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寻找北京的光

时间:2016-02-01 16:11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梅玲 点击: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成就了现在生活在北京普通人的“北京生活”,他们继承了这种光。我的写作需要进行人文素材的收集,需要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所以除了观物,我还喜欢去看北京生活者的生活状态。闲暇时间,或是在公园看运动、休闲的人,或是在写字

我喜欢到北京的老胡同里去,那里藏匿着很多的名人故居,他们曾在那生活,身后了留下丰富的人文故事,使这座城充满了回忆的香气。

一个城市,总是要有光,才能照亮生活于其中的人。所以,每当我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总是会去寻找属于这个城市的那些光亮。

当我刚踏入北京这个陌生的城市,相信与大多数人一样,对新鲜的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渴望。可是最初的热情,却被雾霾的天空、林立的高楼、拥挤的人群、高昂的物价所渐渐消磨殆尽。当热情归于平静,当我开始认真找寻在北京生活的意义,那些属于北京的光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时常需要寻找写作的灵感、收集素材,所以在北京生活的期间,我总是花很多时间行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去了解北京生活着的其他人。

我喜欢去北京的胡同老巷子里,寻访名人故居。每一个在北京有故事的人,都把他们的故事留在了北京,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回忆的香气。走访于此,看到的不仅是他们的往事,更是这些往事与这座城市融合起来的一种文化传达。曾经我走入老舍故居,看这位生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的 ,生前创作著名话剧《茶馆》的地方,感受到北京的文学之光;曾经我走入梅兰芳故居,慢慢体味京剧艺术,一种在中国积淀了上百年的艺术之光照入心间。这些开放的名人故居,为北京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让我体悟到了北京更深层次的光。除此之外,北京还有很多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使得这座城市熠熠生辉,在时间的洪流中,积淀成为现在北京特有的文化之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成就了现在生活在北京普通人的“北京生活”,他们继承了这种光。我的写作需要进行人文素材的收集,需要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所以除了观物,我还喜欢去看北京生活者的生活状态。闲暇时间,或是在公园看运动、休闲的人,或是在写字楼林立的商业区看不同行业的人来人往,或是去大学里看不同学校的校园生活氛围,或是单纯的坐公交、地铁穿梭整个北京看城市百态,我都可以发现北京的光。因为这些都是谱写北京平常生活的地方,这里有北京日常生活的光。我看到每一个在北京生活的人,无论是他们工作的状态、还是生活的状态,都折射出代表着北京的活力的光。一件物品如果少了与人的互动,就成了空壳,城市也一样。不管是穿行于建筑之间的交通工具、不管是每天穿行于城市中的人群,不管是夜晚亮起清晨熄灭的路灯,这些动态的因素组成了生活着的北京,是生生不息的光。

曾经有一次,我走入后海的纳兰性德故居,遇到的一位老人,她读过容若所有的词,并同我讲述她所理解的容若。她经常会到这里,对照着词中的描述,去看容若生活过的地方,去更深层次地体会他写作时候的感触。这让我看到,不止是我,大家都在努力发现这座城的光,因为他们在这座城努力地生活。

当然,北京的光不止这些,或许有的我已收入心间,有的还待去发现。就像生活的乐趣在于生活本身,城市的魅力在于人与城市、与文化的融合。它的光,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它的光,是生活在北京的形形色色的人铸造的繁荣;它的光,能够从北京生活最微小的部分中折射出来。有了光的北京,才是被文明、被生活的力量所推动的北京。因为有光,北京不是一个躯壳,而是一座有血有肉的城市。生活在北京的你们,是否也因某一种北京的光而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

梅玲,出版《大理 洱海畔的蝴蝶梦》等书籍,《旅游生活家》《云南画报》《风行会》等杂志专栏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哥伦布--从平民到大航海家

作者:于今

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由于误以为所到之处已是印度,故称当地人为“印第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