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写过一副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 很多人并不知道于老先生这“一二、八九”和“如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以“多”为好,以“多”为荣,以“多”为求。朋友多一些,财富多一点,产业多一份,关系多几个……越多越好。这不想“多”的“八九”,只要少的“一二”,又如何能够让人称心如意呢? 原来,此言出自西晋的羊祜。他身为晋国的相国,立下宏愿一定要讨伐吴国,统一天下。可直到他白发苍苍、垂垂老去,仍然未能达成理想。先是晋国积贫积弱,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来是吴国强大、政通人和,找不到半点空隙;好不容易待到晋国强大了,可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用武;等到万事具备,可以伐吴时,羊祜却已经老得走不动路了。生命弥留之际,这位忠君爱国的千古名相不得不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哀叹:“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言下之意,人活在世上,让自己快乐称心的日子,只有那剩下的“一二”了。 于右任先生的对联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人的一生要甘于舍去那不如意的“八九”,留下让人快乐满足的“一二”,这样,我们才能如意,心灵才会喜乐。 现实世界的人们,谁都向往事事如意,样样称心,每到时令节日,铺天盖地的祝福短信无不把“如意、称心”这几个字炒得发热、发烫。可在我们身边,听得最多,感受最深的,还是那类似羊祜临终遗言的感叹“天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不过是梦想、空想、幻想、妄想,可痴迷的脚步就是不愿意从那虚幻中挪开;明明知道自己的腿太短,个子太矮,可偏偏要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甚至不惜在脚底下垫上一层泡沫,为的是和小巨人姚明一比高低。正是这些不切实际的攀比、贪求、妄求带来失意,失意酿造忧伤,虚荣心泛滥的世界就在这忧伤失意中沉沦。 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一生忠君爱国,立志抗金,常常叨念着出奇兵、渡黄河,直捣黄龙,收复失地,无奈朝廷懦弱无能,诗人壮志难酬。“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叹人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与我们身边那些汲汲于个人贫贱富贵的失意相比,诗人辛弃疾的不如意呈现出另外一种境界,那是一种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完全摆脱了个人范畴的不如意,与西晋名相羊祜的失意可谓交相辉映、熠熠闪光。这样的失意是伟大的不如意,是高尚的不如意。 不少贪官在接受审判的法庭上,时常痛哭流涕,悔恨不迭,显出极度痛苦失意的模样。其实,除了他们得到赃钱那瞬间的快感外,伴随他们的,一直就是惊惶、忧虑和噩梦。虽然他们每一天都在声色犬马中放纵欢乐,内心却从未曾有过片刻的放松、安宁。担心被检举,害怕被查处……有哪一天活在如意之中呢? 如意是用金钱、权势买不到的,如意是用自私和贪婪换不来的,只有知足常乐的人,只有安于贫贱的人,只有学会了平静的人,只有从实际出发的人,才能获得如意,活得如意。愿我们人人都能“少思八九,常想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