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style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列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并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文化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是一座享誉世界的东方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消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北京中心城区,各类剧院的数量约有55座之多,而这个数字远远超过被誉为“世界戏剧中心”的伦敦和纽约的四十多座。同时,北京是中国演出业最发达的城市。在寒冷的冬季,北京的文化消费市场却热火朝天,透过舞台上的文化脉络感受北京的精神世界。 北京相声,绝不老土 说来惭愧,我虽然在北京胡同中长大,但在二十五岁前我还从没有现场听过北京相声。对相声的认知也只是每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北京相声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现在相声还是北京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使如此,我以前也总觉得相声是大爷大妈们的娱乐项目,看着相声表演者的一身大马褂就感觉离我们这些八零后相隔十万八千里。 我和朋友们几乎很少进剧院,偶尔也只是和女朋友去剧院看歌舞剧或者话剧,仿佛印象中只有那种土得掉渣的年轻人才会听相声。这几年,突然之间相声就火遍了京城,进入了我的生活之中。北京相声在娱乐多元化的今天成为了北京众多年轻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仿佛又是一瞬间,只有土得掉渣的年轻人才不听相声。在听了多场相声后,我才发现,生在北京最大的幸福之一就是北京有听不完的相声。 相声也是分季节的,每年冬季是相声最火热的季节。天寒地冻的北京去哪里都没意思,不如在茶余饭后去剧场听听相声笑得畅快开心。相声谁都听过,无论是电视中,还是广播中总能听到,但去过几次相声剧院后我才发现相声和摇滚一样,需要到现场才能感受到它完整的魅力。不同于歌舞剧或其他话剧等艺术形式,听相声的感觉轻松多了。相声剧院从来不是正襟危坐之地,对相声有兴趣的人来这里是为了找乐。 20块钱的门票,谁都看得起。现如今,价钱贵的地方也就六十多块钱。我很喜欢在剧院听相声时的气氛,听相声既不用注重着装的正式,也不用保持坐姿,轻松随意得多。和朋友们随意地坐在台下,随着身穿大褂的相声表演者登场和观众们一起“恶作剧”般大声嘘场。随着相声表演者的包袱抖出,台下哄堂大笑,在人群之中也不会因为自己肆意的大笑而感到尴尬。 北京年轻人都喜爱听相声,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在为我们这一代人服务。不同于北京传统相声,现在的北京相声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可能昨天才发生的社会事件今天就可以被剧院中的相声表演者调侃。 尤其是北京有一批80后相声表演者,与我们年轻人同龄的他们在相声中将我们这一代人所遇到的事情都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在相声中加入了大量的网络语言和时代流行语,听起来很清新很时尚,许多作品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好像就是一位同龄发小在讲我们身边发生的有趣故事。 北京相声,尤其对我这样有些笨嘴笨舌的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有时自己总想表达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但又总说不出来,听相声时台上的表演者们替我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让我无比舒坦。有时也会天真地幻想,听相声能不能像《九品芝麻官》中的周星驰一样练就一副妙语连珠的口才呢?相声的快乐是单纯的,就是让人捧腹大笑。相声剧院只有简单的茶点供应,但即使简单的茶点我也不敢吃喝。还记得我曾做过最丢脸的一件事就是听一场相声时,连着三次因为笑得岔气将口中的茶水喷出。 随着年龄的增大,自己越来越少有捧腹大笑的经历了,毕竟觉得这个年龄再捧腹大笑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但是,在听相声时不是我不克制,而是我克制不了自己捧腹大笑。北京相声让我的北京冬天充满了欢笑,不再那么寒冷沉闷。 天桥乐茶园——德云社最早发迹的剧场 这里是德云社最早发迹的剧场,以传统相声、鼓曲等曲艺形式演出为主。街面上挂起了德云社的霓虹灯招牌,很是醒目。茶园分两层,一层是大堂,好不热闹;二层是包厢,适合“三五好友”逗乐。 