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中的北京是温柔的、缓慢的、舒适的,少了几分喧哗,多了一丝淡淡的温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冬季远比人们所感知的还要丰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ST YLE享受这座城市的冬季。北京有着中国最丰富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冬季中的铜锅涮肉、羊杂汤等让人垂涎欲滴;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别具一格的相声、戏剧都是这个冬天最好的享乐;北京的温泉、SPA更是丰富多彩,相信总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眼温泉…… 以冬天的名义宠爱自己 窗外刮着凛冽的北风,灰蒙蒙的天空中飘落着雪花,池塘中的青蛙、草丛中的刺猬、山林中的松鼠都开始了冬眠,而北京的大街小巷依然车水马龙。这座城市的人们依然为了生活奔波在寒冷的天气之中,仿佛我们的生活还没有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潇洒。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夏天是庄稼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冬天呢?冬天是休养生息,享受一年劳作成果的季节。然而,对于在北京工作的人们来说一年四季都要工作,冬天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天气变得寒冷而已。当我们不再关心季节时,也开始遗忘生活本身的意义,忘记了我们努力劳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冬季就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假期,它奖励人们的劳作,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享受单纯的生活乐趣,感受时间流逝之美。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冬季慢慢离我们远去,仿佛关于冬季的美好记忆只存在于遥远的童年中。 在童年时,北方白茫茫的大雪强迫人们停止劳作,恶劣的天气让人们不敢外出,于是人们窝在家里开始了贯穿一整个冬天的猫冬。男人们的冬天简单而快乐,他们围在餐桌上喝酒聊天,兴起后开始大呼小叫地打牌。猫冬中的女人们则充实而喜悦,她们腌制腊肉、打年糕,准备着冬天的吃食。 冬天的村庄一片寂静,但在家中却充满了有趣的声响,全家人围坐在柴火旁聊着家常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柴火上头熬着的骨头汤滋滋作响,炭灰中的烤红薯偶尔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或许是我们把生活变得过于复杂,或许是岁月让我们忽略了心灵的渴望,而忘记我们是可以选择如何生活,选择过一个幸福的冬季。 当然了,享受北京的冬季可不是像“宅男宅女”一样躲在家中“冬眠”,走出家门你会发现北京的冬天是如此之丰富,如此之美。冬天中的北京是温柔的、缓慢的、舒适的,少了几分喧哗,多了一丝淡淡的温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北京的冬季远比人们所感知的还要丰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STYLE享受这座城市的冬季。北京有着中国最丰富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冬季中的铜锅涮肉、羊杂汤等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别具一格的相声、戏剧都是这个冬天最好的享乐;北京的温泉SPA更是丰富多彩,总能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眼温泉……冬季赋予了人们生活的喜悦,北京为人们享受冬季提供了无数种STYLE,但这些都不重要,享受北京之冬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北京的心灵。 美食 style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成为了中华美食乃至世界美食的汇集地。北京的冬季美食充满了冬日的情趣,尤其是各式火锅、各式汤品更是从胃开始,让人外暖到身,内暖到心。当外面寒风凛冽,雪花飘飘时,若不吃顿涮肉,来碗热乎的汤都觉得对不起这天气。在这个冬季,跟着吃货们通过味蕾来感受北京的别样魅力。 火锅中的自由主义 伟大诗人裴多菲曾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但我始终没有发现自由。上班被领导管着,回家被父母训着,晚上被老婆盯着……想一想我的人生,好像只有吃火锅时是自由的。 作为北京火锅的FA NS,我实在太崇拜发明火锅的人了,虽然不知道他是谁。据说在一万年前,人们就发明了陶制的鼎(最早的容器),一般为三足两耳,容量非常大。最初,只要是可以吃的食物,通通都扔进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加热,将其煮熟,当时叫做“羹”,这就是最早的火锅了。而火锅真正兴旺起来,要算清朝时期。那时的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还是相当著名的“宫廷菜”,连乾隆皇帝也是火锅的铁杆粉丝。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办了530桌火锅宴。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皇帝又于清嘉庆皇帝登基时大摆“千叟宴”,全席上了一千五百五十多个火锅,其规模可谓登峰造极,令人惊叹。数百年前,火锅还可以是宫廷美食,但现在估计没有人会宴请领导或上级吃火锅,也没有人会在商务宴请时选择火锅。火锅就是家人朋友之间尽情享乐的盛宴。