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过年,这个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不然,年味儿一直在你的周围,庙会便是个中翘楚。“过大年,逛庙会”,这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春节时的传统项目,无论是几十年的老北京,还是尚显稚嫩的新北京,都热爱着这一活动。春节里逛庙会,才能真正感受到北京深厚的民俗文化,体会民俗风情。 据《北京庙会》一书记载,北京地区的庙会起源于辽代(公元907年—1125年),被称为“上已春游”。元末明初时,这一活动开始发展,并于明清两代兴盛起来,后来又因战火而逐渐衰败。直至20世纪80年代,各地区的庙会才陆陆续续地恢复起来。 有老北京人说,过年的头件事就是逛庙会。要想详细地统计北京庙会的数目,真是不太容易。有的庙会是一年一度的,有的一个月里就有好几天,而且时间不固定。据说,在清初的时候,北京几乎天天有庙会,“每月逢九、十、一、二是隆福寺,逢三是土地庙,逢五、六是白塔寺,逢七、八是护国寺。东岳庙和大钟寺正月初一开庙(一般在十天到半月),初二财神庙开庙,十六、十八白云观开庙,三月初三蟠桃宫开庙。”这北京,几乎成了庙会的天下,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便是庙会了。 久而久之,庙会期间的宗教活动便越来越次要,而老百姓更多地集中在庙会的购货市场上,于是,它成为了满足一般市民生活需要的一个重要场所,也就拥有了更强的生命力。到了今日,庙会已没有这么多,但仍在人们的正月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形式丰富多样,引人注目。 主妇们的购物场所 尽管北京城的大街上有着众多的大商场,但是传统的老北京家庭主妇们仍然是不太愿意光顾这些地方,她们更喜欢的是到庙会的集市上去买东西,能随心意挑来选去,价钱也能便宜。一般而言,庙会集市上的货物种类非常齐全,日用百货、服装鞋帽、锅碗瓢盆……应有尽有,尽管这些东西质量并不怎么高,但只要结实、便宜,就能吸引主妇们的目光。她们会在这里选购很多称心如意的生活必需品。而如果你经常逛庙会,就会发现,其实卖东西的这些小贩们总是同样的人,各个庙会的集市都大同小异,小贩们也便总是一个集市接着一个集市地摆摊。 宗教活动的举办地 从开始时,庙会期间便是庙宇举行宗教活动的时间,但是这些活动着实不够特色,时间一长,便被人们忽视了。到了今天,北京的庙中还有几处的宗教活动是极富有特色的,逐渐演变成了宗教祈福活动。 比如说,喇嘛打鬼,这是喇嘛庙的宗教仪式,由喇嘛们扮演鬼怪;长教喇嘛手执法器,游转之后,将“鬼”除之。雍和宫便有这样的活动。在以前,还有城隍庙里的“城隍出巡”活动,十月二十五的白塔燃灯……近些年已逐渐消失无踪,只剩下一些古刹还保留有新春祈福活动,但宗教意味已十分淡薄了。 花会表演的大舞台 花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展现高超技艺的高跷、中幡、舞狮、杠子;有舞蹈俏丽的旱船、秧歌、花钹、跨鼓;有武术精湛的少林、五虎……这些活动多是一些民间自娱组织举办的,城里和村中都会有,极具地方特色。每逢花会表演,四面八方涌来的观众总是人山人海,随着表演队伍的行进,往往围街堵巷,热闹非凡。 到了今天,很多人逛庙会都是奔着花会表演而来,欣赏一些特色的民俗表演,感受当地浓浓的节日文化气息,便更能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