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声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戴顺智作品赏析

时间:2015-09-15 11:04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徐建永 点击:
多年过去了,戴顺智不仅画出了牛之百态,也画出了百态之牛。北方之艺术家多喜南方之物事,而南方之艺术家则多喜北方之物事。典型的北方艺术家戴顺智画牛,恰恰画出了江南田园之风情。牧歌犹在,清音独远,这些古画里常有之景,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现于当代艺

夏日的京城,无一处不是热气蒸腾。倘使你不待在空调下吹着冷风,还真难觅一处清凉之地。那日,采访戴顺智老师的路上,我们便经受了这样一番“磨难”,骄阳下的热浪似乎在炙烤着挑战它的人。当我们驱车万泉河边,行至“万园之园”—圆明园之东,穿过一片“茂林修竹”,舒适的凉意似乎降临,堤岸的柳枝在招摇着,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是一个别样的世界。的确,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怎么能看到如此田园一般的景象呢,这里的居民楼没有闹市那么拥挤,也没那么高大,更没有闹市的时尚感,但那褐白的搭配却也不失复古的现代感。能于此而居者,必定是“大隐隐于市”者也。戴顺智老师的家,就是这样一个所在。

古人为文作画,往往寄情于山、寄情于水、寄情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故有“因情而生文”之说。戴顺智就是这样一个贴近古典的人,正如他居住的环境,他的绘画作品也恰恰在适当的契机下释放了这样的情愫。

且不必说戴顺智扎实的基本功、精熟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也不必说他在中国人物肖像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贡献,单单是他最近几年创作的“牧牛图”,足可开辟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片崭新天地。

古人作画讲究目识心记,无论是画山水、虫鱼、花鸟,还是画人物肖像等,都是观察之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进行创作,几乎没有现代绘画里的“写生”,追求的是一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我感受。但要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深入生活多体会的,戴顺智画牛便是这样。

中国著名画家范扬曾经这样记述戴顺智的一段经历:“十余年前,戴顺智到广西写生,山林乡野道中,忽见有农人牛群迎面而来,牛蹄奋扬,牛背耸动,如山峦之沉厚,如江河之汹涌,气势逼人,气象磅礴,此情此景,顿时令戴顺智血脉贲张,心旌摇动。儿时记忆,现实感动,交融奔涌,牛画图像,近在眼前。这一刻,引发了戴顺智画牛的冲动,成就了今日画坛之‘戴牛’。”

由此可见,戴顺智画牛绝不是无中生有、闭门造车,而是倾注了艺术家内心的情感。

戴顺智想到要画牛也不是冲动之举,恰恰是画出了艺术家小时候那些难忘的记忆。他说,那时候的北京密云山村里,交通极不发达,几乎与世隔绝,虽无陶潜所言“桃花源”之和美世界,但乡邻之间的关系极为融洽,大伙儿一起吃大锅饭,一起在田里耕作,相互帮扶。而那时候的他,除了上学就是放牛,那情景正如他的作品里所表现的那样亲切自然。

戴顺智所画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吹着横笛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其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场景也是多样的,虽然看起来都是牧牛图,但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大不相同。有唐代韩湟《五牛图》之气韵,有宋代李迪《牧放图》之法度,可比肩阎次平之《牧牛图》,与戴嵩画牛应在伯仲之间。

在《秋水牧归》里,戴顺智仅仅用寥寥数笔、枯湿相溢、浓淡相间的水墨便勾勒出树木的沧桑,零落的几片树叶仿佛还在留恋着往昔的繁华。笔法纯熟至极,纵横交错间,有枯槎架险之绝;凄凄芳草中,无巨石挡路之憾。那牛的眼神里似乎还充满着饱食后的知足和期待,牛背上的牧童悠闲地牵着绳索,百无聊赖地挥舞着手中赶牛的树枝,他们并没有因为蒙蒙的细雨而加快回家的步伐。淡墨勾勒出的线条,流畅飘逸,恰当地表现了牧童的稚气与可爱,却也不失用笔之骨法,唯此方显画家深厚之功力。水墨交融的背景,浓淡相宜,愈显空濛,毫无压抑之感,也许这恰恰是戴顺智在全景式的空间里突出主体的手法之一。如此手法,多数人为之,则显沉闷而缺少生气,难有突破之举,而戴顺智则可信手拈来。

近代画牛者,有潘天寿牛背如山之巍峨,徐悲鸿质朴的古法水牛,李可染的孺子牛亦首屈一指。李可染曾说:“中国艺术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点:深入、全面地认识生活,大胆、高度地意匠加工。”戴顺智画牛如斯亦甚。除了儿时深刻的生活之底蕴,戴顺智更注重画牛之意趣。《庄子·天道》曰:“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也许戴顺智所能感受到的虽不能完全付诸画面,但他却用意境向我们做了最好的传达,正如我们面对戴顺智的作品,虽不能完全体会和感悟到他的阅历及思想之万一,但我们能感受到画面中的景象带给艺术家本人的冲击和震撼。戴顺智说:“我当时坐在车上看到如此宏大的牛群,我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我赶紧掏出相机,不停地抓拍牛的各种姿势和造型。它们奔跑的样子很可爱,很有趣。当时我就想,一定要画出来。”

多年过去了,戴顺智不仅画出了牛之百态,也画出了百态之牛。北方之艺术家多喜南方之物事,而南方之艺术家则多喜北方之物事。典型的北方艺术家戴顺智画牛,恰恰画出了江南田园之风情。牧歌犹在,清音独远,这些古画里常有之景,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现于当代艺术家之手。没有传统的创新是肤浅的,没有创新的传统是僵死的,戴顺智如是认为。戴顺智的牧牛图是有古意的,却又以独特的戴氏笔法皴擦出江南牛之美,营造出宋人返璞归真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家园,这不正是画家自己的心灵家园吗?

戴顺智说着,画着,也做着,一直如此。他虽未安家于江南、归隐于山林,但他却将心灵安放于作品中,身心合一于绿野田园。他将家里归置得如同他画里的景致一般,阳台的绿植生机勃发,庭院里的各种果树,结着苹果,也结着桃……家禽在草地上觅食,不知那里的小虫子可否满足它们的口福;远处绿树成荫,有一排盛开的向日葵,似乎在向我们微笑。

我们的采访何其短暂,但戴顺智带给我们的却是他一生的艺术结晶。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但艺术的最终归宿依然是——生活。若要对戴顺智及其艺术作一个完美恰当的诠释,何其艰难,何止于万语千言。

临别时,戴顺智老师不无期待地说,下次他要亲自给我们讲一讲关于“斗牛”的故事。

我们同样期待着,也请热爱生活的朋友和我们一起,期待着戴顺智老师下一期为我们带来贵州“斗牛”的那些事儿——《苗寨摆底鼓藏节斗牛大赛》。

戴顺智,生于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国画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推特风暴:用推特或微博赚钱

    作者:王玉环

    中国大陆讲述推特的第一书,向您揭秘推特发展的全过程。看新一代社交网络如何从微弱鸟鸣发展到震惊世界,看商人、明星…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