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徒步游:走,未失落的文明(1)

时间:2015-11-10 10:12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背包客 旅人 林子 点击:
踏上古道,我的感受是极为强烈的。我看见了一条条蜿蜒而静默的山石路,仿佛穿越时空而来。我行走在这坚硬的岩石路上,触碰着那一个个深深的蹄窝,这便是那时的驼马队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山崖间的证据。我贪婪而畅快地呼吸着,空气中弥散着满山的荆条花带来的淡

京西古道,一幅今昔的轴卷,爱不老情不断,谁能与我守从前京西古道,一幅瑰丽的轴卷,试问身在塞上还是梦在江南——冯晓泉 曾格格《京西古道》

千年前,有这样一群人为了生存行走在京西古道这段艰险的道路上;千年后,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探寻失去的文明再次踏上了这条通向远古的道路。

我曾在永定河谷的109 国道来来往往几十年,却一直没有关注过这条已经沉寂了的“国道”,直到近年参加户外活动,才对京西古道有所了解;也直到最近徒步穿越京西古道,才对它的博大厚重,对它承载的历史沉积有了更多的接触:千年沉寂的等待,这初次的相逢,十足憾人!

京西古道如一张大网横纵门头沟全境,道路多而且长,这些古道主要有商运道、军用道、香道,它们互通有无。其中商用道的历史遗迹最多,过了几百年,它们虽显出来残败的颓相,风情古韵犹在。

走在已经被历史打磨的光亮的山石路上,静听,似乎能够感受古时驼铃叮当、人声鼎沸的景象。当京西古道以这种悠远而静默的姿态出现在我面前时,对古道的痴迷和探访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思绪。站在古道上,我仿佛看见了一个个清瘦的灵魂,烈烈西风中,他们牵驼马艰难而行,怀揣着希望前行,前方有着他们的目的地,他们的生存之源。

踏上古道,我的感受是极为强烈的。我看见了一条条蜿蜒而静默的山石路,仿佛穿越时空而来。我行走在这坚硬的岩石路上,触碰着那一个个深深的蹄窝,这便是那时的驼马队一步一个脚印行走在山崖间的证据。我贪婪而畅快地呼吸着,空气中弥散着满山的荆条花带来的淡淡甘甜……漫步古道,还会依稀联想到古道悠悠、西风猎猎的远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断的古道盛况,当然还有古道沿边日进斗金的商户,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每日五六千匹赖以长途运输的驼马浩荡而至,千磨万击,蹄窝遍布,而且有时拥堵,构成了一幅蔚为壮观的昔日风景。

北线:寻觅文化足音

北线的这条路是京西古道三条主要线路中最为重要的一条,留下了最多的故事与印迹,也带来了最多的徒步探访者。进入京西古道的范围内,走国道,终于在模式口村东口外见到了京西古道的路标,我们的行程至此开始。

第一站便是模式口。它历经沧桑,跨越历史的风尘和时代的潮汐,它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这座京西古道上一段段如歌如泣的历史……法海寺、龙泉寺、承恩寺、冰川陈列馆、田义墓和溥仪故居等都在模式口大街上,人们称它“京西文物街”。法海寺的画工、承恩寺的地工、田义墓的石工……概括了它们各自的神秘特色。

模式口大街的宽度和城里稍宽一些的胡同差不多,两边的古老民居并没有大规模拆建,仍然保留着民间四合院的形制,进村子,就感觉像是进了北京的老胡同,灰砖灰瓦,路两边种着榆树和槐树。

模式口原有四座壮观的过街楼,东西各一座,中间儿两座。过街楼很像小城门,是由两个楼垛子托起一座楼子,下面有门供车马行人通过。楼高十来米,厚达七八米,过街楼上有法海寺第一任主持题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名联。法海寺位于模式口蟠龙山北面,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建成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 年),由英宗朱祁镇的太监李童首先倡议,在众多官吏、喇嘛、僧尼、百姓等的募捐下修建而成。法海寺之所以闻名,主要是由于寺内满墙绘有壁画,其严谨的艺术构思和精细的表现手法,令人叹为观止。主殿内是全寺壁画的精华所在,整个大殿四面墙上画满了77 个惟妙惟肖的人物,甚至连人物耳朵后面的发丝都清晰可见。壁画历经五百年还这么光鲜,可见当年用料之精细。置身仙人围绕之中,好似来到了瑶池天庭。《中国绘画史》