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爷们儿,我的人生成长仿佛也是北京火锅的发展史。北京的冬天,火锅是永远的主旋律。不同于南方火锅的精致,北京的火锅像北京人一样豪爽与大气,不拘小节。记得小时候北京火锅只有传统的铜锅涮肉,每到冬天父亲都会买回大块的羊肉和大白菜,中饭和晚饭就一块涮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北京就像一座火锅博物馆,不仅有传统的铜锅涮肉,还有重庆的麻辣火锅、云南的野生菌汤锅、广东的海鲜火锅、山东的肥牛火锅、湘西的狗肉火锅,甚至还有日本的锄烧火锅……其实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这么喜欢火锅的原因也很简单,它在我的记忆中总与快乐相随。小时候是和家人一起吃火锅,长大后火锅是我和发小们聚会的主题。北京如此之大,但对于我们这些男人来说又是如此之小。我们一群爷们总不能手拉手去逛商场,也不能去电影院,只有火锅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主题。 虽然北京的夏天也有很多火锅店开得热火朝天,味道是一样的,但总没有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只有到了冬季,火锅仿佛才被赋予了灵魂。北京的冬天总是来得那么的突然,让人毫无防备,也让人惊喜。每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像一个节日一般到来,猫冬就此开始,庆祝活动自然是吃火锅。不记得和发小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年的第一场雪一定要出来吃火锅,但这个习惯一直持续了多年。 在漫天飞雪的日子中和发小们吃火锅是件快乐的事,不只因为火锅热闹自由的进餐形式和美味的口感,更让我喜欢的是火锅中没有那些麻烦的上下等级关系,没有需要小心翼翼的社会关系,只有单纯而自由的感觉。在我的工作中,我是一个沉默老练的员工,而在和发小们的火锅聚餐中我就是一个话痨。那些NBA明星、欧冠、八卦等等话题都随着羊肉片与毛肚打开我的话匣。 在北京漫长寒冷的冬季,餐厅外是穿得像棉花包一般的行人,室内是冒着热气的火锅,再也没有什么比吃火锅更让人自在的了。 达人推荐 聚宝源——京城首屈一指的铜锅涮肉 如果说这里是京城第二火的铜锅涮肉店,恐怕没人敢自称第一。很多人大老远开车过来,就为了这一口。赶上饭点,如果没有预定,等两个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手切羊肉是必点招牌菜,鲜嫩无敌,一点都不膻。1元一个的烧饼非常惊艳,酥香酥香的每一口都好幸福!牛百叶、高钙羊肉、肥牛眼肉也都不错,但是虾滑、鱼滑什么的就算了,来这里还是好好吃牛羊肉吧! 香草香草云南原生态火锅——名不虚传的野生菌汤锅 很特别的云南野生菌汤锅,据说是由“云南第一汤”的传人研发出来的。招牌锅底菌王奇香锅采用名贵的松茸、牛肝菌、虎掌菌等十多种云南特有的野生菌和老母鸡一起熬制而成。开涮之前,先喝一碗汤,浓郁鲜香,把身体的寒气全都驱走了,果然名不虚传。建水香豆腐、鲜花虾丸、香草肥牛几乎桌桌必点,味道很赞。 重庆孔亮火锅——地道的重庆麻辣火锅 北京很有名的重庆火锅,口味相当地道。八角形的火锅中盛满红亮的辣汤,中间有一个独立出来的圆形小锅,里面的菌汤清淡滋补。涮品相当丰富,除了各式肉片,还有鳝鱼、鹅肠、猪脑、鸭血、竹荪、黄喉等南方特有的食材,别有一番风味。 汤,温暖北京的冬天 在北京寒气逼人的冬季,没有什么能比喝一碗热乎的汤更让人舒畅的了。说到北京的汤,估计南方人要摇头。北方人和南方人在做汤上,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数。南方的汤大都是细火熬出来的,比较清淡,讲究滋补。北方的汤则大都是煮出来的,口味较重,比较油腻。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因此汤一定要让人喝了有种浑身暖起来的感觉。最好是趁热喝,吹一口喝一口,又热乎又香浓,那才叫一个痛快。 对我来说,冬天最温馨的享受就是在飘着雪花的天气中来上一碗刚出锅的羊杂汤。汤里的内容相当丰富,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血等应有尽有。吃完喝完后全身的细胞好像都复活了,幸福感油然而生。羊杂汤在很多人看来难登大雅之堂,但它的营养可一点都不少,不仅有健脑明目之功,还有壮身补血之能,最适合体虚病愈者食用。 羊杂汤的做法并不难,将羊杂清洗干净,倒入锅内熬煮,食用时将羊杂取出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汤,加上配料就能开吃了。虽然看似简单,好像没有什么烹饪技术含量,但北京各家有名的羊杂汤店都有自己祖传的秘方。有的讲究原汁原味,采用慢火熬煮,直到汤色奶白,醇香扑鼻;有的讲究配料丰富,在汤里添加了葱、姜、香菜,甚至粉条、豆腐等,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通常好的羊杂汤店会在前一天下午就熬好汤,让锅里的羊杂在汤里浸泡一整晚,第二天再加热售卖。 羊杂汤是北京老百姓冬日的最爱,但其他地方的人或许受不了羊杂汤的口味,抑或觉得羊杂汤上不了台面,不适合宴请朋友。那么不妨试试著名的宫廷御膳佛跳墙。佛跳墙曾经是皇帝大臣们的美食,现在也是有钱人的美食。我只在一次公司的商务宴请中品尝到了传说中的佛跳墙,自然也不是自己出钱了。 作为宫廷美食的代表作,佛跳墙将中国饮食文化推进到了登峰造极、叹为观止的地步。佛跳墙不仅要满足皇帝的那条尝遍天下美味的挑剔的舌头,还要有滋补“龙体”的功能。佛跳墙的原料多达18种,里面既有海参、鲍鱼、鱼翅、干贝、鱼唇、花胶等名贵食材,又有蛏子、火腿、猪肚、羊肘、鸡脯、鸭脯、冬菇、冬笋等家常食材。而佛跳墙的烹调制作又极为复杂,需要先将这些原料分别加工,再一层一层地码放进绍兴酒坛子里,开大火烧沸后转文火慢慢煨炖五六个小时方成。想想,又是海鲜,又是山珍,又是蔬菜,再加上酒,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当我品尝佛跳墙时才明白,它不仅仅因为用料奢华而昂贵,在那汤中既有着饱经温火慢炖浓郁的肉香,又散发着阵阵酒香,最妙的是,不同的香味竟能完美融合,厚而不腻,真真是难得的好汤。 在下雪的北京冬天,哈着白白的雾气,走进温暖的餐厅,点一碗汤,小心翼翼地喝着。慢慢地,身上的寒意消失了,额头微微冒着汗,这个冬季也变得温暖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