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方, 1956年生于北京,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荣宝斋签约画家,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人物画创作室主任,北京文史馆馆员。代表作品有《旧京灯市图》、《旧京天桥八大怪》、《书春图》、《乐在棋中》等。 依稀记得儿时看过的影视剧里闪过的那一幕幕镜头:前门大街边儿上对饮的大碗茶,大酒缸里醇香的二锅头;蘸着豆汁儿的焦圈儿,高扬的筷子夹着咸菜丝儿;拧着脖子、跷着二郎腿拉着悠扬的二胡;托着鸟笼子、晃悠着膀子、迈着四方步,还不忘手里转悠着磨得铮亮的“狮子头”核桃。从那时起,于朦朦胧胧之中脑子里便开始恍惚着“京味儿”这三个字了,乍一感觉还很中国,也很传统,于是便对“京味儿”多了几分亲切、几分遐想。直到与马海方先生结缘,那些古都风情人物的画面又生动地映入眼帘……第一次见到马海方先生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他古色古香的寓所,先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乍一看到先生,我们都被他那周身洋溢着的艺术家独有的气质给震惊了,虽然已在采访前看过先生的照片,但现实中的马海方比想象中更加亲切、随和。先生依旧保持着特有的光头,上身穿着竖条纹的粉红衬衣,配上一条藏蓝色的牛仔裤,没有了扣襻的粗布大褂,看起来似乎现代了许多,然而,先生身上的味道如同他画里的味道,永远脱不了艺术家固有的底子,画里的味道也更深刻地诠释着先生身上的味道……来到先生的画室,正赶上先生在为一位客人题写春联。红艳艳的纸和着先生满屋飘溢的墨香,再加之先生笔走龙蛇般的风发意气,还有那角角落落里摆放别致的花花草草和稀有的青花瓷,这一切怎不让人陶醉呢? 先生很健谈也很幽默,每一次收笔和落款的时候都要念一声“阿弥陀佛”,并开玩笑地说自己虽不信佛,但也是半个出家人。先生的幽默时不时地引得满堂欢笑,连那不停地鸣叫着的蝈蝈也似乎在应和着大家的欢笑,使得屋里的气氛更加惬意非凡。 先生很注重礼节,当先生热情地送别客人,回来招呼我们的时候连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随即便请夫人帮忙为我们沏上最好的西湖龙井,他还调侃似的说因为经常来的客人比较多,一有空便到茶城寻摸寻摸哪有上好的茶叶。 当镁光灯不停地在屋里闪烁,摄影师怕影响到先生便有些过意不去,但先生也只是笑笑说这种情况他都已经习惯了。的确是这样,先生前段时间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带剧组的人员到附近的陶然亭公园游览,因为先生常去那里,所以常在那里闲逛和游玩的人们都认识他。不论是晨练还是傍晚遛弯,每逢看到先生过去,都会笑呵呵地打个招呼,甚至唠一会儿嗑。先生说他的画里有许多场景都是在这里得到启发而创作的。比如《遛鸟图》、《乐在棋中》等,无不反映了老北京的人们闲适安逸的生活情趣,即使是现在还能找寻到这样的画面和情致。 先生说最能代表老北京风情特色的还有天桥一带的杂耍等,说着先生就随手翻起一本尚未拆封的精装画册,小心翼翼地打开找到了一幅先生自己画的《旧京天桥八大怪》图,据说这幅巨作有一人高。画里描绘的是老北京天桥一带的杂耍艺人正在表演节目,有的头上顶着高高的砖头,有的在拼力摔跤,有的在练气功,还有一群小孩在争着看拉洋片……这一切无一不是对老北京风情的生动描绘和记录,他们神态各异,活灵活现,再现了人们对老北京的“京味儿”记忆。 当问及先生对“京味儿”画的未来如何看待时,先生对此充满了信心。先生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步伐,许多老北京的印迹都难觅踪迹,他将不遗余力地继续将“京味儿”风情发扬光大。同时,他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可。他说一个画家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绘画本身,更体现在他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感。 的确如此,马海方先生作的画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儿”画,做人也是实实在在、敢于担当的厚道人。 马海方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特质,他大量的写生经验和人生阅历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独特个性。 短短的采访很快结束了,时间虽然短暂,但马海方先生言谈举止间的地道北京味儿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有情有趣的“京味儿”画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