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王平老师前,我非常忐忑,桐城历来人文荟萃,大家甚多,清代文坛巨匠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均系桐城人,是清代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开山鼻祖。一个出生在这儿的人,未曾谋面,却总觉得一定是位“清真雅正”、“严肃难缠”的先生。 踏入老师办公室,窗外暮色苍茫掩不住中国国家画院的长廊回转和绿意悠悠。窗台上,蒲松龄的铜像安静地站着,我这才想起,老师虽然在画坛赫赫有名,其实是我的前辈,因为他有另一个身份——《中国国家画廊》执行主编。曾经拜读过他的文章,文采令人折服,他采访过的书画名家也让人望尘莫及。但这一次,非常荣幸,我采访的是“画家”王平。 性爱翰墨丹青,师承王伯敏、任道斌、张伟平,王平老师的画自是十分出色。作为桐城走来的画家,他求学、工作在杭州有20 年,所以他身上既有桐城的厚重文气,又有浓浓的浙江传统人文气息。他自己也说,浙江山水画“重传统、重基础、重修养、重创新”的学术主张对他影响深远。 简王平老师的画,大多透着一种至纯至简的“淡”味儿。他的画构图单纯,物象简约,秀美内敛,疏密聚散有致不冗繁,画中往往只有一片树丛、一带山丘、一座草亭、几点青竹。他酷爱画最自然、最简单的山水,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眼中看过,胸中才会有,为此他几乎走遍了祖国所有名山大川,探寻名人故居、山水逸所。北方的山硬朗壮观、大气磅礴,南方的山清润率真、秀丽多姿,戈壁的荒岩诡谲变幻、形态各异,哪一种他都喜欢,有时候偶遇一处不知名的小山丘,兴之所至,也会执笔作画。“这是我这次去杭州刚画的两幅……”说着,他将画作摊开,钉在板上,是两幅山水小品,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叠嶂远山和近前古树,一座寺庙坐落于林中半隐半现。远山、古树,极简又极美。 他画的都是山水画中最常见、最平淡的景,但这平常之山水却见出与众不同的不平常之处。每每充盈着虚灵氤氲的意象,洋溢着满纸葱茏的诗意,洗尽铅华、天然不雕的大境界跃然纸上。 曹玉林先生评价王平老师画作说得很贴切:“王平的画是十分出色的。王平的画不是那种剑拔弩张、霸悍雄强、以恣肆纵横为标榜者,也不是那种精工写实、艳丽悦目、以媚俗炫技为能事者,而是那种天真平淡、含蓄蕴藉、从容挥写心中之性情与山水之本真者。因此,王平的山水画虽然在最初的观感上,也许并不能给人以多大的视觉冲击力,但却相当耐读,属于那种粗粗一看,似乎貌不惊人,但却有品位、有意境、有内涵,能够使人越看越觉得有意思、越看越觉得有味道的真正的艺术品。” 静王平老师是个性情中人,曾在杭州与七位好友集结“午社”,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都有着相同的文人雅致,经常在一起揽胜探幽、烹茶煮酒或染翰挥毫,但他的画却出人意料尤其的“静”。 静是一种境界。 细细翻阅老师的画册:山石、草木、云水、亭台楼阁,笔随墨发,勾皴点染皆从心境出。 浑融而简概,繁而不腻,简不至空,味正韵足,古意盎然。山在他的笔下,层云叠墨,远离尘世喧嚣、显现出一派天真澹然。三五株老树,一两间草屋,草木葱郁,曲水潺湲,风静云停,幽玄清旷,静谧得仿佛连流水的声音都很清晰可闻。 静是一份心性。 他的画,鲜少有画眼。提及此,他说:“我喜欢用画作表达一些单纯的东西,也许是一种氛围,也许是一种意境,但绝不是某一个具体物象。在我的画里,氛围即主题。”俗语有云,诗为心声,画为心语,心浮则画躁,心俗则画不堪矣。画作中透露着可贵的文心、静气和耐人咀嚼的象外之趣,大抵是因了画者心中存了一份静心之故吧! 生活中,老师自我追求的就是一份纯天然自然境界,他说“再忙我也会动动笔,让心走向安静的状态……”这份静,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物我两忘的心态。如今,在物欲诱惑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今天,渴望成功的心态和急于显名的焦灼,早已使人们失去了从容和优雅,王平老师的山水画作品中这种“久违”的静气,委实让人眼前一亮,再连系老师日常繁忙的工作,则更是让人觉得难能而可贵。 老现在社会上一般人很喜欢花花绿绿、阴阴柔柔、软不囔囔、赏心悦目的东西,王平老师的画则不然。他的山水画作,灵动中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老拙”之气。他鲜少用亮色,除了偶尔画水波外很少有设色的作品,几乎是清一色的水墨,而且这种水墨还不是焦墨或宿墨,大多是淡墨。整幅作品看似随意,却蕴含着朴拙之气;看似自然含蓄,又饶有文人气息。天籁自鸣,清新脱俗,宁静淡雅,返璞归真。可谓是源于自然,复归于自然。王平老师就像一个隐士般,沉醉于笔墨之间,纵情于尺幅之内,不求闻达,不问世事。一花一草,一鸟一石,在他的笔下,都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使观者动容。 我跟老师开玩笑:“您这么年轻,心态就这么老拙,到老了可怎么办呀!”老师也笑着说:“这我可得好好想想。”我突然想起曹玉林老师说过的话:“作为一位极具才情的美术理论家和中国画家,王平的山水画有着可贵的文心、静气和耐人咀嚼的象外之趣,而这些正是中国画特有的最为可贵的艺术本质和美学趣味,同时这也是王平山水画值得赞赏和称道的地方。” 王平字乔笙,1972年生,安徽桐城人。1995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工作,历任采编部主任、总编助理、副总编。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研究员、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国家画廊》执行主编、《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文化部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大事记》特约副主编,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大学兼职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协主席团委员、杭州市美协副主席、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副秘书长、浙江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副秘书长、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浙江省 协会会员。 1991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1995年毕业;2002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课程班;2004年考取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京、马鞍山等地举办“没骨云山——王平山水画展”、“远·家山——王平山水小品展”等个人中国画展;曾应邀参加“元流善下——当代中国画青年精英邀请展”(天津)、 “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主题展” (合肥)、“当代花鸟画10家作品展”(北京)等作品联展。被《中国艺术报道》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 出版有《画家书法》、《笔墨传神韵——中国书画》等专著,个人画册《水墨制造》《王平没骨云山小辑》等,主编《当代水彩画艺术文献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水墨画》等。曾策划或主持“以未来的名义——当代青年油画家邀请展”(杭州)、“笔墨意韵——国际水墨画学术邀请展”(浦江)、主持“水墨印象——当代青年国画家邀请展”(成都画院、四川美院)、“尖峰水墨——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杭州)、“春雨江南——长三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以及参与组织“批评美术批评”、“美术报艺术节暨美术报年度人物评选”等50多项大型展览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