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香巴拉之旅

时间:2016-05-31 10:37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子游 点击:
从七处往下走,途径六处香界寺,这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 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

在北京,甄别“驴友”是新是老的有效办法,便是问他知不知道“香巴拉”。“香巴拉”原为藏语,又译“香格里拉”,意为“极乐园”,是佛教中的神话世界,为时轮佛法的发源地。但是,在北京“驴友”圈里,“香巴拉”与佛学界的香巴拉是两回事,特指香山到八大处的穿越(拉练)活动。

北京的“香巴拉”因距离市区近、安全性高、趣味性强、强度容易掌控,并拥有陡峭上升和下降的山路、上升下降均有山脊穿越、香山附近水库拥有宽裕的就餐宿营地、沿途有多处古迹等优点,被北京“驴友”称为北京最经典的户外活动路线之一。

不久前,我们一行24 名新老驴友徒步前往“香巴拉”,起点定在香山邮局门口,终点定在八大处门口。

天气晴好,空气清新。约定的九点钟一到,我们一行24 人从香山邮局路口出发,经碧云寺外墙,沿着煤厂街至香山公园外墙的防火道,先经过的是懒汉坡的路口,迎面就是好汉坡起点。

在北京驴友圈里,经常会听人提到“ 好汉坡”和“懒汉坡”两条路线——这也是与“香巴拉”一样检验新驴、老驴的关键词。

所谓的“好汉坡”和“懒汉坡”都不在香山防火道上,都是山间的小路。 北京香山好汉坡,是接近老望京楼一带东面的陡坡(参见上图),比较难走、累人。好汉坡东面那条路是懒汉坡,比较容易走。好汉坡路线和懒汉坡路线的起点都在从碧云寺塔后身防火道入口上山的路上,起点处都有文字的提醒标记。懒汉坡的标记在路边牌子的立柱上(下图),好汉坡的标记在路边的石头上。两条路线的终点都是老望京楼下边的防火道。

好汉坡的路上,时而有经幡悬挂在树上,甚是好看,给绿色的山林填上了一抹彩霞。经幡,又称风马旗,本是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风幡。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这些年北京郊区的驴行线路上,开始风靡“风马旗”,好汉坡也不例外。

好汉坡是给好汉预备的,并不好走,由于坡度大,刚刚徒步即开始拔高,很多新驴不很适应。爬升很陡,有时候得四肢着地,几乎爬行,个别驴友甚至想中途放弃。好在大家相互鼓励,在最艰难的时候还一起唱起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

最终一口气登上好汉坡顶,我已经是汗涔涔、上衣已经湿透了。一位师傅很有商业头脑,在好汉坡顶架起了一座茶棚,卖起了饮料和瓜果。我队一口气要了两个大西瓜,非常解渴。

从好汉坡下到防火道过程中,眺望香山香炉峰,甚是壮观。

经过防火道西行,突然闪入眼帘的是挂甲塔。

挂甲塔位于香山静宜园西北侧的山垭口,接近香山停车场。这里有一个由南北两处山脉形成的巨大山口,南边的是香山主峰--- 香炉峰,北边的叫天宝山主峰- 猴石崖,两山之间的交界处就是形势险要,兵家必争之地的隘口,此处矗立着一座白塔,名曰挂甲塔。挂甲塔以下是甬道,四米左右宽的石板路,向西通到门头沟,向东至碧云寺外墙,原是运煤通道。

门头沟的煤运过挂甲塔后,运到山下煤厂村贮存销售。现在的“煤厂街”原为煤厂村。煤厂街是去碧云寺的必经之道,商业、旅游业、饮食业十分发达,早非村庄,现呈繁荣旅游市街景。过了这个塔门洞,后面还有一个美丽而幽静的小山村――挂甲塔村。

见到挂甲塔,想起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香山传说》记载:传说北宋年间,小说《杨家将》中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七子——杨七郎(名杨希,字延嗣)一次独自去搬兵,在香山山脚下与辽兵相遇,大战若干回合后,他寡不敌众,便逃往山上,快到山口时,看到在岔道处有一个砖塔,于是灵机一动,将身上的盔甲挂在一个小塔上,蒙蔽敌人,自己逃往另一个偏僻的地方,巧妙地骗过追杀他的辽兵,于是这个砖塔被人们称为挂甲塔。

塔身附近原有两祠,左关帝、右药王,均为雍正二年所建,现均毁无存。另建有七圣庙,现尚存重修碑和残基。挂甲塔塔身为覆钵式,与传统的佛塔类似,大约有七八米高,底座是方形的,通体白色。

每个塔眼(窗)上有一个小佛像,只是有的佛像有些残缺。从塔身处往外看,只见周围山势崔嵬,山道蜿蜒,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从小路上沿水沟前行,拐弯就是南马场水库——被北京驴友称为“香八拉”的珍珠。北京石景山南马场水库,就是俗称的香山水库,位于规划中的天泰山旅游度假区东部。水库并不大,但对于北京人来说,有山有水、人少景美的地方太稀罕了。

说是水库,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坝围起的大池,不大,不到1000 平方米。这里漫山遍野翠绿,比香山好看,植被密度很好,比八大处的野山也要好看。

水边人不多,都摊着餐布在吃午饭,阳光很好,照着人懒懒的;水中有好看的柳树倒影,有些梦幻的感觉。水岸上有些木屋,还没有建设好,接待中心也在闲置中。来这里的人都是自备午餐,可以钓鱼,可以睡懒觉,可以发呆,也可以上山麓看看山景。

从南马场水库回望香山,郁郁葱葱中惟见一座小亭巍然屹立,甚为醒目。

香巴拉的最后一关是虎头山。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公园南面,与八大处遥相呼应的有一处山石嶙峋、怪石丛生的山峰,被当地的村民称为“虎头山”。虎头山虽然海拔只有500 米左右,登顶并不困难,但是在山顶上却可以俯瞰整个京西和八大处公园。。

从虎头山翻过去,就可以抵达八大处之七处(宝珠洞)。宝珠洞位于平坡山(即虎头山)顶,是二处至七处的最高一处。宝珠洞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 年),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欢喜地”,为乾隆御笔。

过牌楼前行,路旁一天然巨石,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约四米,洞内砾石如宝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

从七处往下走,途径六处香界寺,这是现今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 年),名为“平坡大觉寺”,明朝名为“大圆通寺”,清康熙年间名为“圣感寺”,清乾隆年间改为现名。香界寺坐北朝南,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凡见“敕建”,均是皇家批准并出自修建的地方。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简爱:自由、独立、爱情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讲述一位心地善良的女人简?爱追求自由、独立、爱情的故事。她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受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