广茗阁——8 0后组成的嘻哈包袱铺 广茗阁是嘻哈包袱铺最早与观众见面的地方,现在嘻哈包袱铺在这里每天都有演出。 演员主演由80后组成,无论新老相声,都会加些现代的元素在里面,用当下的流行语言,讲述时下的热门事件,常逗得台下观众前仰后合、掌声不断。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耳熟能详的相声演员 这家相声俱乐部只在每周六表演,几乎场场爆满。李金斗先生担任俱乐部主席,经常能欣赏到名角的演出。这里的票价较其他地方便宜,但品质并不打折扣,不少外地游客都会慕名前来听相声。 戏剧,冬天的精神奢侈 在中国,戏剧的主要构成部分无疑是戏曲。小时候,跟着大人在电视上看那听不懂的戏,也跟着大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看那台上的大花脸,听那听不懂的唱腔,所以,戏曲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从未陌生过。经年累月后,在适宜的时机,这种情怀又开始枝繁叶茂起来,并深深扎根于我的心中。 以前,老北京人听戏,可不像现在似的,在这戏楼,在那剧院,甚至平民闹市、戏园子、天桥,都是以前爱听戏人的好去处。逢上一个庙会,叫上喜欢听戏的老伙计,围着那扎堆儿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即便这样,我依然看得眼珠儿也不转,听到绝妙处,便不由得连连拍手叫好,看那听戏的精气神儿都令人振奋。再后来有了茶楼、戏楼,于是便能在听戏时,喝个茶、嗑个瓜子、抽根烟,那叫一个爽快。有些大门大户,每逢喜丧,便也邀了人来唱戏,大伙儿热闹,主人家也图个人气,图个痛快。由此可见,听戏已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 现在的北京人,对戏曲也是另番喜爱。平日里,在大街上、公园里,经常看到那托着鸟笼子的老爷子嘴里哼着戏曲的调调,爱跳舞的大妈舞到尽情处不由得来一嗓子。也有那京剧票友大赛,十几岁的姑娘唱昆曲,四岁的孩子唱《刺王僚》,八十三岁的老者唱《珠帘寨》,在震惊之余能不欣喜,能不宽慰吗?谁说戏曲被人遗忘了? 大冬天的,滴水成冰,室内活动无疑成了人们的首选。前几日和朋友去了国家大剧院,听了昆曲《玉簪记》,不同于北方戏曲的粗犷,更多的是小儿女情怀,初见再约定终身,分离相思终团圆,也是别有风味啊。舞台的效果当真是看电视看视频比不得呀,所以趁冬日来临去听听戏吧,在那慢慢流淌的时光里,沉淀一个人的离合悲欢。 听了北曲听南昆,看罢巾帼英雄再看才子佳人。 现如今文化的餐桌上,再也不是那么简简单单几道菜,屈指可数的几碗汤,中国大地的娱乐文化也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喽。撇开戏曲不说,西方的很多经典也在北京城慢慢绽放开来,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和优雅释放着她不一样的魅力。 西方戏剧源自希腊,古典而又博大,尤以话剧和音乐剧不容错过,不仅是因为她漂洋过海而来,也是因为她那别样的舞台艺术让人在耳目一新的同时,已经悄悄地爱上了她。说起音乐剧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单就观众耳熟能详的音乐剧《猫》,就有好多说头,因为她最能体现西方戏剧的魅力:五彩灯光交错下,各样的猫活跃于舞台之上,贵族猫、摇滚猫……她们一会儿踩着轻松的踢踏舞,一会儿舞起华丽的芭蕾,带给人们的绝对是视觉和心灵双重的冲击,你的心灵在和她们共舞,你的灵魂随着音乐在慢慢腾飞,在艺术的国度里,中西的合璧相融为感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们以此来寓意农桑。当然孩子们也在春秋夏日里外出,定是收获了不少美好的时光吧,如今伴着寒冰风沙的冬天已经来临,户外的运动也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所以就带孩子欣赏欣赏戏剧,让孩子在这个冬日里藏点精神食粮以供来年之需吧。 孩子的心灵就像他们健壮的小身体一样,处处渴望着营养,所以他们的吸收力也是很惊人的,你给他一个人物他能还你一个故事,你给他一个故事他能还你一个多彩的小世界。所以家长们不如在这个冬季给孩子备点戏剧——这个硕大的精神食粮吧,像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木偶奇遇记》《拇指姑娘》《少年孔子》《胡桃夹子》等,它们都在等着你哦! 总之这个冬季,让您和孩子跟随戏剧中的主人翁一起经历、一起成长吧。 北京湖广会馆 以票友玩票为主,已经成为京城票友聚会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古色古香的大戏楼,楚畹园私房菜饭庄。 繁星戏剧村 京城唯一一家融戏剧创作、小剧场演出、艺术展览、主题餐饮、咖啡酒吧、图书、禅、茶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园区。 中国木偶剧院 以木偶戏演出为中心的中国室内大型儿童主题乐园——木偶城堡。原创和新编演出了《精卫传奇》《猴王•花果山》《猴王•闯东海》等18部大戏,以及《东郭先生》《丑小鸭》等60部课本剧、双语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