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生于绍兴,但在他工作生涯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却是北京,他曾是北京的常住居民。他在北京那些年,曾在绍兴会馆、八道湾胡同、砖塔胡同、西三条21号四地暂住,每处都留下深刻印迹,任风吹雨打,却永如黑夜中的红烛,无休止地燃烧自己,点亮着北京,乃至整个中国。 绍兴会馆从菜市口地铁站D 口出,向西南方向行约500 米,走进南半截胡同里,迎面一座古旧宅院,就是鲁迅在北京的第一处住所。 绍兴会馆,始建于清道光年间,馆内曾有仰级堂、涣文萃福之轩、绿竹舫、嘉阴堂、贤阁、怀旭斋、一枝巢等精致景点,如今却是昨日黄花,鲁迅曾住过的滕花别馆、补树书屋也消失了踪影,令人心底充满遗憾。 会馆前偶遇热心户主,经介绍得知,此地已是大约50 余户老北京人的住所,鲁迅住过的地方早已消失踪影,但因这里是他北京的第一处住所,故来访者也颇多。 鲁迅在这里曾写下了《孔乙己》《狂人日记》 《药》等著名文章,并首次使用“鲁迅”这一笔名,对研究鲁迅的人来说颇有纪念意义。 在北京那些年文 / 小薇 图 / 光影365军团 王军 罗华景鲁迅绍兴会馆周边文化气息浓厚,其东为谭嗣同住过的浏阳会馆,其西为毛泽东住过的湖南会馆,三者之间几乎连在一起,故来此游赏者,不妨三地同游,走进鲁迅、谭嗣同、毛泽东,走进一段段历史故事,品味文化名人魅力,岂不快哉!美哉! 八道湾与砖塔胡同1919 年, 鲁迅搬离绍兴会馆, 后以4500 块大洋的价格买下了八道湾胡同11号院三进大宅院,打算在北京常住下去。 此处的胡同并不像京城其他胡同一样笔直,它有多个路弯,因此命名为八道湾胡同。鲁迅变卖老家绍兴祖产,将千里之外的亲人一并接到这里安家,由此可见他对北京(左页图)书卷石刻在前,绿叶红花簇拥伟人雕像在后,凝望这片院落,鲁迅在北京的生活点滴映入脑海(右页图)鲁迅与妻儿合影这座城市是投注了很大的情感。 鲁迅一家搬到此处后,他和母亲、妻子住在前院、弟弟周作人则住在了后院。在此期间,蔡元培、郁达夫、胡适等文化名流曾多次前来做客,院落人气之旺盛,一时无两。值得一提的是,鲁迅的代表作《阿Q 正传》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1923 年,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因志向不合闹翻,便搬离其地,到砖塔胡同61 号(现今为砖塔胡同84 号)置了新宅。这里院落不大,里面有三间房,一间是鲁迅妻子朱安的房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最后一间则是鲁迅的卧室。白天里,鲁迅在卧室接待友人,夜晚则点上油灯,在卧室里的八仙桌上写作……这种贫寒的日子与八道湾大宅院的富足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他毫无抱怨,仍以坚强的意志,拿起手中的笔,写出《祝福》 《幸福的家庭》《肥皂》等文,唤醒了无数国人的爱国精神。 西三条21号西三条21 号,鲁迅在北京的第四处住所,也是他在北京的最后一处住所。这所宅院格局与胡同里其他宅院有所不同,它是由鲁迅亲自设计。鲁迅将普通的六间房舍改建成带有后花园的宅院,并为自己的每个房间起了趣味性极强的名字,其中“老虎尾巴” 是鲁迅的卧室及书房,这个房间设在堂屋的后面,由隔扇隔开,玻璃窗户朝向花园,可谓名字与设计皆是精巧别致。 从阜成门地铁出来,走进阜成门内北街深处,就能找到鲁迅昔日住所。此外,国家为了纪念鲁迅,还在其住所东侧建了一所鲁迅博物馆,供后人前来观赏。走进博物馆,极为宽敞的院落中,有鲁迅端坐的塑像,塑像雕刻栩栩如生,仿佛其人就在眼前。塑像背后是陈列厅,陈列厅分为两层,里面都是鲁迅生平资料,有珍贵照片,有其小说经典句子,亦有后人对其的评价。鲁迅在北京的生活印记在二层展室,在这里可看到其曾经住过的四处住所图片,并能看到八道湾胡同模型。第一层展室,则记载了鲁迅在绍兴、广州、上海等地的生活印迹,静静观看每一张照片和每一段文字,一直看到他撒手人寰的遗容,还有旁边写着“民族魂”的大旗,睹物思人,不禁令人心酸。 出博物馆东行不远,有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广济寺等景点,帝王庙内建筑富丽堂皇,广济寺内香火袅袅,是游人的好去处。遥想当年,鲁迅是否也曾到这些地方来赏景、请愿呢,我们不得而知,唯一知晓的是,他伟大的品格和民族魂的光环值得我们永久怀念,就像广济寺、历代帝王博物馆、浏阳会馆、湖南会馆等美丽地一样,虽经岁月风雨,却历久弥新。 |