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专访著名书画家黎智先生:以文养心 用墨寄情

时间:2015-02-27 17:46来源: 作者:张行方 点击:
黎智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汉中创作中心副主任,汉中中国画院副院长。现供职于中航工业汉航总部。自幼喜欢绘画,98-99年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八十年代初师从长安画派方济众先生的弟子许自彬老师学习

黎智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陕西美术家协会汉中创作中心副主任,汉中中国画院副院长。现供职于中航工业汉航总部。自幼喜欢绘画,98-99年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八十年代初师从长安画派方济众先生的弟子许自彬老师学习国画,从工笔人物入手,后主攻写意山水,多年来在临习了大量的画谱的基础上勤于进行写生和创作实践,工作之余,潜心探索笔墨技法,以自然为师,坚持常年写生,有大量的钢笔速写素材滋养其绘画的意境和灵性,其作品突出表现陕南当地的田园风光,四季景色,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市场润格价每平尺5000——12000元。

87年9月国画作品《细雨》参加“勉县艺术作品赴省展”

98年12月在西安理工大学校徽征集活动中获入围奖;

99年10月在教育部自学考试指导中心面向全国征集“自学考试”标志活动中,作品获一等奖、被采用,现已注册为国家官方专用商标;

99年11月为汉中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设计的标志被采用,并为该集团策划设计了VI视觉识别系统。

2000年在汉中“世纪大钟”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中,作品获设计二等奖。

2001年2月在《当代女报》报社征集报徽活动中,作品获优秀奖;

2001年4月参加水利部征集“节水标志”活动中,其作品获二等奖;

2001年六月参加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吉祥物征集活动,作品获一等奖被采用,并接受了“湖州电视台”记者的电话采访。

2002年8月参加北京培黎大学校徽征集活动,作品获三等奖。

2003年5月参加河北工业大学标志征集活动,作品获二等奖。

2003年10月参加北京广告人书画作品展,国画作品获入围奖。

2007年10月参加全国第二届钢笔画展,作品《石塘渔港》获优秀奖。

2008年9月参加全国第三届钢笔画展,作品《武侯墓》获优秀奖。

2008年10月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11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作品《秋韵》获一等奖。

在秦岭和巴山之间狭长的盆地中,有一条江叫汉江,横贯汉中盆地东西,在江边坐落着一个有千年文化积淀,素有“陕西江南”之称的古城——汉中,这就是黎智先生的家乡,这里有四季分明的景色。是他所熟悉的一方水土。她的魅力、风情和一草一木,都令黎智先生魂牵梦绕,他一直着力探寻着适合表现她神韵的笔墨语言,延续着我对国画艺术的实践、感悟和理解。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中国绘画的学习探索也有了自己的认知和体会,黎智先生总结如下。

一,在学习中不迷失自己。

学习、临摹是每个画家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对传统浩瀚的源流探索,还是对当代的创新技法的学习,都要有自己的理解,由其对当下那些名不副实光环下笼罩的所谓的“大师、名家”们不盲目追从。中国画艺术宝库中凝聚着先贤们各种对山川景物描绘的皴、擦、点、染经典的绘画语言,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迷失自己,对喜欢的技法要有“升华”后的“继承”,学其理,不只学其表,将其画理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写生和创作中这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

二,用笔墨述写心境和感受

中国绘画艺术中灵魂性的东西,就是自然景观和人的心境产生的共鸣,其绘画语言的表述有也着天人合一的艺术语境。一幅画的诞生,和一篇有感而发的散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像是在对景物的欣赏中,体味的激动之情、崇拜之心,从而升华出的感受和触景生情的那份情愫。如无所顾忌的远眺长望那四季特有的景象,欣赏着以天为底板的象形图案,让自己的思绪自由的飞翔;亦或走在羊肠小道上吹着轻快的口哨极目远眺那层峦叠嶂的山峰、飘渺的云气,产生的那份美妙;也可以是不同季节,不同视觉构成的树冠形态,红、黄、绿复合搭配的自然丰富而曼妙的景色在内心的喜悦,将其心情跃然纸上。画画不是一味的具象,要有打动自己的东西,这和平时个人的素养积累悟性是分不开的,因此我觉得在绘画的同时一定要以文养心,用心造景,丰富个人绘画的语境、意境,用童心般的好奇,探究发现熟悉环境中的独特的东西。

三,始终坚持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宗旨。

目前注重写生的画家已经日见稀少,人们热衷于相机的快捷和“真实”,却不知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而艺术的灵感却常常在面对大自然的写生中突然迸发,于是生发想象,对景造境。画出了新的感觉也便画出了自己的灵性,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涵养历练出来的。绘画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的系统工程,她的独特性和无可取代性才是画家立足画坛的唯一理由。每个画家都在逐步的完善之中。这就是“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的缘故。

四,在写生中完善创作

我们所熟知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讲的就是写生是创作的基础,但这里的“搜”字,在我的理解中不是一味的指多多的对景写实,而是带有“挑选”的含义,将自然界中打动自己的东西收集起来,运用到自己需要表现的画境之中,创作之中,才是对其真正的理解和诠释。黎智先生的作品《初雪》的创作,来于源居住地水库边的一个土丘上的几户农舍,经常从那里走过,很熟悉,当在一个下雪的日子,他感觉它是那样的别具一格,就用笔勾画了实景,回到画室黎智先生将实景用到作品的中景上,在前景上他用中锋枯墨,画出了一丛杂树,和拖泥带水皴擦而出的山石相拥,衬托出中景要表现的农舍,远景他用虚实相间进行处理,使得画面体现出了冬日的寂静、含蓄和内敛。用淡淡的赭石烘染农舍,给画面增添了无比的生机。《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创作来源于雨后的一次写生中,在杂树包裹着的山岭上远眺而得此稿,在创作中,他将有代表性的几棵树,穿插其中,大笔挥洒的山石做前景,远景是根据当地山形走势拔高,用白云将画面断开,有了虚实的对比,让农舍在画面中突出,在“隐”和“立”之间体现出了画面的和谐之美,淡淡的花青晕染山石,用汁绿点染树叶,让画面更加体现雨后的生动,仿佛从画面中听到了农家特有的鸡鸣,犬吠之声。

五,坚持传统正本溯源,但在表现方式上,不拒绝将其他画种的表现特质应用到国画中。

这是个老话题。学习传统,但更不能抱着老祖宗的画谱泥古不化,只是一味的推崇某个朝代的画风就是正本清源了,社会在发展,技法也需完善。兼收并蓄,取其所长,就是更好的坚持和发展传统,在表现上拓展技法,也就是为了充分的表达绘画的意境,讲笔墨手段可以不拘一格,就是鼓励、尝试新的表现手法,拓宽和丰富国画表现方式的有效途径。

黎智先生这些年在中国山水画的探索实践中对山水画的理解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有不少画作问世,但还是由于眼高手低,尽管自知内心深处那幅完美的理想画作远在天边,但他愿用自己对绘画笔墨的理解,完善自己的技法。用一生的精力,伴随着自己对艺术梦的崇拜和追求,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家笔墨寄托对乡情的眷恋,虔诚的行走在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朝圣之路上。

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相信黎智先生在具备了丰富的生活营养的基础上,一定会在书画艺术之旅上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顶一下
(3)
42.9%
踩一下
(4)
57.1%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你最应该知道的大哲学家

作者:慧心

《你最应该知道的大哲学家》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哲学家,用轻松、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