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心灵之线

时间:2014-12-30 17:20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文/杨丽琴 小岛 舒文 点击:
作为世界上最早有城市规划的国家,中国秉承的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均衡对称。基于这种理论,几乎中国所有的古城都是方形的。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其他几何图形,比如圆形,或者三角形?众所周知,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最大,最适合城市的发展。之所以

作为八百年帝王之都,北京中轴线用于体现道德理想和道德教化的功能,远远大于建筑功能。无论是八百年前,还是今天,它都是中国的心灵之线,包容着东方古国悠久的文化理念。

庄严的礼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城市都是先有城而后才规划,而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礼·考工记》中就已有对城市的规划,如“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

作为世界上最早有城市规划的国家,中国秉承的最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均衡对称。基于这种理论,几乎中国所有的古城都是方形的。那么,为什么不采用其他几何图形,比如圆形,或者三角形?众所周知,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圆形的面积最大,最适合城市的发展。之所以选择方形是因为城市首先必须满足封建社会礼制秩序。

都城的建造必须突出皇权的绝对地位,而方形城池,最有利于形成对称格局,形成庄严的礼制秩序。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民族经历上千年的文化淬炼而诞生的一条建筑线路,花费一个国家的财力建造而成。然而,单纯地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北京中轴线是一条完全不合理的建筑路线,它从诞生的那一刻就从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北京的城市发展。虽然整座北京城围绕中轴线而修建,中轴线位于北京的最中心地带,但中轴线从来不是、也不可能被允许成为城市主干道。在封建时期,中轴线是不容许百姓靠近的,一圈深红的墙垣将它圈成了一片不能流动的区域。从大清门到地安门,从东安门到西安门,巨大的皇城把都城中心最优美的空间隔离成帝王的世界。

或者,可以跳出北京城市范围来解读北京中轴线。城市建筑的目的是为城市发展与民众生活服务,但北京中轴线并不是为这座城市服务,而是为中国服务。中轴线象征着中国广袤大地中最神圣、最权威的中心。因此,中轴线的意义早已超越北京城市层面,成为了中国的中心,必须承担一个国家的责任。

中国人的中心情结当古代的人们站在北京中轴线上时,中轴线的意义只有一个,那就是引导人们向北面的皇权致敬,向中心靠拢。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各个民族都在寻找中心,只有占领中心才能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这个中心当然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心,而是政治文化意义上的中心。

打开中国地图,中国北部为干旱的荒漠,西部与南部为高耸的高原,东濒大海——这些天然屏障使得中国获得了超级稳定的自我认同。更由于“寻中”思想造成的大一统观念,使得“王者以天下为家”

成为每一个统一王朝的基本政治形态。所谓天下,是古代中国人所认知范围内世界的总和,其中心之地即为王都。封建时期中国的距离是由王都为基准确定,所以海南岛也就有了“天涯海角”之说。但是,TOPICS 专题王都这个中心也在不停地变化,比如昨天代表着远方的地方因为统治者在此定都,就成为了中心;反之亦然。

任何皇帝定都之后,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完善的等级秩序规则,以此来维持一个国家的运转。最能够直观体现这种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的建筑就是中轴线,因此各个朝代的帝王都致力于修建中轴线,以此来展现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以等级秩序为主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中国最完整的中轴线是由蒙古人所修建。元太祖忽必烈的铁骑所向无敌,但他如果想成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而不仅仅是征服者,他只能定都北京,必须将他的宫殿从辽阔的草原迁都至北京。只有这样才可以连接长江南北,稳定政权,统一全国。

于是,北京成为都城,作为政权的象征,理所当然被视为天下的中心。

那么,为什么北京城依然是儒家风格的城市,而不是蒙古风格呢?为什么忽必烈不按照自己的喜好建造都城呢?封建社会表面上看是民众受限于统治者,但其实统治者也受限于民众,统治者与民众之间必须相互依靠才能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

这个等级秩序规则并不是由统治者制定,而是由“天下”所制定。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北京中轴线是一种映射与浓缩,它以建筑的形式确定中国的中心,在那些中轴线建筑中藏匿着中国的中心之梦。

举国之力,经过漫长的时间,北京中轴线终于成为天下之中心的象征,自然必须被代表权力的建筑所占据。这种秩序与权力主导了中国之后八百年的封建社会秩序,并让这个东方古国成为世界上最绚烂的国度。

等级秩序的棋子北京中轴线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突出皇帝的权威,突出中国等级秩序的最高点。那么,中轴线是依据什么修建的呢?从某种意义来说,7.8 公里长的中轴线是依据皇帝的视线而修建的建筑线路。

整个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以皇室为主体的思想。北京城围绕中轴线发展,老百姓在中轴线左右修建城市,但是“中轴线左右”,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是把中轴线看作以紫禁城为原点的射线产生的概念,也就是以坐北朝南坐在故宫太和殿龙椅上的皇帝的视觉决定北京城建筑的方位,突出了皇权至上。在封建社会,任何人都不能以自己为基点去看问题,而要以皇帝的理念为旨归。

皇帝贵为天子,一个国家都要围绕皇帝运行。因此,中国的中心是北京城,北京城的中心是中轴线,中轴线的中心是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是皇帝。当今天的游客游览紫禁城,感叹帝王的家恢弘庞大时,却忽略了紫禁城并不是帝王的家,而是中国封建礼序的视觉化体现。即使至高无上的皇帝也要遵守“天地”制定的规则。紫禁城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四合院,其中又包含着无数个小四合院。那些小四合院分别有着各自的中轴线,同时又以紫禁城的中心轴为对称,如同杂乱无章的世界,依靠神圣庄严的礼制思想,建立起井然的秩序。不仅宫殿的排列顺序有着严格的规范,人们在宫殿中的行为也有严格的等级约束。等级秩序是封建社会存在的根本体系,无论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生活在一条看不见的中轴线之中。

在中轴线中,在紫禁城所代表的帝国庞大秩序体系面前,皇帝也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1908 年,权力顶峰上明争暗斗的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慈禧和光绪相继去世。一个三岁的男孩爱新觉罗·溥仪被抱到了太和殿的中央,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也许这个孩子还意识不到,他出现在龙椅上意味着什么。龙椅是所有野心的目标,所有动荡的源头,也是城市营建的理由和一切秩序的核心。但是,对于中轴线来说,它需要一个皇帝,无论是三岁男孩,还是八十岁老人,都只是中轴线中的一颗棋子。群臣和万民的欢呼,对于三岁的皇帝来说,只是一首动听的儿歌而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海上的风笛声:凯尔特人的爱尔兰

    作者:阚天下

    本书讲述了爱尔兰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历史上爱尔兰和英国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当时政治、宗教、社会和自然科学等状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