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江苏著名书法家叶琪琳:点划绽放出华彩 摇曳多姿是汉隶

时间:2015-05-05 12:16 来源: 作者:张行方 点击:
叶琪琳先生,字寒丁,号江南一隶、江南隶童、诗曼斋主人,南京市秦淮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得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叶琪琳先生自幼酷爱

叶琪琳先生,字寒丁,号江南一隶、江南隶童、诗曼斋主人,南京市秦淮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得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

叶琪琳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临池研墨几十载,诸体皆有所猎。其书法得文人厚土之陶冶,江南秀山丽水之滋润,颇具豪爽耿直之气慨。这使得其笔下的书法不仅融会了传统帖学之轻灵、精到,又深得碑学之宽博、厚重、古朴。其兼擅篆、隶、真、行、草,尤以汉隶、小楷为最。

初识叶琪琳先生是在南京书画圈朋友的聚会上,席前他把事先为我准备的汉隶作品赠送给我,让我从内心真诚地感到,这个人做事很有思路,很有修养,很讲义气,很懂得为人根本,大气、爽快、耿直,可以作为朋友相处。继之让我更诧异和佩服的是喝酒十分干脆、豪爽,这是我的作风啊,于是乎,我们喝得山呼海啸,于是乎,我们成了朋友,于是乎,我们成了异姓兄弟……

纵观其书法,具有很强的笔墨驾驭能力。汉隶雄强、端庄古朴、苍茫灵动、用笔老辣、方圆兼施、古雅凝重;小楷结构严谨、布白缜密、追求笔笔到位;行草轻松明快、不乏帅气,有清代王铎遗韵。透过其笔下迟涩而凝重、连绵而澎湃之线条,我们不难读出叶琪琳先生对生活喷薄之热情,读出激情和理性之碰撞,柔韧和阳刚之交融。其书以意领笔,将结字取势的律动统一于传统书法又不乏个性张扬的审美追求之中,师于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

叶琪琳先生作品在中国楹联协会主办的建国55周年楹联大展中获创作类一等奖、全国“板桥杯”书画大赛中获书法组获二等奖、中国文联侨联主办的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获一等奖、入选书法导报书法年展等诸多奖项,入编大型书法名家精品集,并被主办单位等部门收藏,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书法展,作品先后四次随文化部门组团的大展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展出,深受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喜爱,纷纷购买收藏,市场潜力巨大。被誉为21世纪最具收藏升值潜力的书法家之一。

叶琪琳先生书法作品的市场润格价每平尺8000——26000元。

汉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汉隶主要有两大存在形式:石刻与简牍。汉隶之后的隶书几不足言说。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但失之肥弱。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初有郑板桥,继有金农、邓石如,后有何绍基等,均不落伍 ,别有建树。

汉隶的写法分汉隶、八分书、汉碑三大类。

汉隶的特征:字形扁方,左右分展,汉隶大多是写在竹简上的,为节约竹料,减轻“书”的重量,方便阅读和携带,需要在狭长的简面上容纳更多的字,于是笔划上下紧缩。又为了要使字迹清楚,所以点画左右分展,以尽量利用简面的宽度(简书多为一简一行),这样就形成了隶书内紧外松,左右分展,形体扁方的特征;

汉隶变圆为方,变连为断。篆体的字框呈“○”形;隶体以方折为主,提按分明,或有圆转,也含有方意,字框呈“□”形。篆书圆转的拐弯,在隶书中变为直线的方折,这是汉字书写速度加快的必然结果。因为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近,再者直线较弧线易于书写。篆书中不少连贯的笔画,在隶书中每断为短画;汉隶欹侧之势,变化之妙 篆书“取力弇气长”,笔势缓慢且多对称之体,呈现出端庄静穆之美;隶书“取势险节短”,奋笔短速,流露出欹侧变化之妙。即使是全包围结构的字,如“固、国、圆”之类,隶书也要采取独骏一角的手段,来打破篆书的圆润均衡;

汉隶独奋一笔,摇曳生姿。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是集“蚕头”、“雁尾”于一身的波画,其次是具有波画某些特征的掠(撇)和磔(捺)。掠尾之形近似“蚕头”,磔尾即雁尾,磔的形状酷似斜置的波画。波、掠、磔因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抒情味,而成为独奋一笔的对象。所谓独奋一笔,是指在一个字中,特意突出某一笔道,将它写得格外雄建超拔。只要其它笔画安置得当,独奋一笔非但不会破坏字的整体均衡,反而能形成点画的鲜明对比。而体势得摇曳多姿,又可获得于不平衡处取平衡,险绝中见平正的艺术效果;

汉隶笔法复杂,点画众多。隶书作为由篆及楷的过渡字体,它的笔法和点画,比篆书多而比楷书少。篆书只有点、直、弧三种笔画,且粗细相同,缺少变化,被称为“一笔书”。隶书的行笔加大了提按的幅度,丰富了快慢节奏,由此形成许多不同型态的笔画。

叶琪琳先生深得汉隶三味,博采汉隶精华,成就自我特色,将汉隶的唯美与摇曳多姿,发挥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他广采博取,多面发展,对小楷的研读更是不乏王铎神韵。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叶琪琳先生通过认真研习,在继承王铎书风的基础上,使自己的小楷不乏创新之作,在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

相信在未来的书法旅程上,通过自己的矢志努力,叶琪琳先生一定会创作出书法界更多更美篇章,一定会有华彩绽放的书法作品在书法界让人刮目相看,啧啧称奇。

我,相信,他,一定能。


    顶一下
    (11)
    91.7%
    踩一下
    (1)
    8.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作者:吴昊之

    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显赫一时的国王、崇尚法律的先声、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