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暖阳,就像住在这里的住户一样漫步在樱桃斜街之上,不必要刻意找寻什么,它或许会给路过这里的路人或是游客意外的惊喜。 作为前门一带四大斜街之一的樱桃斜街,有个曾经威震四方的公会——梨园公会。梨园公会是在老北京京戏曲界人士的群众组织,同治时期设于东草市精忠庙内,时简称“精忠庙”,光绪年间迁至前门外粮食店街南端惠济祠内。不论有无名气,公会会为艺人们组班、邀角、贫苦艺人生养死葬及其它公益事项。1914 年,成立了正乐育化会,谭鑫培任会长, 田际云任副会长。1928 年北京梨园公益会取代了正乐青化会,会址设于樱桃斜街34 号(现为65号)。l936 年北平市政当局将正乐青化会改组为北平梨园公会,当时的名角儿杨小楼、尚小云、于连泉、荀慧生、程现秋、梅兰芳、余叔岩、谭富英、马连良、高庆奎、王又宸共15 人出任了董事,可见当时这一普通的社团组织也能有如此“响当当”的班底。 现在的梨园公会只能在门楣上还能看到“梨园永固”的标记,里面现在保持的大杂院的状态,四合院的门口已经挂上了文保单位的牌子,似乎想让人们在斑驳院门的背后遥想当时的京剧名角儿们的真实生存状态。 梨园公会的斜对面,偶然间出现在眼前的老式理发店让人惊喜之余多了很多的怀旧,招牌还是用油漆书写的,里面的理发师傅身穿白大褂,那两把还能给客人刮胡子的老椅子估摸已经有二三十年,老邻居在门口儿聊着天儿,非常有小时候的感觉。 看着胡同里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这里已经很少有北京人居住,但是胡同大体上的模样和感觉还在。溜达之间,又无意间看见一个小小的门脸房,不少小朋友在放学后都奔着这个小屋而来,不少人也都驻足拍照,屋里的老爷爷耐心地教着小朋友学写硬笔和毛笔书法,儿时大家学写毛笔字的记忆一下子都浮现在眼前,这间以书法会友的小屋仅收取非常少的学费来供应大家纸笔的费用,在大栅栏繁杂的环境之中,以静致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