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碎片

时间:2015-09-01 11:00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韩铁 点击:
曾经的琉璃厂是一个视声誉为生命的文化区域,如果说琉璃厂这些店铺最值钱的物件是什么,其实不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董名画,而是牌匾。清朝时期的王公大臣不少是著名书法家,据说他们下朝以后来到琉璃厂翻阅古书,欣赏古玩,有时高兴了,就铺纸舒腕为某店写一块

每一个国家都拥有一个象征民族精神的文化区。法国巴黎有赛因河畔,英国伦敦有弗业街,日本则有“书海”之街神田町。这些文化区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符号,并不只是因为其雄伟壮观,而是因为这些建筑运载着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总能穿过岁月的尘烟,向前来拜会它的人们讲述一个国家的历史。北京的琉璃厂像一张照片一般在历史的河流中逐渐失去了颜色,但也因为它经历了历史的沉积而更有魅力。一些残旧的胡同,沉重的牌匾,纪录着一些对于我们来说陌生而又亲切的人。

1

酒宴的喧闹,书生的狂妄,戏子的容颜被繁华嘈杂的都市所淹没,一个遥远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时代隐藏在人海都市之中——琉璃厂。

北京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翻开史书,这里在明清的时候曾经开过一个烧制琉璃瓦的窑厂,为皇宫烧制琉璃瓦。然而,如果仅此而已,它并不能成为今天的琉璃厂。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这个窑厂就搬家了。窑走了,却没把名字带走,于是,琉璃厂的故事开始了。

清初的科考制度为无数书生编织了一个虚幻的美梦,书生们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涌向北京。琉璃厂位于皇城之外,所以在这里住的人没有皇亲国戚,甚至都很少有历代名臣。书生们自然不会住在皇城里,琉璃厂成为了文人戏子的家园。

有了书生必然会有书市,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这里谈古论今。当时的琉璃厂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清朝时还没有今日图书馆之说,所以文人书生们所需的图书资料,只得来琉璃厂寻找。书市逐渐成为了琉璃厂最主要的产业,直至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是北京最有名的书市。琉璃厂最著名的书店则是荣宝斋,现在已成为各地游客游览琉璃厂必不可少的景点了。

科举制度对于书生来说无异于一场无望的赌博,既然是赌博,就少不了当铺。除了书生典当一些不值钱的书籍笔墨外,它最大的主顾还是清王朝末期一些破落贵族子弟。

赶考书生与落魄的贵族子弟在琉璃厂相遇,讲述着各自的失意,责怪世间的不平。失意归失意,自由肆意的生活还是要继续。

在一种悲观自负的氛围中,盛宴开始了。有酒有诗,自然少不了戏子。一段段风流的爱情,如同野草一般飞速地生长而后枯败。书生毕竟是书生,无论科考成功与否都与戏子无关。戏子落泪,化开浓妆,便尝到了脂粉的苦涩。

书生们酒席间即兴作诗,胸怀一个帝国的兴败,却又为了一个歌妓争风吃醋。有时为了一顿饭折腰,有时却又在朝廷的钢刀面前毫不示弱。中国传统文人最后的浪漫与血性自他们之后消失,却凝固在琉璃厂迷宫一般的胡同中,凝固在历史中。

2

放浪的书生,失落的贵族,妩媚的戏子在琉璃厂演绎着属于那个年代的张狂与寂寞。然而,今天的琉璃厂又在演绎着什么?

北京,北京,一个永远找不着北的城市。北京的古韵在慢慢淡化,现代建筑占据了太大空间,只能在高楼的缝隙中去寻找古代的文化。琉璃厂作为北京有名的文化街,其经历的兴衰,俨然一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顺着孤零的戏文,爬上历史的脸庞寻找最真实的琉璃厂。琉璃厂之所以成为这个唯一的琉璃厂,是因为它拥有历史悠久、文化色彩浓厚的店铺,倘若没有了这些店铺,琉璃厂也就不存在了。这些店铺在历史的烟雨中沉默地保留着人们的记忆,每一点一滴的改动都是记忆的丢失,让人伤怀。

曾经的琉璃厂是一个视声誉为生命的文化区域,如果说琉璃厂这些店铺最值钱的物件是什么,其实不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古董名画,而是牌匾。清朝时期的王公大臣不少是著名书法家,据说他们下朝以后来到琉璃厂翻阅古书,欣赏古玩,有时高兴了,就铺纸舒腕为某店写一块匾。这些牌匾是琉璃厂店铺的根基,也是这些店铺的经商原则。著名牌匾如翰文斋旧书店的牌匾是光绪时曾任户部左侍郎的孙贻经写的;咸丰时曾任体仁阁大学士的祁隽藻为隶古斋法帖铺写过匾;曾任东阁大学士的陆润库为荣宝斋写过匾。

