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大大小小上千条,史家胡同也算名气不小的。全长700 米的它,现仍保存有四合院80 座,这整条胡同基本还是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 到了胡同口,往深处走,史家胡同24 号院,这处老宅如今已经成了博物馆,老胡同里的砖瓦、老街坊的粮票、缝纫机都能在这里看到,上世纪50 年代胡同里的叫卖声也能在这里听到。不仅如此,“震惊闺”、“虎撑子”等70 多种胡同声音也让您一饱“耳”福。 在这条胡同中,有十多位名人曾在此居住,这里的原主人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她经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很多画家名流的聚会,被称为“小姐家的大书房”。她还在这里招待了齐白石等当时的绘画大家,连泰戈尔也成为了她的座上宾。 史家胡同博物馆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馆,于2013 年10 月19 日正式对外开放。 整个博物馆1000 多平方米,设有8 个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各式各样的展品原样重现了当时的胡同生活。八个展厅分别是史家历史展厅、人艺展厅、近代教育展厅、兰芷偕芳展厅、胡同名人展厅、时代记忆展厅、胡同声音展厅、怀旧生活展厅,用不同形式展示了史家胡同的历史文化和变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复印件、旧时家庭用的笸箩、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证,还有两间房屋,都是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间里,一床一桌,两椅两箱,木质家具十分简单,半导体收音机是摆放在房间的“大件儿”;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布置则逐渐时尚,室内有了组合家具,应了当时“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的流行语。这些物品大多是从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们就像历史的见证者一样,记录了史家胡同的变迁。 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胡同声音展厅,只要在多功能屏幕上选出所在的胡同,就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有叫卖声、自行车喇叭声等等,都是老北京人记忆里最熟悉的声音。这些声音分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前、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个时间段,分春夏秋冬共70 多种声音。“警哨”、“脚铃”等声响需要听音才能对上号,“震惊闺”、“虎撑子”等甚至闻所未闻。 不仅如此,这里还收录了不同天气的胡同声音,让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回当时的情景。 就在今年的3 月,这条胡同成为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英国威廉王子造访了史家胡同博物馆,在这里,威廉王子听到了半个世纪前老北京的声音。 这都是凌叔华的孙子秦思源的功劳,他希望还原的历史声音越来越多,能够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就可以欣赏到老北京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