提到,“明代寺庙壁画,流传至今的,南北各地都有。其中以北京法海寺的壁画保存较好,制作也精。”“法海寺壁画,虽然是15 世纪中期的作品,但可以同敦煌的宋、元壁画媲美”。

此外,模式口还有承恩寺、龙泉寺等寺庙。

承恩寺在模式口大街东段,其对面便是北京市第九中学。该寺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占地约30 亩,寺内共计四进院落,坐北朝南,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谨。自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寺内原还有明碑两座,一为皇帝敕谕碑,于明正德八年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于正德十年立。

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这里从建寺以来就有“三不之规”,也就是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其实就是说不对大众开放。

法海寺的西面就是龙泉寺,龙泉寺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有悬崖,龙泉寺就像坐在太师椅上,风水极佳。寺庙坐北朝南,山门三间,门前有旗杆石座一对。正殿三间,前有月台。东西配殿各三间,南厢房三间。寺之西部为龙泉和茶室。东部小院名自在庵,有屋五间,现已坍塌。据说,龙泉的泉水处于崖壁之下的石室之中,水量稳定,冬不枯,夏不溢,水质甘冽可口,但是到20 世纪80 年代时,泉水已基本枯竭。现在这里则是作为茶社,供游人歇息。

斑驳的土墙、风化的石构件、倒塌的残垣断壁、字迹模糊的碑刻、弃置墙角的旧磨盘……都向人们昭示着古镇曾经有过不凡的岁月。这里沉淀的不仅是历史,更散发着一种浓郁的纯朴、自然与宁静的文化韵味。

第二站便是三家店。

从村东口的三家店公交站向西进入古村,最先看到的是路南侧(左侧)的“东街78 号院”( 为门头沟区级文保单位)。院内的二道门虽有些残破,但仍可看出其精彩之处。继续向前可以看到路北侧( 右侧) 的“中街59号”( 为门头沟区级文保单位)。继续向前的路南侧有“山西会馆”( 为门头沟区级文保单位),现为三家店小学。院内有一青石碑及碑座(二者分离,分别位于操场的北侧和东侧,在校门口即可看到)。小学校的对面路北侧,有“白衣观音庵” ( 为门头沟区级文保单位),原为三家店村委会旧址,现已重修。

在三官庙岔口,中街继续向西,转向南侧的三家店前街,可以去往前街44 号的马王庙(正殿残存,两侧的配殿已改建,现为村社区服务站,实际就在383 公交的三家店中街站进入村内的路边)。

回到中街继续西行,可去往村北侧山坡下的原三家店中学(现为启明星幼儿园),院内有“二郎庙”( 为门头沟区级文保单位),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有两块倒地石碑及碑座。

第三站便是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位于门头沟区三家店永定河古渡口西岸,村子面临永定河,背靠九龙山,也是个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的古村落。在这里,琉璃烧造技艺被传承了近千年,现在故宫大修就是使用了这里的琉璃制品。

走近琉璃渠村,首先看到的就是马路一侧耸立着的一座三门四柱的仿古牌楼,正中匾额上镌刻着四个金色大字“琉璃之乡”,牌楼上那五彩的琉璃构件在阳光下波光流转。

穿过大牌楼,南侧就是村里的健身广场。场地里除了锻炼器材,最惹眼的就是一座座精美无比的琉璃制品,九龙壁、琉璃宝塔……穿过健身广场是村庄的另一个入口,这里有着目前村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明珠”琉璃制品厂,其前身就是琉璃渠村原明、清皇宫的御窑厂。

