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秋微凉时节,躲开人潮,穿梭于老北京的胡同小巷,沿着钟鼓楼、烟袋斜街、南锣鼓巷一路走下去,入眼的皆是散发着浓厚的历史风情的老店,走过的是一条条或许很著名的青石小巷。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能远离喧嚣;没有奢华的盛宴,能流连于路边的各种小吃。因而,能用心体味不一样的老北京——那传统与现代所交织的美感。于喧哗之中,独寻那一抹幽静,于是,金秋长假便有了别样的韵味。 钟鼓楼:“晨钟暮鼓”的“小清新” 古时,人们就以击鼓撞钟报时,至乾隆时,夜间报时,先鼓后钟,亮更时,钟响而城门开,是为“晨钟暮鼓”。 不知何故,钟楼谢绝参观,真是莫大的遗憾,但铸钟娘娘的传说还是在人们的口中不经意地传开来。传说铸钟娘娘的父亲铸此钟时,水怎么也不沸腾,后来铸钟娘娘纵身跳入水中,水便沸腾了,从而铸成此钟。后在钟楼旁建庙以示纪念。 惊异于鼓楼长而陡峭的朱梯,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登上鼓楼,跨过左边的门正好可以放眼远望,刹那间不禁有登山怀远之感:远处郁葱葱的景山公园,隐隐的白塔,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的什刹海……美景一一尽收目中,最宜抒情感怀。 鼓楼内陈列着各样的鼓,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游客若能赶上击鼓时间,还可一睹击鼓盛况,聆听鼓声震震。另外室内还陈列着古时的计时器具,如铜刻漏、碑漏、屏风漏等,让人们游览时不觉也增长了见闻。尽头处陈列着一面残破的主鼓,鼓面上留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时刺刀的划痕,时时提醒着国人莫忘国耻。 希望下次再来钟鼓楼,一定要是新年时,听听那钟鼓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 烟袋斜街:穿越世纪的错觉 看罢钟鼓楼,拐过地安门外大街,便是烟袋斜街了。这条二百多米长的小巷不知吸引了多少游人驻足。众所周知,烟袋斜街因其地形神似烟袋锅而命名,街道像杆儿、东入口像嘴儿、西出口折往银锭桥像锅儿。 如今的烟袋斜街以经营烟袋、餐饮、钟表、古玩、书画为主,各种小店名字新颖,创意也特别,所以游人频频止步,驻足观赏。很多店面都还保留着古代的匾额形式,店铺内却是些时尚的玩意儿。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些已逐渐消失在现代的裁缝店;也有红星闪闪、中国红这些小店带你重回那革命的岁月;再看大清邮政信柜,古朴风格的匾额,繁体字的书写,哦,我们穿越了吗?店里面的墙上记载着我国邮政历程的变迁,可细细观看,临走时也可给亲人朋友寄张贺卡,让他们感受来自远方的问候和惦念。 银锭观山:文人墨客的流连所 烟袋斜街的尽头便是银锭桥了。 银锭观山被誉为燕京八景第一名,银锭桥也因此而知名。以前银锭桥是观看西山美景的最佳所在,如今群楼高耸,也看不到西山的影子了,有些许遗憾。好在银锭桥的三绝除了远眺西山,还可观荷、品烤肉。微风吹来,荷香、肉香,真正是香浮什刹。 银锭桥除了是风景胜地,在元代时也曾是船舶必经之地,可见其地理位置之优越。银锭桥虽小,却风景独好,前后连接前海、后海,河两岸杨柳依依,更添葱翠,两岸静默的酒吧在晚上也有着别样的风情雅致。在此观后海,视野开阔,风景以扇形铺开而去,有游人在水上泛舟。静静的水啊,都流进了游人的心里去,看那个悠闲自在,笑语如歌,着实羡煞人也。 万宁桥:亦真亦邪的镇水兽 沿着湖边一路往东南走去,便到了金锭桥,据说金锭桥是后来所修,大抵是与银锭桥遥相呼应吧。再往东走便到了万宁桥,四只镇水神兽让这座桥别样生彩,观者甚众。 如今的四只镇水神兽都用护栏圈着以示保护。对于镇水神兽大家都不陌生,相传若是动了镇水神兽,北京就会发大水。万宁桥的名字是忽必烈所起的,这里也是他出京必走之桥,所以人们常说它才最有“天桥” 的范儿。如今万宁桥已失去了过去漕运的功能,只是和镇水神兽一起静静地待在那里,接受人们的检视,诉说着老北京的故事。 南锣鼓巷:迷失在风情万种的京味儿中 从万宁桥继续往东走,然后往南一拐就到了雨儿胡同,从雨儿胡同折进去便到了南锣鼓巷小吃的所在。南锣鼓巷的小吃是出了名的,在欣赏了那么多景点之后,渴了饿了,来这里胡吃海喝吧:久负盛名的“宫廷”文宇奶酪入口即化,香甜可口;风味十足的羊肉串、臭豆腐;香浓润滑的奶茶、各种口味的果汁……各种酒吧,各种创意服装店,吃饱喝足之后,尽情shopping吧。南锣鼓巷这个在挑剔的美国《时代》周刊榜上都有名的景点,果然是名副其实啊。 另外,南锣鼓巷还保存了元代最完整的胡同院落,这里曾经也是名人云集的地方: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国画大师齐白石住的雨儿胡同、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茅盾故居、蒋介石行辕……这里的胡同既区别于闹市繁华的建筑,又区别于各大景点的人声鼎沸,但它却有着古今时代的相融相合,中西文化的相辅相成,它无可比拟的魅力年复日久地在这里悄然生长,无可隐藏。 文天祥祠:臣心一片磁针石 穿过东棉花胡同,横过一条大马路,由此进入府学胡同63号,这便是一代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囚禁的文天祥祠了。院落不大,但却让人顿生敬意,怀念之感油然而生。 进入院门,右手边的墙上题着“正气歌”,书法遒劲,极具艺术美感。到了过厅,正中为文丞相半身像,面容安详,双目坚定,直视南方,四周陈列着他的一些手迹以供游人阅览。再往前便到了正殿,一入眼的便是这棵倾斜向南的枣树了,与主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是如此相合。房内屏风上有毛泽东亲笔题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迹,这是文天祥这位民族英雄一生真实的写照。到此处,凭吊古人,感于怀,发于心,再塑爱国情怀。 躲开人潮,穿梭于老北京的胡同小巷,体味着历史的厚重与现实交错的激情,久久封闭的心灵再度愉悦充盈了起来,如此愈加坚信:一次好的旅行,它能拓宽生命的宽度,丰盈我们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