没时间,可否请您先回复一个空白邮件,当个“暗号”。这样,我就会更多关注这个邮箱。具体什么时候回,您随意。如果不打算回复,我也理解。可能我的问题本来就无解,也没有现成答案。而且像我这样“狗咬尾巴转着圈较劲”的人也不多。
总之,想听听您的说法吧。(阿帆)
老公太优秀让人提心吊胆
从信中可看得出阿帆是一位有教养有学识的知性女人。这类人通常情感细腻,性格自尊,轻易不会对他人暴露自己的隐私。直到困惑得无法自拔时,才会以一种非常“安全”的方式求得帮助。她不会允许自己熟识的人知道这种隐痛。
于是,她隐去了真实身份和居住城市,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求助。
我理解这种谨慎。在我收到的许多来信中,往往都伴随这样的叮嘱,千万不要把他/她的信公之于网上,以免难堪和尴尬。我的博客的确有许多朋友的通信,以我对社会人情的了解,对这类信当然会做出处理,比如隐去职业、年龄、居住的城市,力求即使为当事人的亲朋看到也不会联想到他/她。婚姻中的问题涉及隐私,分寸的把握很重要。诉说的人往往正处于极度痛苦中,言辞难免激烈甚至偏颇,这更是我回复时要特别注意的。
收到阿帆的来信时,我正在写一本新书,于是回信告诉她,由于她的问题带有某种普遍性,是需要认真回覆的。但我手头正忙,让她安心等一段时间。
阿帆很快回信了,说由此会关注着这个信箱。我猜想她为这封信特别申请了一个信箱,由此更可看出她行事的理性和谨慎。
阿帆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年近四十,官位相当,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阿帆本人是白领,有不错的薪水,也有自己的圈子和爱好。儿子在学校读书,是人见人夸的好孩子。然而,在这令人羡慕的表象下,阿帆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困惑,那就是她和丈夫的关系。她把丈夫的时间、价值观和精力加以量化,工作占了70%,家庭占了24%,剩下6%的灰色部分是与其他女人的交往。而这灰色部分是他们共同的视线之外的。
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如此量化,我还是第一次碰到。
阿帆问:“当今社会,我们是否应当在无伤大局的情况下,为对方留下一点空间去追求或者说享受配偶无法给予的呢?允许自己留一个小角落有什么错吗?”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