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坛在东,月坛在西,像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奈何一个为日,一个为月,只能相互思念,却不能把酒言欢,最后只得遥遥相望,把相思望穿。且让我们试着走近,走近一段历史云烟。 历史回眸 百年沧桑 拂去岁月风尘,回首历史,往事消散,有些特别的符号,如古代建筑,几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日、月坛当属此种代表。 日坛,又称朝日坛,始建于大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明世宗朱厚以周易八卦之说,在京城东、西、南、北等四个方向文/谢 辉 摄影/大 块日月之恋TEMPLE OF THE SUN & TEMPLE OF THE MOONThe Love of the Sun and the Moon大兴土木,修筑祭祀之坛。具体为:日坛在东方,月坛在西方,天坛在南方,地坛在北方,以此来拜祭各方神灵,护佑朱氏江山世代流传。 且说日坛。日坛分为外坛和内坛。外坛墙体呈正方形,每一个转角都由一座棂星门镶嵌连接;内坛红墙绿瓦以圆形状,拱卫起最中央的祭台。秋天来临时,皇帝朱厚统率文武大臣前来祭拜太阳神,浩荡的场面,雄奇的建筑,历史的魅力,在叩拜之间逐渐清晰起来。 望着眼前古朴的建筑,心中却激荡着四百八十余年前的历史浪潮,仿佛看到大明皇帝朱厚祭拜太阳神时庄重肃穆的目光,犹如烈日下仰望高空的太阳花,正大光明,且多了些朝圣的寓意。循着此种心情,我看到的日坛,恍惚刹那间活了过来,向着秋日的金黄,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我不由得痴住了。 日坛如此吸引我,月坛又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我强令精神回归,大步向月坛走去。 脚踏春风,徐徐前行,近两个小时的徒步,终于来到了月坛。月坛又称夕月坛,整个建筑呈正方形,占地面积大约为6公顷,远远小于日坛的规模,是皇帝朱厚祭拜月亮神的地方。秋夜月朗星稀时,皇帝朱厚统率大臣们来到月坛,亲身来到祭台前,向着夜空上月亮焚香祭拜,念念有词,坛下的大臣们,大行跪拜之礼,却不发出一丝声响。 想象自由穿越时空,在这遥远的星空下,那素衣整洁的君臣,祭拜着月亮之神,恰似有月华洒落的山谷中,一朵幽兰悄然绽放,为那月光,增添了些静谧和神秘,渐渐化作一片皎洁,与月色完美融合一体。 岁月无痕,转瞬之间,又增年轮。在这岁月的长河里,日坛和月坛经历无数变迁:清朝王室的改建、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浩劫,一幕一重,终迎来了今天的新风貌。然不知明日,又将会是什么模样,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朝日夕月 风景如画 日坛原有建筑有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具服殿、斋宫等,此类大多为祭坛共有,此处毋庸多言,且让我们去看有何特色吧。 穿过日坛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影墙,墙面上隐约刻着些什么。大步向前走去,一切变得清晰起来,原来是由瓷砖贴成的一副祭日壁画。壁画高6米,长15米,尽显大气之风。壁画中上方有只金乌站立在日轮之中,向四周绽放着火焰,这就是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中下方为古代帝王和大臣们率领百姓祭祀太阳神的宏伟场面,两侧刻画的则是后羿射日和夸父追日的场景。走近壁画,仿佛走进遥远的太古,参与到大神们追寻太阳的行列中。 深深吸了口气,从中解脱出来,绕过影墙,继续前行,一棵大树醒目地站立一旁。此树主干粗大,向上分出九个树杈,就像九条腾空欲飞的神龙。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近它,看到解释牌,才知其名为九龙柏,已经一千一百多岁。在这位历史老人面前,有震撼,更有种自我渺小的感觉。 我承认我已经惊喜得麻木,离开九龙柏,来到一棵二乔玉兰面前,暂停了脚步。 玉兰为我国名花,二乔玉兰更是其中尊贵者。只见她亭亭而立,粉红的花朵,格外招人喜恋。刚要去抚摸她,却被三两成群的年轻女孩子抢了先,相机“咔咔”的声音,提示着我让出位置。我看着美丽的玉兰和活力四射的女孩,笑了笑,继续前行。 不消半刻, 我来到了公园东南侧的“曲池胜春”景区。此为国家新建景区,池中有天鹅展翅、蟾蜍望天等塑像,在这潺潺流水之中,天鹅和蟾蜍活灵活现,不禁让人对大自然有了几分向往。将目光投向正东方,是“清晖观日”景区,由如此诗意的名字,我们也能想到,绝对是一处能令人大饱眼福的好地方。 日坛风景蔚为大观,太阳花一般的灿烂;月坛景色却如空谷中幽兰,称得上别有洞天。该坛北面有其他祭坛一样的建筑,如宰牲亭、神库、钟楼、神厨等地,独缺少斋宫,或许皇帝晚上祭拜月亮完毕后,随即就回宫了吧。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月坛南面。南面为国家新辟的景区,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通往山水亭榭处,组成了一个颇具山水园林特色的格局。该园设计之处,紧扣“月”为主题,取名为“邀月园”。园中有一个叫“天香院”的庭院,草坪上,还有几只玉兔雕塑,造型栩栩如生,尽显玉兔灵性的同时,衬托出庭院的幽静,将其比之幽兰,最合适不过。 人文底蕴 增光添彩 日坛西南角,在一片苍松翠柏的环绕下,有一座大理石陵墓矗立,此处长眠的是马骏烈士。马骏,回族人,原中共北京市委书记,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1928年,3 3 岁的马骏因叛徒出卖,死在了军阀张作霖的枪下,后葬于此。他死在了追求真理、追赶太阳的路上,国家为纪念他,先后请郭沫若、邓颖超等人为墓碑题词,并每年清明都会组织中小学生前来扫墓。 日坛英烈光芒万丈,月坛传说不遑多让。相传朱元璋祖孙三代在夜间赏月,朱元璋命令儿孙作诗。儿子朱标说: “ 昨夜严滩失钓钩,何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州。”孙子朱允说:“谁将玉指甲,掐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未敢吞。” 朱元璋听后,认为两人诗作不祥,果然朱标和朱允都未得善终。月坛的碑刻中并没有记录这两首诗,应是传言不可尽信。 另外,宋代文豪苏轼曾言:“道人幽梦晓初还,已觉笙萧下月坛。风伯前驱清宿雾,祝融骖乘破朝寒。” 后来此诗被题于月坛之中,直到今日,后人走在月坛,仍能一赏这位千古诗词大家的绝世华章。 永垂不朽的烈士,追赶太阳的英雄,是太阳花对真理和光明的执着追求;千古留名的骚人,留给月坛的诗句,是幽兰散发出的淡淡芬芳。再回首,日坛和月坛水乳交融,炽热与清幽相互交织,张开胸怀,拥抱日月,不禁令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