时光飞逝,在上世纪80年代时,琉璃厂除了商铺之外,三分之二还是居民。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居民已经很少了,但这个时期也是琉璃厂最兴盛的时候。街道两边店铺、地摊密集,游人如织,每天到此的中外游人少则几万,多则有十几万。90年代后,虽然游客比以前更多了,但生意却一年不如一年。原因很简单,琉璃厂店面租金的快速上涨让商户无法承受,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客人发生了改变。急匆匆来观光的游客不比那些书生,字画古董的真假并不重要,传统与否也不重要,似乎只剩下到此一游了。

这是一个“快餐时代”,如今的琉璃厂成为了文物爱好者与游客的“游乐场”。

琉璃厂已是一个失去高贵气质与浪漫色彩的街区。现代“商人们”的“务实”如同一把利刃分割了传统。然而,那些百年老店的主人们还在固执而又骄傲地固守着先人们传下来的家业,守着一份早已迷失在北京这座繁华都市中的荣耀。望望嬉笑而过的游客,看看周围新店铺的暴利或者倒闭,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心情?

无可指责,琉璃厂永远不会驻足于历史之中,它伴随我们民族一同记录历史。人们总不想失去,却又总想得到,于是琉璃厂成为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最激烈的“战场”。其实,琉璃厂存在了数百年,它早已看遍了世间的纷纷扰扰,任人们妆点着它的脸。

琉璃厂的商铺可以变质,但这里的传统生活依然如故。很多东西是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慢慢品味的。中午的阳光照在身上有些暖暖的感觉,胡同中飘出的菜香让人怀念母亲做的佳肴。街上的人多了起来,来往的老百姓不断互相用地道的北京话寒暄。躲避城管的小贩们仿佛像土地爷一般钻了出来,满嘴北京片子或是HELLO地招呼来往的游客。烤白薯的、卖糖葫芦的、做糖人的外地老乡推着车出来,立刻被几个刚放学的小孩围了上去。阳光刺眼,游客指指点点地体会着古老的琉璃厂,或拍照,或购物,试图去感受它的气息。路边的北漂艺人抱着吉他独自唱着孤单的歌,歌声与百年前的戏文相互纠缠,流浪艺人的戏子又在哪里?

夕阳逝去, 只剩零散游客, 嘈杂了一天的琉璃厂变得安静了。温柔的晚风吹过,中国风的路灯亮起了橘红色的灯光,整条街道仿佛坠入了宫崎竣的迷宫。灯火像温暖的河水抚慰着琉璃厂疲惫的身躯,路边虚掩的店铺,断断续续地传出微弱的歌声——《北京一夜》……一瞬间,仿若那个遥远的琉璃厂又回来了。

3

每个时代,琉璃厂都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如今人们还在思考着我们这个时代琉璃厂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圣地,有人说铜臭味早已覆盖书香气。不管何种说法,似乎人们都忘记了琉璃厂的主人与那个时代坚韧的精神。

翻开清朝历史,从那些残缺的、激情的文字中寻找些许痕迹。琉璃厂的主人们似乎是中国历史上命运最多舛的一群人。

他们丝毫没有左右历史的能力,却个个心比天高, 痴守着那份说不清的气节与尊严。即使被蹂躏得再凄惨也不肯对社会低头,所以命比纸薄是一种必然。戊戌六君子的就义为那个时代划上了句号,但那种让人迷恋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

游走在琉璃厂,便生出许多遐想,似乎那些戏子的声声唱念,还萦绕在琉璃厂的角落。如今的琉璃厂,似乎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往事如烟是人们在感叹岁月的流失。记忆中的故事就如同书生狂妄的诗词渐渐地远去,慢慢地模糊了。但是,并非所有的记忆都会如此轻易地消散,有些迷失的记忆在历史中固执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这种寻找时时在触动着我们的灵魂。

一场华丽的京戏落幕,名落孙山的书生们再把自己的书籍、墨砚卖回书店,离开琉璃厂。落魄的贵族子弟把最后一件祖产送往当铺,依然坚持着有一天复兴家室的幻想。只有戏子们,还在孤独地唱着谁也不曾听懂的戏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作者:吴伟丽

    《人生智慧课: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