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的名气很大,不仅在京城,在外地、在世界也都有些名气,甚至成了老北京味儿的代名词。走进老舍茶馆,处处都能感受到老字号的精气神。从门口迎客的小二到正在表演的京剧、相声、皮影戏,从老二分的大碗茶到硬木做成的八仙桌和太师椅,从树上的鸟笼到池子里的金鱼以及不知躲在哪里的蝈蝈……让人仿佛回到了旧时的北京。 和北京众多诞生于元明清时期的老字号相比,老舍茶馆实在算不上“老字号”。当人们理所应当地认为老舍茶馆代表着京味文化时,却忘记了老舍茶馆是一家在1988年才成立的文化企业,是北京的首家茶馆。从北京首家茶馆到今天成为一家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企业,老舍茶馆用了二十多年时间,经历父女两代人的努力。2003年,尹智君接手父亲尹盛喜的事业,正式掌舵老舍茶馆。当今天人们感叹老舍茶馆原汁原味地再现了老北京文化时,殊不知尹智君思考最多的反而是创新。尹智君掌舵老舍茶馆十年的经历,其实也是北京文化企业发展的教科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企业成功转型的典范。 Q & AQ=北京旅游 A=尹智君 Q: 老舍茶馆是现在北京文化消费场所的领军企业。 在很多游人的观念中,老舍茶馆代表着北京最传统的京味文化,与其他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北京老字号相同。虽然老舍茶馆的历史并不长,但已经成了人们了解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作为北京最著名的传统文化企业领导者,请您谈谈老舍茶馆现在的运营情况。 A: 目前是平稳发展中。这些年老舍茶馆的发展一直比较顺利。随着北京的发展越来越快,政府也越来越关注北京传统文化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对于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福利政策也越来越好,老舍茶馆得到了政府很大的支持。当然,好的商业环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需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 Q: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为北京创造了众多传统文化企业。但是,很少有北京传统文化企业像老舍茶馆一样,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国际化的视角经营运作。请问老舍茶馆是如何将京味文化与国际化融合成功的? A: 首先,京味文化和国际化要立足于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就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所以它对服务产业的很多要求是按照国际化的要求和水准。老舍茶馆接待过155位元首政要,如果不是在北京,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北京的区位优势,还有它本身的国际化高度就决定了北京很多从事服务业的企业都应该注重国际化。 Q: 虽然老舍茶馆是一个优质服务意识企业,但它还承担着众多世界政要的接待工作,这更要求老舍茶馆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质量。请问老舍茶馆是如何实现如此优质的服务的? A: 一个是标准,就是文化企业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服务标准,然后实现这个标准。实现这个标准有不同的路径,首先是硬件设施改造,器具、产品、灯光、甚至温度等等都属于硬件的标准。硬件的标准是服务企业 的基础,然后在人文这一块软性标准需要通过培训与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完成。具体到老舍茶馆,比如顾客进门后的吆喝都是标准化的。还有,作为吸引众多外宾的文化场所,老舍茶馆具有英文服务能力。老舍茶馆的服务人员上岗之前要经过英文培训,而且整个企业文化英文的讲解也是有专业人员负责的。 甚至,当外宾没有翻译的时候,老舍茶馆的服务人员可以担当英文讲解员。 Q: 您经营老舍茶馆的经历就是北京传统文化企业的教科书。请问,十年前,您当初接手老舍茶馆时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十年后的今天,您认为老舍茶馆需要再次克服的问题是什么? A: 我接手是03年,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不出工资来。20 03年因为非典,老舍茶馆停业了很长时间,大概有四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老舍茶馆的收入直线下滑。非典造成了停业,当时只有另辟蹊径,通过卖茶叶获得了部分收益,才得以给员工发了工资。其次是老舍茶馆需要在经营方面有所突破,但同时又不能放弃原来的理念与宗旨。为了整合北京茶文化与老北京文化资源,当时第一项突破就是打造四合茶院,将北京茶文化与北京民居文化相互结合。经过诸多困难后,四合茶院的项目终于完成,最终证明了老舍茶馆转型突破的成功。 现在老舍茶馆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市场化问题。这是核心问题。从基础条件来讲,可能依然是需要理念上的突破。老舍茶馆的品牌强化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都需要系统的规划与标准化的经营。现在老舍茶馆在逐步地规划下一步连锁经营的道路。这个转型要求把老舍茶馆原来所有的东西进行改造,使其形成能够连锁经营式的标准化。同时,在保留老舍茶馆的传统韵味时,还要有很多颠覆。 比如老舍茶馆既要保持原有特色,还需要与BOUNDLESS BUSINESS 乐享商旅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转化的对接。 Q: 北京在越来越快的发展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但是,人们发现无论怎样保护都不够,依然有很多传统文化企业逐渐消失在国际化大潮之中。当人们在思考如何保护传统文化企业消亡时,老舍茶馆却通过弘扬纯正的京味文化而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您如何看待北京传统文化企业的保护与发展?您认为对传统文化企业最好的保护是什么? A: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这其实还是要提升到一个国际化的一个高度去看。现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文物保护建筑,经营的内容是非常时尚,非常现代的,而且里面的很多配套设施也是相当完善的。虽然经营方式非常现代化,但是保护得都非常好。其中的核心理念就是传统文化要为现代人民的生活去提供服务,在保护的同时还要对接现代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传统文化产品是我们的财富,但是若一味沉溺于原来的产品模式、原来的服务模式则没有发展空间。因为,社会在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变化,而且现在人们的选择也更多了。所以,回到商业的核心价值,就是为消费者服务。 关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成功的理念。比如说到台湾省,我们经常举台湾的故宫的案例。它的产品的链条跟人们生活的接近程度非常紧密,它可能所有的产品都跟人们的生活有关系。总之,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它才会有更强盛的生命力。 Q: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老舍茶馆已不仅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中国人心中的一种情结。在中国全球化的浪潮中,人们看着一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企业消亡,看着众多外国文化企业在中国飞速发展,不免伤感。因此,很多人希望老舍茶馆越办越好,并将老舍茶馆看做中国传统文化企业的代表。请问,在星巴克开遍中国的时代,老舍茶馆是否考虑过国际化,开拓海外市场? A: 关于老舍茶馆的国际化,一直是老舍茶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连锁经营的路径也好,标准化也好,包括运营模式、所有的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等,在中国还是近十几年二十年的一个新兴的模式,有很多要学习和借鉴的。而且,当老舍茶馆作为茶产业终端,它是以茶文化为载体,集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孔子学院、儒家文化等等于一身的。这个文化体验空间呈现的时候,它反映的是无数个产业链的标准化。这个标准化的过程需要理念的、行为的、资金的、产业的、尝试的,然后再有坚持的,有很多方面的努力。 虽然目前老舍茶馆距离这种标准化有种种的差距,或者时间的期待,但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只是谁去走,怎么走?就像我们刚开始开老舍茶馆一样,是在1988年。1988年刚刚改革开放没有几年,然后西方文化进入到中国,中国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改革开放初期,在舶来文化特别吃香的时候,开了一个传统的茶馆,那要经过大赔、中赔、小赔,甚至基本是关门的境遇,你才能挺过来,才能闯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