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眼睛,从中能展现出这个城市的灵魂样貌。盲人 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曾说:“有视觉的第二天,我将向世界,向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匆忙望上一眼,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那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 博物馆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和纪念意识,由此产生了对珍贵物品的收藏和对具有纪念意义的遗址遗物的保存和利用。 早在西方4000 多年以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开始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在中国,汉语中的“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中就出现了,意为能辨识多种事物。公元前5 世纪,在山东曲阜的阙里孔子故居建立的孔子庙堂是中国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到了19 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把“博物”一词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而将“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中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 19 世纪下半叶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中,有识之士不断提倡引进西方类型的现代博物馆,作为“开民智”的重要措施。由于办博物馆被视为“新政”之一,遭到清政府的反对。直至1905 年,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先驱者张謇自费创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才开始了中国现代博物馆事业的新纪元。 毫无疑问,北京是中国博物馆最多的一座城市,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数不胜数,堪称博物馆之城。因为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城市职能,而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灭的记忆,它用物质的形式储存着不同时代的人文信息,传承着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蕴含着一个国家和城市古往今来的精华。 听起来博物馆的意义是如此的“高大上”,以至于让人失去游览的兴趣。其实不然,北京的博物馆虽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知识,但同时也非常有趣,绝对是北京之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位游人都能在北京找到自己喜爱的博物馆,比如喜欢艺术收藏的游客可以去观复博物馆,喜欢汽车的游客可以去汽车博物馆,喜欢军事的游客可以去军事博物馆,孩子们可以去天文馆或者中国科技馆……博物馆是北京之旅的福利,也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