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临,柳枝披上新绿。走入海淀,有北大、清华文化气息之浓厚;颐和园、香山风景魅力之迷人。两两结合,犹如春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 四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不少人结伴出游,海淀区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我也约了好友,加入这旅游大军中,去欣赏春天里的美景。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共产主义先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发表文章讴歌俄共产党,为中国组建共产党播下种子;1919 年, 李大钊参与领导五四爱国运动,并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1920 年,李大钊与陈独秀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 创办《工人周刊》;1924 年1 月,李大钊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 年3 月,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爱国运动。 清明,我与好友在晨曦中坐上了由西苑开往香山公园东门的563 路公交车,半小时后于香泉环岛站下车,徒步向东南走四五百米,来到了我们此行第一站——万安公墓。 万安公墓地处香山脚下,东依玉泉塔影,西拥西山瑰美,自香山高处望至,犹如龙身迤逦而至,地理环境非常优越。 此时刚过8 点,万安公墓周边游人却已经很多了,我们随着人潮,进入公墓。眼前是一大片开阔之地,是一个足可容纳六百余人的广场,其内草木旺盛,地产龟蛇,蕴藏灵奇,后来人在此基础上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序号,划分为五大墓区,雅致的景色,巧妙的设计,使其成为中外知名的公墓陵园。 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烟尘中,烈士李大钊、戏剧家曹禺、国学大师启功等许多知名人士都在此安眠。渐渐地,它不仅是供人凭吊的公墓,还成为了游人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向里走,边走边看, 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向西南方向走去,不一会儿来到了一栋古式庭院门前。迎着习习凉风,庭院内一座高两米、由汉白玉砌成的李大钊人体塑像映入眼帘,只见他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目光中带着百折不回的刚毅,风采斐然,引得人们不禁肃然起敬。 我们走入陵园,来到李大钊塑像近前,向这位革命前辈深深鞠躬。随后我们向前方走去,塑像背面鲜花簇拥着李大钊与夫人赵纫兰的墓地。烈士墓碑在西边高出墓地一米左右的正方形平台上,上面刻有共和国老一辈领导人邓小平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 字体苍劲有力,犹似烈士百折不回的刚毅。墓碑的后面为中央领导撰写的碑文,全文约两千字,全面概括了李大钊光辉的一生,娓娓读来,其丰功伟绩堪比高山日月。 墓地向西,穿过青石幽径,来到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展室分为前后两厅,两面的墙体上,贴有二百五十余张珍贵图片和实物,全面讲述了烈士一生捍卫民主共和、发起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 展室前厅陈列着经多年岁月洗礼的烈士墓碑,此墓碑为1933 年中共地下党在白色恐怖之下,埋入墓地的烈士纪念碑,多年后被陈列至此,供后来人瞻仰。后厅陈列的是烈士故居模型和用来展示生平的图片,全部采用了高科技技术,更能逼真的描绘出烈士生平住所,无形中拉近了游人与烈士之间的距离。 出得陈列室,左右两边各有建筑,左边为接待室和会议室,右侧为第二展室和录像室。在第二展室内,游人不仅能看到陵园十年以来的珍贵图片,还能通过录像带观看李大钊生平事迹的报道。观看录像时,有一段画面深深的激励了我,那是李大钊被捕后凛然面对枪决的画面,画面中,他对着围在四周的人们铿锵有力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我与好友走出展室许久,李大钊那决绝的话语却依然响彻在耳畔,我不由自主地走到李大钊墓前,献上鲜花一束,洒落浊酒一杯,深表缅怀之情:岁月已静好,英烈有知当豪饮。 香山双清别墅 上午11 时,我和好友与万安公墓挥别,沿着柏油路向西慢行,十五分钟后,来到了香山。 4 月的香山,到处洋溢着春天的颜色,我们跟随游客的步伐,从东门进入后左行,迎着清爽的风,沿着斑驳的山路而上,走过波光潋滟的静翠湖,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双清别墅。进入院中,一栋偌大房屋挺立眼前,房檐上标写一行鲜艳夺目的大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方两旁墙壁上的党旗和入党誓词相得益彰。门的正前方是古朴典雅的六角亭,六角亭再向前则是一汪碧幽池塘。远远望去红色的鱼儿悠闲的戏耍着,一片安恬祥和之气油然而生,这便是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地方。 踏入房门,毛泽东主席和蔼的照片映入眼帘,由此右行,是一些简单的家具陈列,老式的沙发、桌椅等,虽然数十年过去,却依然一尘不染。