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之笔挥洒草书之美 郑翰献经世致用的泼墨情怀

时间:2015-09-02 11:16 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俞力培 点击:
郑翰献先生说,草书相较于隶书、楷书等其他书法,最长于情绪的表现力,最足以表情达意、畅抒胸臆,而自己是一个达观性情之人,属于“豪放派”,和草书所追求的意境相仿,草书的创作过程最为畅快淋漓,书成之后创作感油然而生,是自己书法创作中最爱的一种形式

郑翰献

1965年冬出生于浙江千岛湖畔耕读之家,研究生,高级工程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

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钱江新城总指挥、党委书记,浙江省青联常委。

著有《天行健——郑翰献草书习作》、《郑翰献书法选》、《杭州桥》等。

一年前,郑翰献去看望书法泰斗欧阳中石先生时,中石先生看了他的草书作品说:“很了不起,你的草书没有烟火味,没有官儿气,也没有匠气,再认真临读名家,当是大可期待的。”欧阳中石先生和郑翰献畅聊了一个多小时,对他的书法进行了悉心指导,中石先生对这位书法才子喜爱有加,还亲自推荐郑翰献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作访问学者,以让他对书法艺术作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最后,他特亲笔书写“明高必学,自是无成”八个字,并题“望与翰献同道共勉” 赠与郑翰献。

郑翰献先生虽尚年轻,但十几年习草书下来,书法功力日益深厚,他的草书作品很受专业人士和藏家的好评与喜爱,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导、著名书法家王冬龄赞其草书“师法得道,健笔脱俗”,著名国画大师何水法先生称其草书“满目温雅,别开生面”,“落笔率真,气象生动”。

的确,对于书法,郑翰献是用心去书写的,他说,自己虽是后学,研习书法的热情却诚笃而执著,并很想为杭州这座书法名城尽分心力。因此,他工作之余潜心于书法艺术,临名帖,求名师,颇有心得,终日孜孜以求,更乐在其中。

郑翰献说,书法中的草书不仅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更是“书法中的书法”,没有一颗虔诚之心,没有宁静的心境是进不去的,他不相信借醉酒挥笔就能写成行云流水之草书,他说毛泽东主席一般是不喝酒的,但他的书法真自然得行云流水了,他的批示批注都用草书,是用怀素之笔在工作的,这就是平时积淀下的“功力”。

郑翰献的每幅作品都充满了饱满的热情,是用心研习、多年积淀的产物。多年下来,他的草书潇洒流落,古韵与新意俱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细细品味郑翰献先生的草书作品,似有一种朴拙之美,行云流水中又觉布局严谨,赏之似无言之诗、无图之画、无人之舞、无声之乐,带给人以独特的美的享受,令人欲罢不能。品读这样的书法作品,能体会到书法本身的艺术魅力,其中更饱含着书法家多年来笔走银蛇的“功力”。就像观赏郑翰献先生的书法作品时,总感觉飘逸中见沉着,清丽中见遒劲,形拙而神畅、无法中有法的笔下功底。

著名书画家何水法先生称郑翰献“为书颖悟执著”,郑翰献先生习书法的悟性是极高的,但多好的悟性都得有扎实的根底。多年来,郑翰献先生坚持临习与创作,意欲博采各家之长,时至今日,仍未敢有丝毫松懈。

他学草书直接从于右任入手, 一些同道怕他进得去出不来,他说于右任的标准草书是给出了一种规律,告诉了我们草书之形,草书首先是形不能乱,而要得草书之神,就要先追古寻源,得师法古人名家,郑翰献研习王羲之、王献之从楷到草的衍变之路,再研习孙过庭《书谱》让他心胸豁然开朗,郑翰献先生有感而发地在笔记中写道:“《书谱》全文闪烁着孙过庭的儒家审美思想和人生理想,让人心静气畅,一扫浮躁之气,我再苦学二十年,方可得其皮毛……”艺术要悟道,书法尤其如此,如不得心源就会心枯笔涩,笔出字僵。

郑翰献再入张旭、怀素又攻黄庭坚、王铎,浸淫于宋克、徐渭、郑板桥等名家的世界,读他们的帖,临他们的帖,与他们对话,寻找草书行笔的最佳美感。郑翰献先生说,书法作品要具整体的美感,就要把握“提”与“按”的力度与分寸,该守则守,该放则放,正斜得法、方圆相映、笔墨上给人以似断非断、墨断意连、意断墨连遐想之美。

所以他的书法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那种畅快淋漓,犹如夏日荷塘里的莲花,总会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现在,他又广收欧阳中石的书帖,并潜心研读,他说欧阳中石先生是当今书坛学养极深的大师,其人品、学品、书品均让人仰望。他称“中石先生之为学为书, 都在其为人中可见也” 。他说, 中石先生不仅是自己的“ 一日之师,一字之师”,而是终身之师。

对草书艺术, 郑翰献先生是整个身心沉浸其中的,他每次出差无论到哪里都会带着书帖,每有空闲便读帖“意临”,在我去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临着宋克的章草书谱,领会徐渭和郑板桥的书法架构之美,他说每读一次、每临一遍总有新收获,他说徐渭的作品看似狂放不羁,可笔笔见力;郑板桥作品看似乱石铺路,实是乱中见美的,艺术就是这样,一笔一画皆是情怀。

是啊,郑翰献先生是带着情怀去挥洒草书的,其书其字真如其人,真诚方正。他说自己学习书法是从父亲的家书开始的,那份深情让他至今切切,所以现在他落笔挥墨都饱含一份情怀,每幅作品都是浓情蘸墨,心随笔动的。郑翰献先生认为,字要从心而发,每一点每一笔,皆由心到笔,真情涌动之际挥毫,方显翰墨淋漓。

郑翰献先生由衷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不久前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天行健——郑翰献草书习作》乃是郑翰献先生独在书房为书客之硕果,其中囊括了温家宝总理《温文尔雅》中引用过的经典诗文,也是郑翰献先生怀着对中国古诗词的挚爱,潜心泼墨创作的草书作品,其书法挥洒自如、自成一体。

笔含情,墨蘸心,纸留芳,静观先生书中的书法作品,犹如青瓦木房中烹煮的清茗,随着袅袅的青烟,升腾的是如茶香般的清甜、悠然与平和之气。

郑翰献先生说,草书相较于隶书、楷书等其他书法,最长于情绪的表现力,最足以表情达意、畅抒胸臆,而自己是一个达观性情之人,属于“豪放派”,和草书所追求的意境相仿,草书的创作过程最为畅快淋漓,书成之后创作感油然而生,是自己书法创作中最爱的一种形式。草书的笔法往往没有定势,最重要在于笔法的丰富多变。古人有言“字为心画”,“字如其人”,笔随心动,情随意动,翰逸神飞之际,一个人的性情也会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来。

草书是心灵的艺术,也是一个人气质、性情和人格的流露。

郑翰献先生曾参与治理杭州京杭大运河十余年,带着历史使命感和艺术家的眼光去建设运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让京杭大运河成为西湖之外的又一胜景。现在他又担任杭州“钱江新城”建设指挥者,他说要用艺术之美去构画新城,让这座新城成为杭州的“外滩”,重现马可·波罗笔下最美的“华贵天城”,让人们一边领略运河沿岸的都市风光,一边在柳丝烟霞、小桥画舫中感受流动的中华文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五花草甸:情花与曼陀罗情花

    作者:李沐林

    天女在浩瀚的天宫日复一日地散花,她想知晓人世间的冷暖也不足为奇,因为天宫的大仙们时有从人间翻云海穿云霄知情人世…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