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武汉继续被秸秆焚烧的烟尘笼罩,空气污染加重。武汉25日气质量指数为187,属于中度污染。据了解,武汉市此次空气污染加重主要由周边省市生物质(秸秆)燃烧所致。5月25日上午,记者在黄冈市黄州区堵城镇农村(黄冈长江大桥下),看到当地农民随意在刚收割的麦田里焚烧秸秆,浓烟滚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表示不知道“禁烧令”。 从中央到省市频频发力,共同为焚烧秸秆出谋划策,出台“禁烧令”等,要求从上至下大力宣传,企图通过农民意识形态的转变降低秸秆的焚烧,减轻环境污染。然而,近日武汉市中度污染天气的绵延竟是农民不知“禁烧令”所致。 虽然秸秆燃烧“百害而无一利”,但对于农民来说,烧掉秸秆是最省事、最便捷的处理方式。所以,要想彻底转变农民秸秆燃烧的劣习,就必须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秸秆是个宝,就是没人要,农民田里烧,干部要发毛。”这则顺口溜就是禁烧秸秆的现状,也是对秸秆如何处理的一种无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明文规定,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交通干线附近等区域露天焚烧秸秆。为此,各级政府要加快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推进步伐,逐步降低农村秸秆处理成本,只有这样,“禁烧令”才能摆脱“有禁不止”的窘境。 解决秸秆难题,首先还得提升到城乡公平统筹的高度上来。因为,由秸秆焚烧引发的城乡矛盾、心理纠纷,首先是一个三农问题,其次才是环保问题。政府收购,让老百姓得实惠、有收入,对从事秸秆回收再利用的企业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抑或技术支持、创新鼓励,让企业有效益,进一步拓宽秸秆回收利用渠道,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秸秆利用“五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同时将秸秆处置产业线设置到老百姓身边。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摆在面前,关键看是否拿出了真切的疏导实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