半个世纪以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的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出得门来右行,一道石屏在翠竹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走到近前,只见石屏中央为佛龛,两侧刻有乾隆皇帝诗句:翠竹满庭瞻法相,白云一坞识宗风。 在岁月的浸泡中,仍能从字体中感受到独有大气,这或许就是皇族天生的雍容华贵所赋予的吧。 沿着青石路,扶着石壁,缓缓向上,途经一平坦处,目视石壁,“双清”二字雕刻其上。双清别墅名称源于此处,同时“双清”之名亦有历史出处。金朝时期,有一次章宗皇帝打猎来到这里,因为疲倦便靠在树边睡着了,梦到两只小白兔,于是举箭便射,却一箭射空。醒来之后,章宗皇帝依着梦中的记忆去寻找,却真的看见一支箭插在地上,他命人将箭拔起,两股甘甜的清泉汩汩涌出,于是,章宗皇帝将这清泉称作“梦感泉”。时隔六百余年,乾隆皇帝听过这个传说,便亲自品尝泉水,尝后连声称好,但是,却不喜欢“梦感泉”这个名字。于是,亲自提笔改为“双清”,并命人刻在石壁上。这便是“双清”的来历。 往上爬了五米高的样子,我们又踏入一个庭院,园内房间门厅上高悬“毛泽东在双清活动的陈列”,这是毛泽东主席的第二间陈列室。走进其中,墙壁上玻璃框内古旧的照片,一旁不断播放的纪录片,都在向游客讲述着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当年旧事。其中,毛泽东主席的字迹最为吸引人。遥想当年,毛泽东主席得知解放军攻占南京,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豪迈诗篇: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走出陈列室,缓缓向下走去,路过老一辈领导人曾留足过的防空洞,双清红色旅程则可告末。然时候尚早,游人兴致正高,纷纷离开,择不同幽径而去,勤政殿、梁启超墓、见心斋、玉华山庄、香炉峰等香山美丽的景点,自有挽留游客的地方。我也在好友的极力推荐下,前往另一个好去处:西山晴雪碑。 西山晴雪碑 西山晴雪碑,位于香山半山亭北朝阳洞登山道右侧,即处在半山腰位置。我与好友向上爬了十多分钟,终于来到碑亭前,近处细看,碑亭上刻有清乾隆皇帝诗篇: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数佳景入新晴。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新傍香山构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 西山晴雪碑中的“西山晴雪”,意指每当西山雪后初晴,重峰叠嶂,积琼凝玉,四野茫茫,光耀不融,景色格外奇丽清旷。它代表的是一种绝美的景色。另外,“西山晴雪”之名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来由。八百多年前,金朝章宗皇帝冬日到西山狩猎,于山中眺望四下白雪茫茫,高呼“西山积雪”,此后西山一带便成为名人雅士赏雪的地方。元朝时期,著名书法家鲜于必仁到此游赏,以为将“西山积雪”改为西山晴雪最为妥当,当时受到世人普遍认可。到了明代,“西山晴雪”又被改为“西山霁雪”,直到清乾隆皇帝驾临香山,游赏美景,重新改为“西山晴雪”,并立碑于香山半山腰。 如今已是四月,春风吹遍山林,想看雪景已是不大可能,但四周绿意盎然,却赋予了此处不一样的美丽,依然值得游人来欣赏。 转眼间,已到晌午,我与好友已是饥肠辘辘,便下山到公园附近的七叶香山欧式园林会所吃饭去了。此地建筑富丽堂皇,绿植众多,饭菜可口令人称绝,称得上是游客吃饭休闲的好去处。 “三·一八”烈士纪念园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补给和休息,我与好友来到香山公交站,坐上331 路公交车,在圆明园南门下车,走到马路对面,向西行100 米,来到了圆明园南门,开始了我们的最后一站——“三·一八”烈士纪念园。 由圆明园南门进入,沿着走廊向北,途中路过正觉寺,随后进入绮春园长廊,由长廊向西行走大约五分钟,来到圆明园遗址西南角,即能清楚地看到著名的“三·一八”烈士公墓。当年“三·一八”惨案爆发后,少数在斗争中牺牲的烈士遗体由家人领回,剩下的烈士遗体便被暂时集中安置在北京的寺庙。直到三年后,由政府统一安葬在圆明园内的九州清晏殿遗址。 这是一座圆形墓基,周身由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高1 米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墓基中央笔挺地矗立着一座六角形乳白色大理石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有 “三·一八烈士公墓”等字样。碑座四周镌刻有当年北平市长何其巩亲自撰写的《三·一八烈士墓表》和39 位烈士的生平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及所在单位等。四周共有28 个墓穴,葬有刘和珍、杨德群等烈士。1971年,由北大工学院移来另外三具烈士遗体,墓碑修建在北侧。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举国震惊,各界有志人士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的卑劣行为。之后,鲁迅先生就此事写下《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痛悼这位“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