在工厂的对面,是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文化墙。文化墙长107 米,高3.7 米,动用了琉璃七千多件套,采用七彩颜色合成。墙上的图案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松、梅等植物以及龙凤呈祥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庆的图案。

第四站便是牛角岭关城。

牛角岭关城号称“京西古道第一隘口”,从琉璃渠村一直向西,沿着古道走就到了。关城坐东朝西,砖石结构,在山石上直接用石块垒砌,青砖券边,青石为基。关城城门高6.2米,宽4.3 米,深9.3 米。城券西侧,存碑两通,均为重要史料文物。现在的关城已不复史上的繁华,只在那里沉默耸立着。

这里也是京西古道上蹄窝较为密集的所在。然而,当地村民们的短视,自以为的“保护措施”令人心惊,他们在关城东侧和城门下有大量蹄窝的路面上,“安装”了横七竖八的钢铁架,而大量坚硬的钢架支撑点都落在“蹄窝”岩石表面。这样的“保护”阻隔了人们欣赏蹄窝全貌,但那些钢筋支撑点在大量游客的行走重压下,将给蹄窝岩石表面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这样的结果,不知建造者们是否已经想到了?

第五站便是韭园。

韭园村这个只有三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里竟然有着十几座小桥,而且是就地取材用当地石材修建的小石桥,真是令人惊诧。村子里最为著名的便是马致远故居了。目前修缮后的故居占地面积七百二十余平方米,屋内用元代家具进行装饰,门前的影壁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摆放有仿古雕塑、古琴、古灯和马致远书画作品等仿古物品。“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在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所描绘的诗意画面,如今一一重现。

看完马致远故居,沿门前的小路向南,左转向东进入一个窄胡同,胡同北侧的院子内一直向北走,约一百米处,就到达号称是当年囚禁宋徽宗、宋钦宗的地方“大寨”。然而,这里已什么痕迹都不复存在,问乡民,他们也讲不出什么更多的故事,于是,便只留下了“大寨”这个名字。

中线:走进玉河变迁

京西古道的中道历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五代时期的卢龙节度使刘仁恭设置玉河县,到圈门、峰口庵的运煤通道,十字道村的兴起与衰落,流传千年的故事中不变的是那归途中的人。

首先便是圈门。在圈门公交车站下车,抬头便可见圈门戏楼,沿路向西一百多米,是圈门过街楼,过街楼下面的那条沟便是门头沟。

沿路向西一百多米,从一座水泥斜桥过沟,走到沟北侧,几十米的路北侧有一保存较完好的四合院。一直顺路走,便能看到南侧的天桥浮村委会,西侧立有“京西古道自然风景区”的标志门牌。再走百余米,可看到一处古石拱桥——梁桥。

顺古道向西近百米(古道上已有零星的蹄窝或蹄印),经过一影壁,即可达天桥浮过街楼,过街楼的东侧石梁上刻有“天桥浮”三字,其上面为古刹“三义庙”遗址,有古槐、石碑、旗杆座。南面有坐西朝东的三间瓦房,地基之下是暗堡,它与南、北两侧至今尚存的碉堡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里在1948 年曾经发生过我军北岳军分区独立团与国民党青年军208 师一部激战一夜的“天桥浮战役”。

继续向西,在一个土路十字路口直行,经过一棵粗大的国槐树(一级古树,长势很好),沿古道再经一个双孔水泥梁桥,在孟家胡同西端,左转又是一条水泥路,沿水泥路西行五百多米,就到达龙浮山庄,山庄的西面是啦啦湖村,在一片山谷内的小片开阔地南侧,就有著名的古道天梯,路分两道,每道上都有不同的景观。从附近的九龙驾校绿化基地门前的南侧沿防火道上行,攀上西侧一个高大的土坎,便走上了峰口庵以东的古道十八盘段,从这段保存良好的古道上去,便是峰口庵关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细节决定女人健康:掌控健康密码

作者:张家林

聪明的女人懂得要追求看不见的东西,事实上,所有表现出来的情况多半都和饮食有关,只要你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