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向前走——小记第三届南锣鼓巷戏剧节(上篇)

时间:2015-09-06 15:54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宝珞 张轩洋 点击:
在现今娱乐消费市场火暴、消费行为快速更替的环境中,戏剧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市场大潮的漩涡中制造着泡沫,而她受到的诟病亦最多,其主要原因即是此刻的她已经与本质的她相形渐远而令人更加失望,现代社会的新型生活方式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尤其中国的发展速

南锣鼓巷、后海,是来到北京必须要去的经典地界儿。后海上三五好友泛舟小酌、南锣鼓巷各种有趣的小店扎堆……似乎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派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

但是,谁能想到就在几乎和南锣鼓相平行的另外一条小巷子里,隐匿着一个京城文艺小资朝拜的圣地——蓬蒿剧场。这个紧挨着中戏的小剧场连着咖啡馆,深藏在窄小的巷子里,但就是这个小小的逼仄的小剧场,竟然发起了南锣鼓巷戏剧节,并且在戏剧圈内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加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而戏剧节走到今日,又有着何种变化?

蓬蒿vs南锣鼓巷:一墙之隔却是两种况味

初到蓬蒿,天空一片晴朗。友人带我从热闹的南锣鼓巷探着头迈进狭窄的东棉花胡同,眼前是一处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在这座四合院门口的墙上挂满了各式的演出通告。第一次站在蓬蒿门前,内心的感觉居然是失落。许是之前对蓬蒿剧场想象得过于华丽、宏伟了,以至于面对现实时,有点失望大于惊喜。

不过走进去,却豁然发现别有洞天,随行的朋友是对蓬蒿非常熟悉的老北京了,这次带我来也是因为蓬蒿的新变化——加多了顶层、新建了屋顶和露天咖啡厅。她一边带路,一边给我们讲一些关于蓬蒿剧场发生的有意思的故事。剧场里那棵屋子中间的老树、老房子空旷的挑高、斑驳的窗框,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有着熟悉和陌生掺杂的交错感。

蓬蒿二楼就是新增的露天茶座,据说在这里可以看到老东城最好的风景。

和蓬蒿剧场只有一墙之隔的便是热闹的南锣鼓巷,古老的文化与时尚元素在这里对接得如此天衣无缝。白天感受着胡同文化浓郁的老北京韵味,夜晚则可以游荡在独具个性的小店。有人说,三里屯没有做到的南锣鼓巷做到了,后海失去的南锣鼓巷又给找了回来。

而如此安静、文艺的蓬蒿剧场其实距离喧闹的南锣鼓巷不过是一墙之隔,却完全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都市况味。要知道正是蓬蒿,发起并承办了目前已经是第三届的南锣鼓巷戏剧节。而这也是我来到蓬蒿采访的主要原因。

这里是南锣鼓巷戏剧节,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多样化

南锣鼓巷戏剧节, 从开始的第一届几乎在网上搜不到任何信息,到此次的第三届不仅参演剧目创历史新高,还有很多国外受邀剧目,可以说本届戏剧节用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和转换。

第一届北京南锣鼓巷戏剧节在2010年举办,仅有4部话剧演出18场,但观众的热烈反应为往后的戏剧节奠下坚实的基石。

2011年第二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剧目和场次都翻了10倍,参与人数多达10万人,对创作团队和观众的影响辐射到全国各地。第二届戏剧节原创剧目增多,19个邀请剧目演出57场次。

几乎是在第二届刚圆满结束之时,承办团队就踏上了第三届戏剧节的筹备之旅,而且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本届的戏剧节剧目多样化的关键。由于承办方蓬蒿剧场准备更为充分,从第三届筹备阶段一开始,组委会就明确了戏剧节的理念与风格。

笔者曾经戏谑地问道,既然蓬蒿是发起者,为何不定名为蓬蒿戏剧节呢?而蓬蒿剧场的回复,让我们看到真正热爱话剧的人的内心独白。

“蓬蒿是戏剧节的发起者和创办者,而从戏剧节创办一开始就注入了某种独特的戏剧精神——回归戏剧悲悯和安慰心灵的本质,同时也用简约朴素的形式体现出来。这种注重内涵、简化形式的方式既展现在南锣鼓巷戏剧节的审美判断中,也体现在它的运作和管理中,正是这种方式,启发和鼓励了许多戏剧工作者回到小剧场,踏踏实实创作,诚恳地面对观众,并开始寻找自己的原创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蓬蒿坚持的实际是倡导一种逐渐遗忘的美好精神的回归。”

艺术向前走

从第三届戏剧节正式邀请演出的2 1 部话剧作品来看, “ 文学性” 是它们共同具备的一种特质,即强调剧本的文学思想性和台词琅琅上口的悦耳感。这样的选择并不是让戏剧文学化,而是让戏剧有机会回归到最本质的属性和她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即:戏剧曾以悲悯的情怀极大地安慰心灵,使人的精神获得极大的满足。

此次戏剧节,将推出48部剧目,共计200场次,不仅有国内部分包括完整剧目和剧本朗读、短剧单元,还有来自法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际及港台优秀剧目。而且本次戏剧节东城区政府的支持也更为博大,政府的鼎力支持和承办团队的经验日益丰富,使得本届戏剧节亮点更多,参演团队不仅来自世界各地,就连舞蹈、魔术等多种形式的表演剧目也参加进来。

本次戏剧节还将首次推出戏曲演出。

本届戏剧节将继续以低票价的形式吸引更多普通百姓,使之有机会欣赏到高水准的话剧演出,“戏剧节更注重公益性,将通过低票价、免费赠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走向小剧场”。东城区文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戏剧节期间将主要上演国内外小而精的经典剧目。与国内目前戏剧演出较多的实验、先锋戏剧相比,戏剧节推出的剧目将更注重回归戏剧本体,突出时代发展主题与本土特色,鼓励更多的原创作品上演。该负责人还说,“从2011年至2013年,东城区用于戏剧发展的专项资金将达到8 0 0 0 万元。其中,小剧场改造和小剧场原创剧目支持资金6000万元。”

在全国的戏剧资源中,北京占到了60%,而在北京的戏剧资源中,东城区又占到了60%。在当今文化发展的历史节点上,东城区政府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扶植和发展戏剧文化的公益型责任,为北京的戏剧艺术家和年轻的戏剧工作者搭建创作和表达的平台,为北京市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盛的戏剧文化大餐。

在现今娱乐消费市场火暴、消费行为快速更替的环境中,戏剧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市场大潮的漩涡中制造着泡沫,而她受到的诟病亦最多,其主要原因即是此刻的她已经与本质的她相形渐远而令人更加失望,现代社会的新型生活方式或消费模式层出不穷,尤其中国的发展速度和复制速度都极迅速。但另一方面,原创力的低下、精神世界的逐渐干瘪已成为阻碍中国当代文化与国际平等对话和竞争的核心问题。

戏剧消费市场的蓬勃态势,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观众对高质量文本、具有文学思想和审美感的作品的渴望,以戏剧节的名义为有这种精神追求的作品提供表达的空间,也将施之有效地使戏剧的本真精神逐渐回归,也将以另一种角度对戏剧市场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而南锣鼓巷戏剧节正以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展现着吸引着更多丰富的表现形式,推动艺术大步向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大有文章:直说电视圈里的人和事

    作者:费默

    本书是我国资深电视人费默撰写的,讲述电视圈内那些对圈外人保密的方方面面的怪人与怪事。从风光的主持人讲到电视节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