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就是这样,越是身边的,越容易忽略。 在漂到北京十多年后,才第一次参观国子监,这还是得知接下来的朝鲜之行中,有一个开城的高丽成均馆,它的功能与我们的国子监完全一样,都曾经是国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与最高学府。 毗邻雍和宫,国子监街两侧槐荫夹道,好不安静。始建于元大德10 年,距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国子监是我国元、明、清三朝的中央大学,倍受历代皇帝重视,在经过明永乐、正统年间的大规模修缮,及清乾隆年间加建辟雍后,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呈对称分布,中间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太学门、辟雍、彝伦堂、和敬一亭。在国子监的众多建筑里,最恢宏最有气势的要属轴线中心上的辟雍。这是一座外圆内方的重檐、四角攒尖的殿宇,四周环水,四面开门,周围环绕着以汉白玉石为栏的长廊,四座精致的小石桥跨过水面, 使辟雍与院落互相通连, 实为天圆地方、流传教化之意。辟雍建于1784 年,自乾隆帝之后,每逢新的皇帝即位,都要来辟雍做一次讲学,以示对最高教育的重视。我在想象着讲学时的盛景,皇帝坐在辟雍正中的龙椅上,那是何等的威严,可是殿内最多也就装下几十人,大多学子要站在外面,那时没有现代的音响设备,如何让每人都听清皇帝的金言,实在有些玄机。就象古时的歌剧院一样,同样没有扩音器材,却能达到乐音的完美,建筑中声学原理的应用至关重要,想必辟雍也是如此。虽然今天的高等教育已经普及,但这种筛选精英的机制已经影响了上千年,在邻国朝鲜也是如此。 开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从公元918 年至1392 年,高丽王朝统治朝鲜半岛近500 年,定都开城,留下了众多高丽时期的遗迹。高丽成均馆便是这个时期朝鲜半岛的最高教育机构,深受我国文化的影响,992 年初设时也称为国子监,后改称成均馆。2013 年,高丽成均馆、开城城墙、开城南大行走于苍松翠柏的幽静间,穿梭过历经沧桑的殿宇楼堂,似乎可以触摸到古人苦读诗书的寒窗之苦,“传柝三更静,挑灯六馆明”。 门、满月台、开城瞻星台、王建王陵、恭愍王陵、明陵墓群、七陵墓群、崇阳书院、善竹桥、表忠碑共12 处开城古迹,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遗憾的是,朝鲜现在不开放自由行,我所在的旅行团只参观了成均馆一处遗产。 高丽成均馆是朝鲜现存最大的古代木质建筑群,但是规模要比北京国子监小许多,一样的是远离尘嚣的安静。走进成均馆的院落,除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让我震撼的是几株参天的古树。而从入口处的“高丽成均馆”再到里面文物的满眼汉字,足见我国文化对朝鲜影响之深。 与北京国子监布局不同的是,高丽成均馆中学校在前,文庙在后。其实李氏朝鲜王朝取代高丽后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仍以开城为国都,成均馆自然为国学。太宗五年迁都汉阳,也就是今天的首尔附近,成均馆成为开城府学。而到了1574 年,经国王同意,采用明嘉靖制度撤出塑像,所以现在的高丽成均馆内见不到孔子的塑像。改成开城府学的成均馆,一直受到较好的保护,这实在是难得,因为我乘坐的客车所经过的开城其它地方,都是大树难觅,荒凉无比。 走在高丽成均馆内,有些恍然,这里分明便是北京的国子监,坐于古树下,掩于树荫中,闻微风拂过,视繁叶婆娑,怎不见莘莘学子穿梭其中,但听诗词诵读声琅琅上口。 寒江,旅行专栏 ,摄影师,职业旅行家,电台电视台旅游节目嘉宾,著有旅行图文集《想和你去吹吹风》。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近400个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